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琅琊榜》里的书法你认识几种呢?

谦谦 2015-12-8 12:13 1949人围观 文化资讯

最近,苏哥哥和靖王被迫下线了,小编及数亿网友心碎满地。回想十一假期期间,扒邻居门蹭会网、舔屏追剧《琅琊榜》的那段痛并快乐着的经历,多希望时间可以定格在苏宅的日常美好里。而《琅琊榜》带给我们的又何止这些 ...


最近,苏哥哥和靖王被迫下线了,小编及数亿网友心碎满地。回想十一假期期间,扒邻居门蹭会网、舔屏追剧《琅琊榜》的那段痛并快乐着的经历,多希望时间可以定格在苏宅的日常美好里。而《琅琊榜》带给我们的又何止这些呢?作为少有的“国产良心剧”,细节处处彰显文化。今天就让《琅琊榜》带我们了解一下中国书法。

1.隶书——杂以楷体,契合时代

早在《琅琊榜》开播前,片方就首次曝光了人物长卷版画册:以宣纸为背景,用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勾勒描绘,将角色形象渲染于纸上,整体呈现出清新脱俗、典雅沉静的风格。正式播出时,古风古韵的配乐开篇便是很像隶书的《琅琊榜》三个大字,简约不简单。

 谢侯爷府,进门前,看到高耸的梁元帝萧绎御笔“护国柱石”。关于这几个字儿,有人持不同看法:一说是隶书,一说是楷书。根据《琅琊榜》的背景,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那在隶书中杂以楷书的笔法就合情合理了。

言侯和大反派夏江道观对峙,背后两个字是隶书。

  萧皇帝令静妃娘娘偷偷供奉的宸妃灵位,同样是隶书。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

 结尾处,靖王殿下唯一一次公开握笔,书写的是隶书。

2.楷书——笔迹对应身份,丝丝入扣

 进入京城后的梅长苏开始逐渐与曾经的好基友、小伙伴、娃娃亲接近,掌管云南十万铁骑的霓凰郡主这时候就心生疑问了:体弱多病的苏哲会不会就是林殊哥哥呢?掏出十几年前的笔迹对一对吧。

  梅长苏这封信的笔迹是标准隶书,可是十二年前的林殊哥哥是刚劲有力的楷书呢!

梅长苏写给周玄清的字已经从楷书变成了隶书。
  楷书是我国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沉冤得雪,梅长苏带兵出征,霓凰收到了遗书,字体变回了林殊的楷体,这个细节不知虐哭多少人。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3.篆书——是破绽,也是情谊

当所有人都知道“梅长苏=林殊”的时候,痴情的“禁欲系男神”靖王终于从梅长苏和母妃静妃娘娘那里看出了端倪,露出破绽的便是那本《翔地记》,篆书《翔地记》——梅长苏批注时避开了已故母亲的名讳,被静姨发现。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新书体的盛行,古体的篆书由盛而衰。


谢侯爷府上的牌匾,即为篆书。
4.行书、草书、行草——体现人物个性
  琅琊阁少阁主蔺晨的风度翩翩,从他手里那玩世不恭的扇子就能看出来。

眼尖的书法行家也能看出来,扇子上面书写的是行草。
  行草,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这个时期的草书整体水平很高,特别在当时的士族名士当中,一下子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书法家。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苏宅的会客厅,两条行草还是行楷,小编也傻傻分不清!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来自: 淳道字画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