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是唐人李正封吟咏牡丹的诗句。赞其“国色”,其根本在于它的形态美。而王成孝的作品在诸多书法家心中,亦有“国色”般的姿态。 在王成孝先生面积不大,装修极简的工作室内,除了几张必备的办公桌椅和一套印有王老师本人真迹的茶具之外,最为显眼的就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幅沾满墨香的书法作品。只要来这里的人,肯定都会想象,书法家王老先生在此处捧一杯清茗,和着墨香,双目微闭,暗香浮动,禅意在心的悠然状态和闲适人生。没有人会想象,夜深人静时老先生伴着月光,形单影只,躬身研磨的场景;也没有人会想象,在那一幅幅收放有度、苍劲有力的作品诞生之前,有多少张沾着心血和汗水的纸张被掷弃;更没有人会想象,这如今的光环和荣誉背后,有多少年笔耕不掇的钻研和日夜练习。所以,在这间工作室里,更多讲述的是有关人生哲学的故事。王成孝老先生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是对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心路历程的最好诠释。 王成孝1956年生于重庆,幼承家学,自小对书法耳濡目染,五六岁时便开始在父辈的指导下临碑习帖。“你们不知道,小孩子学书法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那时候手掌几乎是握不住毛笔的,我就从研墨学起。好不容易可以执笔了,就开始练习笔画,横平竖直这些基本功,常常一天好几个小时,有时候指头累到抽筋”,说起过往,王老先生脸上洋溢出历经风雨见彩虹后的云淡风轻,但字里行间仍透漏着初学书法时的不易。要想在一个事业上坚持下去,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变成兴趣,王成孝如是说。王老先生对书法的热爱是不言而喻的,可谓是一入道便流连忘返。此后多年,王成孝对书法从没有过厌倦,没有过抱怨,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执着追求。任何一项事物的学习都是无止境的,书法更是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王成孝不满于现状,赴四川大学深造。那里,可谓是他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转折点。在四川大学,王成孝遇名家指授,转益多师,兼收并蓄,其书艺功力增长飞速。如今,王成孝的书法作品古朴遒劲、飘逸风流、独具韵味,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都与他那段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广泛涉猎文史、考古、诗词学养有关。 如今,王成孝不仅是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还是成都民盟书画院院士,其作品具有巨大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曾多次参加国内大型书法展览,获得过文化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举办的书法大展优秀奖、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三等奖、四川省首届文博系统书法展一等奖、“画圣杯”吴道子全国书画联展佳作奖、四川名家书法展二等奖、文化部、故宫博物院全国文化系统中青年书法展铜奖等奖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正是对王成孝先生书法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纵观王成孝先生的作品,每一种形式都让人拍案叫绝,在点点滴滴中反映出先生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一个书法家对艺术、对人民、对祖国负责任的严谨态度,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王成孝先生的作品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走出国门,蜚声海外,在书法界独占鳌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的经典,同时也是王成孝先生最爱临摹的书法作品。而正如词中描写一般,在艺术氛围日渐淡薄的今天,王先生就似那“百丈冰”前的“俏花枝”,傲然绽放。 此外,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也是王成孝最爱的作品。他认为,艺术家首先做的应该是学习先贤们伟大的作品。 2016年6月10日下午,阳光明媚,天气正好,在成都一家小小的茶室里,王老师徐徐向我们走来。黑色齐肩中长发,从额头向后整齐地梳理着,及耳的络腮胡子,架着一副透明边框的眼镜,一袭黑衣,飘逸而洒脱,这是王成孝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即使没有之前对王老师资料的反复查询,今天一见面,我们都能猜得出,这是一位文化人,艺术家。王成孝老师在川内书法界颇有名气,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成都民盟书画院院士、成都市楹联诗词协会会员,这些都是他的头衔。具体来说,王老师的书法作品曾获得过文化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举办的书法大展优秀奖、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三等奖、四川省首届文博系统书法展一等奖、“画圣杯”吴道子全国书画联展佳作奖、四川名家书法展二等奖、文化部、故宫博物院全国文化系统中青年书法展铜奖等等奖项。墨河淘金、书山问道,用这八个字来概括王成孝老师的艺术人生再恰当不过了。 经过交谈得知,王老师刚刚参加过江苏宜兴中国书画名家、陶艺家跨界艺术交流展活动,一回到成都就赴约而来。问及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王老师说:“翰墨陶都(代指宜兴),韵美紫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挥毫泼墨,妙趣横生。可谓锦江毓秀润物华,阳羡(宜兴,古称阳羡)紫玉足可夸。书画陶艺相辉映,文采风流冠百花。”看着眼前这位耄耋老人顺口拈来成文章,我们不禁打心底里暗暗佩服。 王成孝老师可谓是出生于书香世家,不仅在书法上有非凡的造诣,而且学识广博。他最初接触书法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用王老师本人的话说,就是“幼承家学,耳濡目染”,后来上道之后慢慢地开始潜心研究,“临碑习帖,得名家指教,转益多师,兼收并蓄”,直至如今,曲径通幽获得如此成就。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今日的光环和结果必然是源自于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和努力。王成孝老师在书法学习上也是如此。如今一幅幅完美的作品背后,是成千上百张的草稿纸和经年累月的研读和临摹练习。如今,王成孝老师的书法自成风格,其书艺功力深厚,古朴遒劲,飘逸洒脱,独具韵味。交谈中王老师拿出一幅作品给我们看,简简单单“墨河淘金,书山问道”八个大字,却笔力劲挺、刚健质朴、自然天成,足以概括其一生的艺术情结。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书法却是创作品和艺术品。王成孝老师的书法作品,正是他艺术实践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