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阳光雨露”支教团遇见“萤火虫”学堂

徐科 2021-8-26 21:37 360人围观 校园文化

7月21日,来自四川农业大学“阳光雨露”支教队第二分队的的五位志愿者——队长阎明胜,队员何黄涛、胡清越、董芮伶和王景宣走进了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龙凤社区,开始了为期八天的“志愿活动。
  四川文化网8月25日讯(通讯员 李育浩)7月21日,来自四川农业大学“阳光雨露”支教队第二分队的的五位志愿者——队长阎明胜,队员何黄涛、胡清越、董芮伶和王景宣走进了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龙凤社区,开始了为期八天的“志愿活动。
  活动初始,初来乍到的志愿者和小朋友们相处起来还略有些拘谨,而生性活泼的小朋友们在课堂上也有些坐不住,常常需要志愿者多次提醒才能安静地写自己的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增加了一些相处的默契,能够使志愿者支教工作得气氛更加地融洽与温馨。
  
图为支教队员辅导学生作业 通讯员 阎明胜 提供
  本次“萤火虫课堂”支教活动共开设五门课程,分别是作文课、书法课、美术课、作业辅导课以及课程内容不定的自由活动课。作业辅导课的一般流程如下:小朋友们前三十分钟在志愿者们的陪伴下安静地写着自己的作业,然后便到了提问环节,对作业有疑问的小朋友积极地举手向志愿者询问自己的问题,志愿者们也一直在耐心地依次解答着。并且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志愿者不会直截了当地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小朋友,而是一步一步耐心地引导着小朋友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题目,这样不仅使小朋友能够更牢固地掌握到知识,而且能够锻炼小朋友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美术课,书法课这一类课程往往是小朋友们最活跃的时间,在看完老师的示范以后,每个小朋友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老师来回答自己。
  
图为阅读写作课堂 通讯员 阎明胜 提供

  图为小朋友分享作文 通讯员 阎明胜 提供
  而且在最后自己的作品展示环节,志愿者们惊奇地发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都是各不相同、“千奇百怪”的,但共同点是它们都非常地有创意和想象力,有着独属于作者本人的鲜明特色。
  
图为小朋友展示美术课堂作品 通讯员 阎明胜 提供
  同时,“阳光雨露”支教团还开展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余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让孩子们在课堂之外也得到了成长。剪纸或者折纸的手工课,不仅能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小朋友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团队也借此契机,策划开展了一场变废为宝的环保手工课。
  
图为队员胡清越手工授课 通讯员 阎明胜 提供
  课上,队员胡清越耐心地教授小朋友们如何用旧纸袋去做一个使用的抽纸盒并在讲台上细致地分步演示,其他成员也相互配合帮助孩子们做出他们满意的作品。让小朋友们在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环保意识。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原定于7月30日结束的“萤火虫课堂”支教活动由于疫情反复的原因于7月28日提前结束。活动结束之际,志愿者和参与本次“萤火虫课堂”的小朋友们留下了一张珍贵而又充满了回忆的合影。
 
图为支教队员与小朋友合照 通讯员 阎明胜 提供
  短短数天的支教虽然不能让小朋友们实质上学到多少知识,但是通过志愿者的努力让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的课堂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真正地爱上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这段时间和小朋友们的相处中,志愿者们也是受益匪浅,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明白了教师对于孩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榜样与标杆的作用。因此,这就更要求拥有教师身份的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完善以及充实自我。
  总而言之,支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如何让支教工作更加体系化,支教内容更加丰富化,支教队伍更加精良化,需要更多人投入精力和时间去总结。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