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与家风家训”调研组走进郫都区乡村

“乡村文化振兴与家风家训”调研组走进郫都区乡村

开颜 2019-5-14 12:24 2225人围观 文化资讯

2019年5月13日,应郫都乡村书画院的邀请下,四川省文联作家高敏、四川省校园文联副主席石俊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调研“乡村文化振兴与家风家训”,全程由巴蜀撷英书画院理事长路建东及相关人员安排、陪同。前一周, ...

2019年5月13日,应郫都乡村书画院的邀请下,四川省文联作家高敏、四川省校园文联副主席石俊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调研“乡村文化振兴与家风家训”,全程由巴蜀撷英书画院理事长路建东及相关人员安排、陪同。前一周,四川鲜一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做了点位的初次走访及筛选。

首先参观了战旗村。战旗村位于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属唐昌镇。全村五百余户农户,一千六百多人。2018年2月12日,国家领导人视察战旗村,称赞“战旗飘飘,名副其实”,要求战旗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1965年在兴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取名战旗大队,后为战旗村。发展过程中,战旗村形成了“领、创、改、治、富、美、育、文”八字经验,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目前,战旗村建起了旅游、商业、文化综合体的“乡村十八坊”及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干部、职工越来越多。

沿着国家领导人的足迹,调研组参观了战旗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厅、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建筑,配套完整的基础设施……一个集旅游、餐饮、休闲、非遗、文创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景观带初具规模,令人赞叹不已。

该村以“土地入市”为契机,盘活集体资产,使其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资本,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市场化、专业化,土地释放出改革的红利,战旗村成为郫都区党建工作的一张名片。

期间,大家来到唐昌布鞋坊,与非遗传承人赖淑芳的儿子艾先生深入交流。国家领导人参观战旗村时,曾来到他家布鞋坊,买了一双布鞋。那段温馨的场景与记忆,已凝固为珍贵的历史,永远镌刻在战旗村百姓心中。

艾先生讲,国家领导人买了他家布鞋,是荣誉,更是责任。手艺传到他这一代,他会努力坚守。唐昌布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需经三十二道工序,一双毛边千层底布鞋才会最终成型。它的毛边槽眼布鞋鞋底、鞋帮的基础工序为川西独有。而唐昌镇还继续坚持做手工布鞋的,只有他们一家。但是,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以及营销瓶颈的束缚等等,存在着诸多盲区与难点,等待相关机构、行业及有识之士群策群力,共同解决。

下午继续走访,来到先锋村。先锋村实施“川西民俗文化村”的品牌创建道路,建设了农夫记忆晒坝、农夫学堂、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农事体验基地等景观景点。集中展示传统农具,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怀念父辈们艰苦劳作的美好回忆。这一系列产品及文化概念,浓缩成一个主题:“农夫记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闰土、祥林嫂……支部农场、农夫湿地、丰收广场、虾塘……

先锋村为村民植入家庭产业,各家各户根据自身情况,培育一个产业,或经营蔬菜、小吃,或经营民宿,或生产、制作农产品、用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既增加家庭收入,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且户户门前三包,院落环境卫生自我整治。

走访期间,在三味书屋,与郫都区书画协会会长傅录志唐昌街道文旅办主任樊君明,针对家风家训及乡村文化振兴、教育研学,做了一些探讨与策划。同时,大家参观了教室,为下一步的家风家训讲堂勘察现场。

最后前往江安村。江安村属于花园镇,位置偏远,接壤温江。整个村落气质原生态、布局古朴,整个村落以古蜀神话、传说的大型壁画做点缀。虽然没有过多点缀,但丰茂的植被、整齐的果园成为独树一帜的装饰。气候凉爽,河风习习,空气清新,让人流连忘返。

江安村提倡孝、悌文化,处处可见精神矍铄喜气洋洋的高寿老人。老人们性格直爽态度热情,与其交流,风趣幽默兼通达睿智的川人气质扑面而来,让人喜悦与叹服。

调研途中,与当地青年父亲交换了子女教育问题,对方坦诚自己对下一代教育的无力与知识匮乏,面对孩子对网络大环境的冲击和沉迷,他深感茫然,对家风、家教等方面的课程他有所渴求。

同时,调研组也走进农户家中,深入了解家庭情况。有的老人对子女、孙辈的学业、事业普遍满意,但对新一代年轻人——孙辈与他们的疏远与冷漠颇有微词,第三代虽然居住邻区,却仅仅春节回来一次而已。即使他们有时间也只看望父母,而忽略祖辈。老人常年夫妻为伴,儿女及孙辈极少回家。

与基层干部交流得知,也有很多中青年人为了事业,在其他区或者外地发展,而将小孩放在家里,由老人看管、教育。形成新的教养、文化矛盾。

通过走访,调研组人员感到收获巨大,对乡村巨变感到自豪和欣慰,对基层干部的勤奋工作感到钦佩,对乡村文化振兴充满希望。但是,面对农户家庭内部存在的事业、生活矛盾,文化盲区、教育矛盾,深感责任重大,路途漫漫,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人奉献力量,携手解决。这是家庭个体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的需要,还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这个课题,调研组将协同相关部门、个人,纳入乡村文化振兴与家风家训系列教育规划中,与乡村研学及相关文化项目一起,分布实施,逐步践行。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