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龚家村——扶贫新生态下的脱贫示范

刘颖 2019-7-31 11:25 1225人围观 校园文化

探索出“三转三变”发展治理模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美新村”的转变。




  金堂县龚家村概况:龚家村是成都市第三轮第二批相对贫困村,位于金堂县淮口镇龚家山境内,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共899户,2678人。近年来,龚家村从融入龙泉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助推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的角度出发,探索出“三转三变”发展治理模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美新村”的转变。据悉,截至2018年,公家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00元,现已成为典型的脱贫致富示范村。





  为进一步响应党的十九大“打好脱贫攻坚”号召、积累扶贫新生态下的“贫困村”探索农旅一体化特色发展道路经验、增强农旅一体化道路发展的可行性,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文经农旅团队深入金堂县龚家村进行相关扶贫调研,加快学习相关先进经验、切实推动扶贫实践。




  交通建设促发展,环境改造展新貌
  早日步入“成都一小时”交通圈,修建“处处是大道,条条通远方”的村口“高速路”;与大学城相连接,打造包括龙泉森林公园在内的旅游环线……这些,是龚家村交通的未来展望。
  据悉,龚家村自2016年开始修建村内村外建设公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半年之内所有公路皆高质量完成,截至2018年累计整修公路超过十二公里,投入资金超过七千万。
  “要想富,先修路”,是龚家村第一书记的果断决策,也成为如今的龚家村村干部和村民的切实感受和真诚心声。




  精准扶贫促改革,物质意识两手抓
  龚家村切实推进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村民议事会严谨讨论,最终确立了85户精准扶贫对象,其中包括困难老党员、孤寡老人等。扶贫措施前期以向农林局申请项目资金购买核桃、沙参等种苗免费发放等形式,后期则通过贫困户种植、养殖之后依据记录自动报销、政府引导统一收购、单位扶贫购买的“三合一”模式,保证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入来源
  而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如何处理好经济高速发展与村民发展心理之间的落差是精准扶贫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龚家村采用每月举行一次月末大会的形式,努力调整村民的心理,帮助村民的精神层面与当地发展同步上升。采访中,大学生驻村扶贫志愿者总结到:精准扶贫,不仅要扶起来物质,更重要的是扶起村民的意识——“意识和实践存在时间差,意识必须符合实践的发展”。




  农旅一体促融合,因地制宜求革新
  虽然处于雨水充沛的成都平原地区,但由于地处龙门山脉背风坡,龚家村形成了类似于西班牙的地中海气候,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截止2015年之前龚家村都多以玉米、红薯和黑山羊为主要农产品,在2015年后才开始大力种植油橄榄,并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形式,以油橄榄为主导产业,结合发展林下种养殖等其他依附型产业,构建长短结合的收益增收格局。
  而其森林农旅一体化的模式成为其产业发展一大亮色:打造万亩油橄榄主体观光园;建设红枫文化主题园、蓝花楹艺术主题园、亲子家庭农场体验区、户外运动等旅游休闲项目;延长产业链,以油橄榄嫩叶制茶、橄榄成分化妆保养品、橄榄木雕等为副产品;发展西班牙特色风情民宿等服务。促进农旅结合,增强第三产业带来的后续竞争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完成了龚家村产业发展的蜕变。




  本次调研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提升了这群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原作者: 文|赵钰 张雨桐 图|易金萍 赵钰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