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关于眉山市陈沟村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产业,打造生态宜居村落

徐科 2021-8-14 20:38 761人围观 校园文化

2021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乡村振兴建设是重中之重。为响应国家政策,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国医卓牧眉山分队在舒刚老师的指导下、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来到了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
  四川文化网8月11日讯(通讯员 帅佳)2021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乡村振兴建设是重中之重。为响应国家政策,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国医卓牧眉山分队在舒刚老师的指导下、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来到了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陈沟村开展乡村振兴、农业帮扶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内容围绕“调研农业,关怀人文”开展产业调研考察、乡村振兴举措调研与宣传科普工作。根据陈沟村居民实际生活情况,调研当地果树产业、牛蛙养殖的现状,掌握当地经济收入的变化、交通设施、农民思想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当地是否存在缺乏技术指导、产品滞销等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助推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调研时间:2021年7月12日—2021年7月26日
  调研地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陈沟村
  前言
  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是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强调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2020年,中央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乡村振兴基本建立制度框架和政策体制;2021年是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一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避免出现“返贫”现象是目前的重点工作。
  调研内容
  1. 村概况
  陈沟村位于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区西部边缘,距眉山市区22公里,与丹棱县接壤,离三苏镇政府6公里,地势为半邱半坝地势。全村辖14个村小组,面积达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66.4亩,人均耕地1.1亩。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摩岩造像。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主要是水果,全村种植水果面积达20000亩,以丰水梨、爱媛38号、不知火等为主。
  图为陈沟村万亩水果产业基地图 通讯员 帅佳 提供
  2 基础设施
  2.1 住房条件
  陈沟村村民农产品收入较高,经济条件较好,房屋多数为独栋别墅,为近五年新修。房屋外观整洁,内部家电配备齐全。
  2.2 环卫设施
  陈沟村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原则,发放分类垃圾桶约1500个,设立4个垃圾分类集中点,建有一个大件垃圾拆解回收点,配备有14名专职保洁员,14辆保洁清运车,每日按时收集,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农户全覆盖。通过接入污水处理站、一体化设施、“厌氧+人工湿地池”等方式处理农户污水问题。
  2.3 道路设施
  全村道路总里程26.3公里,加宽道路3.5公里,黑化12组道路1公里,以以工代赈项目改建道路4.45公里,通村通组道路硬化率100%。
  2.4 文化服务设施
  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建成了图书馆、文化广场、日间照料中心等多功能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了管理制度,成为村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于2018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三苏镇陈沟村梨花节。
  2.5 村级治理措施
  陈沟村全面落实村级“四议两公开”制度,将“三会两课”“两学一做”等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内配备法律顾问1名。全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100%,特困人员9名通过专项救助、苦难援助、临时救助等多种方式实现全覆盖。
  3 产业发展
  陈沟村以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爱媛、春见、沃柑等优质早、晚熟杂柑8000余亩,丰水梨3000亩,各类水果年产量4000余万斤,产值13356余万元。年出栏肥猪2000头,肉牛200头,鹌鹑60000只,产值1000余万元。果树种植常采用药泵等机械化喷洒农药,农作物水肥一体化和农药喷洒机械化达95%以上。村内现有专业合作社10家,其中9家为果树种植合作社。以合作社为纽带,建立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机制,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运营模式,带动全村居民改良优质品种,让群众实现了增产增收。其中眉山市鹑友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养殖场股份分红。
  4 现存问题
  4.1 养殖户专业水平不达标
  养殖户管理经验参差不齐,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猪、鸡、鸭等畜禽养殖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经济效益低。科学技术、绿色养殖的推广普及不到位,村民对科学养殖,合理用药的意识不高。村内的知识讲座,技术培训不够深入,未能广泛普及先进技术,提高全村总体经济效益。
  4.2 缺乏相关设施
  鹌鹑养殖基地内通风条件较差,集中处理动物尸体、病死动物无害化的尸体处理场尚未建成,生物降解处理病死畜禽的设施缺乏,饮水和土壤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有风险。
  4.3 防疫制度不完善
  几乎所有的养殖场均未实行严格的人员出入消毒措施,村内尚未建立兽医畜牧站,畜禽疾病预防往往没有普遍性和针对性。养殖户的免疫程序不规范不科学,导致免疫失效,增加经济负担。防疫成本较高,防疫药品在牲畜体内残留较大。
  4.4 缺少补助政策
  尽管陈沟村已形成成熟的果树种植及售卖盈利体系,但多为民众自发组织完成,缺少政府引导与扶助。养殖户获取信息途径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发展。
  4.5 产业发展较单一
  陈沟村果树种植为产业主导,占村民收入80%以上,但随着近年来果树肥料价格的提高、种植成本的增加,单利润在减少。村内优良的环境与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5 建议
  5.1 学习先进办法,提高农户专业水平
  由政府与高校、企业牵线搭桥,提高产业培训开展次数与深入度。鼓励高校学生及老师前来调研指导,为当地养殖提供专业化合理化的建议,提高农户的专业水平,也能促进高校在此领域的研究发展。邀请林业厅、畜牧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开展培训会与答疑会,深入农户住房与田间地头普及相关知识。由兽药公司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宣传,防疫站将该公司产品作为采购主要供应商。
  5.2 建立健全防疫体系
  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对乡镇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做好养殖基地的消毒措施,动物尸体要与其他垃圾分类处理,注意病毒细菌的传播。同时通过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小册子和摆摊设点等方式做好畜禽养殖安全的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的疾病预防观念。
  5.3 科学合理制定农药标准
  根据作物种类不同、安全程度要求不同,对某些农药的使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如溴氰菊酯、三氯杀螨醇,因为欧盟对进口茶叶标准的提高而限制或禁止使用。减少用药 通过耕作措施,能消灭部分病虫,造成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同时提高作物抗病虫的能力,从而减少用药。如进行田园清洁,处理病残体,减少病虫的来源;合理密植,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及时排除渍水,降低田间的湿度;科学配方施肥,使农作物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5.4 建立健全产业扶持体系
  充分调研并与农户交流协商,根据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出台新的补助措施,良种补贴、机购置及报废补贴、贴息贷款扶持资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建设和落实,确保农民利益。
  5.5 打造宜居村落,发展第三产业
  全面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乡村治理新方法,挖掘陈沟村优秀的果树种植文化体验,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整合本土特色资源,借助农家乐发展“产业+旅游”,做好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图为队员正在与陈沟村居民交流采访,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 通讯员 帅佳 提供

  图为队员向村民介绍兽药用途并免费发放 通讯员 帅佳 提供

  图为清晨村民在田地间喷洒农药 通讯员 张洁 提供

  图为队员前往牛蛙养殖基地参观学习 通讯员 帅佳 提供

  图为队员们与村书记交流学习陈沟村乡村振兴的相关措施 通讯员 帅佳 提供

  图为队员们在陈沟村办公室向党委书记询问乡村振兴相关措施后的合照 通讯员 帅佳 提供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