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客家忆:寻一缕洛带魂,织一箩古镇梦,悟一曲坚持音

四川文化网 2020-2-4 00:19 1556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讯(肖茜)洛带古镇享有“西部第一客家古镇”盛誉,相传其源自汉代的“万景街”,三国时改名“甑子场”;后因蜀汉后主刘阿斗的玉带落入镇旁八角井而更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2020年1月20日, ...
四川文化网讯(肖茜)洛带古镇享有“西部第一客家古镇”盛誉,相传其源自汉代的“万景街”,三国时改名“甑子场”;后因蜀汉后主刘阿斗的玉带落入镇旁八角井而更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2020年1月20日,我随四川农业大学“入洛带 追寻客家文化”团队而来,本是为了调研,却不自觉沉醉于古镇的高阁巷宇之间。
[attach]31293[/attach]

建筑之魂

一走进甑子场,扑面而来的使明显的明清建筑风格。全长1200米的街道以及街衢两边交错的七条巷子,使老街呈现出著名的“一街七巷子”的格局。除了结构上的走心,古楼的细节也是谨慎。客家民居屋顶的小青瓦和茅草棚、屋脊上的“中花”和“鳌尖”;广东会馆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黄色的琉璃筒瓦,居然还有只在课本上见过的高拱曲起的“风火山墙”!据采访的一位客家老奶奶称,她从出生就在洛带定居,已然有80多个年头了。她叫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街七巷子”,整个一街七巷其实是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御体系,若将所有巷子和街道的大门关闭,里面的人无法出去,外面的人也无法进来。这是客家先民千年智慧的结晶。
[attach]31292[/attach]

工匠之魂

洛带,小小的古镇,却拥有大大的非遗文化。2017年,洛带凭借客家龙舞和客家婚俗成功跻身成都市首批“非遗特色小镇”,除了这两个非遗项目,洛带也聚集了如金钱板、剪纸、竹编、响簧、陶埙等非物质文化手工艺遗产。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陶埙传承人余永田先生。余先生生于陶器制作之家,他16岁开始接触陶艺,25岁开始独自摸索制作陶埙,41岁才见识到真正的陶埙,45岁学音律,47岁制出第一个音准的陶埙。而今他58岁,想要把埙做好、吹好,吹到更远的地方。我没有尝试过几十年只做一件事,也无法想象其中的困难,但我想,四十载的坚持、四十载的寂寞真的太难能可贵,中国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attach]31295[/attach]

美食之魂

“每一个城市都有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美味。”几千年的传承,洛带流传下来的不仅有辉煌的历史文化、传统手艺,更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文化。除了成都名小吃叫花鸡、三大炮、龙须酥,洛带更有特色客家小吃。团队里有人喜爱好吃好玩的热糍粑,有人偏爱简单朴素的艾蒿馍馍,也有人听说“伤心凉粉”慕名而来……我则钟爱槐树巷老槐树下的“绞绞糖”。犹记得小时候的童谣: “绞绞糖 绞绞糖 绞绞糖,一分钱绞得多,二分钱不用说,三分钱绞一锅。”许爷爷做绞绞糖已经30多年了,他说时代发展很快,这样的手艺很难讨生活,做的人少的可怜。说及此,不禁泪光点点。现在的零嘴儿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又有谁还会执着于小小的绞绞糖?可是反过来想一想,若是几十年后没有了绞绞糖、没有了伤心凉粉、没有了艾蒿馍馍,又该怎么回忆这段时光、怎么回忆这片土地?思及此,我郑重地向许爷爷鞠了一躬,致谢每一位像他一样执着于传统小食的手艺人。
[attach]31294[/attach]

似梦回前朝般,我穿梭在高阁巷宇间。看客家智慧薪火相传的高阁楼宇;听非遗工匠苦心坚持的荡气回肠;尝传统手艺人苦苦执着的美味零嘴儿。悠悠巷道,古韵缭绕,客家豪情,飘至久远。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