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祥祺) 近日,为深入了解四川大学“彝风银响”团队的创业初心,记者与团队联合创始人杨龙进行了深入访谈。在访谈中,记者了解到巫散古尔惹是杨龙的彝族名字,他不仅是走出大凉山的彝族学子,还是肩负着传承和发扬彝族传统手工艺——彝族银饰使命的传承人。 图为“彝风银响”联合创始人、彝族青年——巫散古尔惹。 生在火塘旁,身披查尔瓦,肩佩英雄结;彝族的小伙子有着明亮的眼睛和坚毅的眼神,巫散古尔惹就是这样一个在大凉山祈福佑子的雄鹰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彝族小伙。他浑身洋溢着热情和勇敢,其黝黑的皮肤和爽朗的笑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巫散古尔惹向记者介绍到,他出生在凉山州五大家族之一的沙玛石亿家族,是古彝族鹰部落的后裔,世代传承凉山彝族银饰技艺。他的父亲是一名地道的凉山彝饰手工艺人,一直以制作传统银饰为生,到自己这里,已经是第十九代了。 他的家乡位于凉山州布拖县,在大小凉山彝族地区享有“银饰之乡”的美称,其当地银饰构思巧妙奇异、线条精美细腻、种类花样繁多,深受彝族人的喜爱。在著名的银器一条街两旁布满了手艺人们的店铺,锤子击打铜錾子发出的清脆敲击声声不绝于耳,银饰工匠们就在这里日复一日地行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洗涤、雕镂、镶嵌、吊缀等20余道工序,用自己的双手把时光、岁月打进件件银器中。 图为彝族匠人手工打造的精美银饰。 巫散古尔惹说:“彝族人的一生都和银饰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我们对银饰的钟爱是沿着血液,从祖先那里传承而来的。”他们将银饰视为纯净无瑕、坚韧不屈的象征。巫散古尔惹在爸爸和叔叔们敲打银饰所发出的“叮叮当当”声中奔跑、玩耍和长大,他从小接受彝族银饰制作的熏陶和学习,父母亲对其寄予厚望,在他和妹妹长大参加成人礼时,巫散古尔惹的母亲为妹妹戴上精美的银头饰、银领饰、和银手饰;他的父亲则为他佩带红布上镶有银圆片的“英雄带”、银耳环和查尔瓦,希望他能传承古老的家族彝族银饰手工艺,庚续彝族文脉,让传统彝饰手工艺薪火相传。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制银的出现使得凉山少数民族地区银饰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当地的银饰作坊被迫转行,传统彝族银饰的传承和发展逐渐消亡。但这并不足以使巫散古尔惹传承发扬之心退却,如今他已飞出大凉山,但仍无时无刻不思念和牵挂养育自己的那片热土,振兴家族传统手工银饰始终是他心之向往的目标。 图为巫散古尔惹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合影。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他了解到,随着乡村振兴事业的推进,“保护民族文化”及“传统工业振兴”等政策相继出台,少数民族地区银饰文化传承和发展迎来大好时机,振兴民族传统手工艺恰逢其时。基于此,他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组成了“彝风银响”项目团队,致力于用小银饰带动家乡发展,撬动乡村振兴大格局。 在技艺传承上,巫散古尔惹认为“纯手工打造”是彝族银饰的民族传统,也是老一辈彝银匠人所坚守的原则。对于银饰技艺的创新发展,巫散古尔惹则有着自己的思考,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进步而变化,在传承沿袭中创新是必然趋势,必须设计出新的样式、新的图案、新的组合,将现代审美观和价值需求融入其中,才能让彝银技艺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在巫散古尔惹看来,“纯手工打造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在银器上锤打的,是祖先创造的万千世界,传承亦要有所坚守和创新之原则。” 图为巫散古尔惹正在打造银器 大凉山的几代彝族银饰匠人坚守在小小的手工作坊里,在锤敲银锭的碰撞声和錾刻雕琢的时光中,用手的温度凝结银的品质,用心的灵巧融合民族的历史。以巫散古尔惹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匠人正在尝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青年之热情,点燃彝银之传承,将彝族银饰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让彝族银饰走出大山,让小银饰撬动乡村振兴大格局!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