《武陵春》亦是一个来历不明的词牌,相传是北宋词人毛滂根据楚地的流行歌曲所创。名为“武林春”,此武林非彼武林也,旧时杭州称武林。东坡先生就有“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之句。宋代的周密也有《武林旧事》一书,不过写的也都是杭州的事迹。毛滂作了这首自度曲,后来便作为曲子词形式流传了下来。毛滂后来倒真有一首词名为《武陵春·风过冰檐环佩响》,这首词也是《武陵春》的正体。其中如:“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将血月初升的那种清寒和情绪写得极妙。
不过在毛先舒的《填词名解》中却又是另一种说法,其中言,武陵春调名取自唐人方干《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中的句子:“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而这首诗中写道,风光就如同武陵的春色一般,这个“武陵”细究下来,其源头便应在东晋陶潜《桃花源记》之中了。其中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于是诗句用了此处的典,而词牌是从诗句中来的,其来历便是如此。
两种说法不一,同样不作辩解,只行罗列,读者心里自有数。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这首词是辛弃疾不那么豪放的一首词,它是写春游的。或许你很诧异,辛弃疾这么忙的一个人也能去春游?呃,它还真就是写春游的。或许是稼轩忙里偷闲去透两口气,他看到了桃李,看到了垂柳,一路唱着歌,趁着阑珊未过,把酒言欢,直到天明。看起来跟东坡的豪爽也不逞多让了。不过词中仍有一句“且莫管闲愁”,稼轩真是谦虚了。他的愁又怎么会是闲愁,国仇家恨,早已压得他喘不过气,然而宝刀生锈,髀肉复生,他有志难舒,其实在这里排解心绪,不过是避世罢了。
真正让《武陵春》这个词牌发光发热,为世人所知的是女词人李清照。词为: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来诗词皆言愁,然而许多名家多以代言体来表达,李清照本就是女子,她有着女子独有的细腻和深情,即便是一份愁绪,也是那般回环动人,黄了翁《蓼园词话》称其“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便是如此。
南宋绍兴五年,北国历靖康之耻,早已灭亡。而丈夫业已亡故,易安流离天涯,只身寓居浙江金华,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本篇写的是愁,读来每一句都让人心中不畅。但又写得极好,让人不忍释卷。便是这第一句,写得妙极。“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一种由动而静的状态,短短七个字,便将之前风摧百花,群香凋萎的画面交代出来,而一个结果,花已尽,春已残。看着这一切,暴风骤雨之中的花朵遭受打击,时时感同身受。画面感层出,这便是李清照的炼字之功。
词的最后一句是千古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文人写愁,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借景抒情。觉得春情花凋,流水冰冻等等,以此来衬托自己有多愁。不过到了李清照这里,或许是继承了李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精神,她将愁量化了,一船难载,顿时让人心有所感。她处理地极为巧妙。后来王实甫《西厢记》中也用了此种手法。《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清照是极擅长写愁的。除本词将愁写成有形体、重量、动态外,她还在其它词里将愁写得有长度:“如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浓度:“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等等。这些都形象传神,韵味幽深。
我们已不知道《武陵春》的武陵究竟是哪里,但是武陵春色似乎并不那么纯粹,那个年代实在承载着太多人的悲伤和愁绪,春色满园,却也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