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四川学子开展高校线上教学模式调研社会实践活动

四川文化网 2020-8-7 08:20 578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讯(文/杨澜 图/杨澜 管彤宇 徐广力) 受疫情影响,教育部于2020年2月4日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 ...
四川文化网讯(文/杨澜 图/杨澜 管彤宇 徐广力) 受疫情影响,教育部于2020年2月4日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实现线上授课助学的新模式。自7月15日起,在李峰老师的指导下,来自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2名同学采取“云组队”的方式组成“高校线上教学模式调研团”,针对目前高校线上教学模式存在受众面较小、推广度不足、趣味性较低、教学容量有限等问题,利用线上问卷与线下实地问卷采访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准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
        在调研前期,团队成员查阅了大量与线上教学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对高校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针对教师、大学生等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类型的问卷问题,旨在从多个维度分析当前线上教学模式的现状。经过4次线上会议讨论,团队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分别设置了10~15道有关线上教学模式的问卷问题,同时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存在课程类型差异,特分为文艺类与非文艺类专业课程进行区分式调研。
        团队利用QQ、微信朋友圈等媒介于7月18日开始宣传推广,邀请大学生、教师、中小学生、社会人士等填写问卷。考虑到线上问卷的有限性和实践的安全问题,团队成员采取在各自居住所在地进行线下问卷发放与针对性采访。截止到7月28日,线上收到306份有效问卷,线下收到297份有效问卷,共计收到603份问卷,线上浏览量达到757次。
        团队为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数据样本,通过分类整理、制图排版、查找数据分析模型,经多次的讨论和研究,制作了一份7000字的调研报告。团队根据社会不同群体进行纵向分类分析与横向对比分析,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调研报告。据记者了解,本次的调研报告将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重要数据样本,可以为研究高校线上教学的新模式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根据团队调研发现大学生所接触的线上文艺类课程授课方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对直播类(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群课堂、钉钉等)、录播类(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等)、新兴类(B站、抖音等)接触度较为均匀,分别占比38%、36%、26%,其中,有42%的大学生认为采取多元化的线上教学模式最有效。有超过半数的文艺类专业大学生表示愿意在抖音上观看学习文艺类小知识,并倾向于选择高校教师、领域专家所发布的短视频。大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趣味性与权威性有较强的需要。针对线上教学的趣味性而言,有34%的大学生对新兴类授课方式(B站、抖音等)感兴趣、有24%的大学生觉得对直播类的授课方式(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群课堂、钉钉等)有兴趣,有36%的大学生觉得多种形式结合的授课方式(直播类、录播类、新兴类)更有趣。大部分大学生对未来线上教学的各种授课方式包容度高,新兴类的线上教学模式也越来越被大学生所喜爱。
       为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取调研数据,团队成员在成都市、西昌市、重庆市等地分别展开线下问卷发放与针对性的采访。在成都市各高校附近,队员向来往的大学生发放问卷。据记者了解,来自四川农业大学数字媒体专业(艺术类)的赵同学表示:“现有的高校教学线上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希望未来有更多平台、更多方式进行线上交互式学习。”来自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非文艺类)的胡同学表示:“线上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比如签到、作业收集以及作业发放。但线上教学的比较突出的缺点是缺少了线下教学的交互,但网络的交互途径是多样且丰富的,线上教学应该更加汲取网络交互的形式,用之于线上教学。”
        据调研数据显示,不少大学生表示对于抖音等新兴类的线上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在使用直播类、录播类课程之余,可以通过抖音等平台获取巩固小知识点或者重难点,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团队也在问卷收集结束后制作调研报告梳理调研结果。制作实践视频,在线上宣传线上教学模式的调研情况,收集更多人群对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的建议与看法,为未来线上教学提供新思路。
        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的调研,不仅适应未来线上教学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也可以通过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的改善现有教学存在的不足。同时,高校线上教学模式调研团在此次调研过程中积极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交互式沟通与分享,极大地克服了空间时间上的限制,为未来调研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attach]37502[/attach]
[attach]37503[/attach]
[attach]37504[/attach]
[attach]37505[/attach]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