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7
木秀于林者,栋梁之才也;人中之才者,俊杰之士也;才德双馨者,人俊德高也。噫!此林俊德院士是也!林俊德院士,永春人氏,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2月18日,中央军委追授林俊德同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颁发了追授林俊德的一级英模勋章和证书。2013年当选为2012年度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2013年2月19日荣获"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称号,2013年9月26日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8年9月20日,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 ——题记 过去,我们总说我们马兰人虽然干着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只能“做隐姓埋名人”。但这些年来,通过国家的表彰,社会媒体的宣介,影视文学等的传播,地方上对我们马兰人慢慢地就有了一些了解了。 在楼兰时,基地有个MLTV,在彭继超、陈怀国、杨军龄、莫阳春等老一辈的马兰文人的劳作下,制作了很多关于我们这支部队辉煌业迹的电视片。从这些电视片中,我知道了一些关于我们马兰光辉的历史,知道了一些马兰老人的伟大事迹。这其中,就有林俊德院士。 刚到基地时,林俊德院士也应该还比较年轻吧。看院士简历,知道院士在1990年时获得过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证书,享受了政府特殊津贴。院士老家是永春的,其义为“永远保持青春”么?看来,院士也是一个永远保持着青春的人呢!其人虽逝,其风长存! 在教导大队、连队训练、锻炼结束后,就分到技术部队研究室搞我的专业了。一搞就是四年多时间,相当于又上了一个本科。在那段时间里,正好是我国加速进行某项国防科研试验任务的时期。院士是这项任务的组织指挥者之一。在做一项基础地质工作之余,也参加了好几次这项大任务中的小工作。 在那个时期,在这些小工作中,我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人员。按理说,是与院士直接接触不倒的。但是,以院士为代表的基地的这些老专家们,却对培养年轻人,很是下功夫。这也是我们基地这些老人们的一个很好的传统。马兰人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而且能够让这样的大事代代薪火相传,是与这样好的传统分不开的。 这项任务结束后,在20纪90年代,我们国家启动了“核试验地震、余震探测及其传播规律研究,全面收集分析全球地震数据,把地下核试验应力波测量技术向核试验地震核查技术拓展,为中国参与国际禁核试核查赢得了重要发言权”。这项工作,当是院士提纲的。 在这项工作中,我也参与负责了个小项目。这个小项目结束后,我撰写了技术论文,发表在部里的技术杂志上。在年底的年度学术年会上,部里安排我在年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在讲报告前,室里的毛松林主任告诉我,“要好好讲哈,基地的林总听说了你报告的内容后,他要来听你的报告呢”。当时院士是基地的总工。这么大个领导要来听我讲报告,对一个基层的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说,那该是一种多么大的荣誉和鼓励啊! 年会的分会场就设在我们研究室的小小的会议室里。当我走进会议室时,果然看到林总也坐在那里。看到将军肩上闪亮的将星煜煜生辉,我心里不由有些紧张。以至于刚开始讲报告时,竟然有些结巴。但再看到林总一脸和蔼的微笑,我的紧张在讲报告的过程中,慢慢地就没有了。最后,终于比较好地将我的工作、结论、难点、问题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等讲完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想想在年会上,基地那么多技术人员做报告,林总又那么忙,他还能够抽出时间来听我讲,的确很难得! 后来,我虽然没有做技术工作了。但是,林总来听我讲报告的那次激励,一直是我工作中的动力。应该说,在我后来的工作中所取得一些成绩,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林总那次来听我讲报告的激励。 转业后,我的一个同事是我的绵阳老乡。大家都知道,绵阳有个“九院”,有个“八二七”。“九院”与咱们马兰的密切关系自然不必说了,“八二七”也是我们的兄弟单位。所以,我这个老乡同事,知道我是从马兰回来的后,对我们这些马兰人是有些敬佩的。其中有个原因,就是他也是绵阳的,“八二七”有个所就在他老家。 林总去世后,以他为原型拍摄的《马兰谣》以及反映我们基地之事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电视剧播放后。我这个老乡同事也是个《马兰谣》的忠实追剧者,他几乎每天上班都要同我谈谈观后感。我也以之为荣。 林总是浙大毕业的。基地的老司令程开甲院士也是浙大毕业的,且在浙大教过书。再之前的“两弹一星”元勋、李政道等人的老师王淦昌也在浙大任过教。他们三人是校友,也是师承关系。估计,开甲院士、林总到基地工作,都与淦昌先生的教育和引导有很大关系。 我在《程开甲铸二三事》一文中曾提到过他们三位老先生之间的师承关系。从他们身上,我们正可以看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之所以能够后继有人、不断做出辉煌业绩的必然原因吧! 在研究室做技术工作时,以林总为首的一大批老先生们为把马兰的事业不断推进,他们有一个好的做法,就是传帮带好年轻人。我记得有一次室里开会,室里的毛松林主任传达部里、基地的指示时就说,林总等在基地的一次会上说了,我们部里的年轻的科技干部们,在技术上如果有任何疑难问题都可以随时、直接地去找他们请教、探讨! 后来,我改行做了政工。但是,我们政工线的老同志、老领导们似乎也继承了林总等这些老专家们的好作风。在政工战线上,我也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作的政治保证服务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些成绩,从这些老同志、老领导、老专家们身上受益匪浅。 现在,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在老前辈丁浩然、褚玉成、喻名德、刘绍镛、黄水潮等身边工作的情形来。我觉得,从这些老前辈身上,都能看到林总的影子。 转业前,我正在西安政院上军硕。转业后,又在浙大拿了个MPA的学位。心下便寻思,这下便与淦昌、开甲、俊德诸院士都“求是苑中成校友”了呢! 这篇小文章,本来年前在为开甲院士写的那篇文章后就开了个头。后来,家中老人、孩子病了,就给耽误了。现在看到凡号老弟通知,说基地的老刊物《春雷》在出了关于程开甲院士的专号后,又准备为林俊德院士出个专刊。明天,内弟即将回渭水之阴上班了。今天,他在医院陪护他父亲。今天,终于将是文写完了!这时,我的眼前,又显现出林总在住院时带着氧气罩工作的镜头来了!我的老泰山也是Cancer晚期呢! 最后,谨录当年林总走后为他写的一首小诗煞尾吧! 林林总总楼兰事, 俊杰辉煌红山始; 德才双馨献国防, 院士声名天下知…… 2019年2月12日午后李桅毕于成都 注:红山,林俊德院士到楼兰时所在的基地研究所的驻地。题记以及文中关于林俊德院士之简历皆引自百度。 |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