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5
川剧《草鞋县令》剧照,摄影/迟阿娟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川剧在唐代曾被称为“川戏”,历史记载,唐时期川戏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大,当时的全国甚至还出现了“蜀戏冠天下”的局面。五代时期,中国历史出现了一位酷爱川戏的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勗,他演技上佳,对川戏技艺有颇多改良,成为川戏的两位“祖师爷”之一。旧时川戏班一直有奉祀“祖师爷”的习惯,演员临上场前,都须朝挂在后台入场口的“祖师爷”画像顶礼膜拜,以祈演出成功。而被膜拜的“祖师爷"有两位:一位白面黑三绺须穿龙袍,一位白面无须穿龙袍,前者是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后者正是后唐皇帝李存勗。川剧成于满清,兴于民国,抗战之后,它却突然消亡。四川省于1982年提出“振兴川剧”,至今已经有整整40年。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四川省一直按照“保护、继承、改革、创新”的方针来开展川剧振兴事业。从当下的社会语境来看,改革、创新、跨界、新旧融合、尊重传统,已经成为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的标签,在川剧界更是如此。据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统计,传统川剧剧目至少有2000个,但在目前川剧界能常演的剧目也就仅有几十个。《柳荫记》、《鸳鸯谱》、《望娘滩》、《杜十娘》、《玉簪记》这些剧目基本上没有剧团再排演。川剧武生中的藏刀绝技,如今也没有演员能够很好地表演,绝技真成了“绝技”。至今,川剧的传承,不仅仅是给后人晚辈留下白纸黑字的剧本,而更是需要从剧本到唱腔、音乐、舞台展现、四川方言、四川民俗等方面的全方位保存。虽然川剧界不乏杰出的艺术家,但称得上是经典剧目的不多。加上川剧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这样的艺术形式的生存在当代社会举步维艰。剧目的老套更是吸引不了更广泛和更年轻的受众。新排一个完整的、思想性兼具艺术性、有当代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剧目,逐步提升打造为川剧的经典保留剧本,才是川剧传承、为当代人所感知并产生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工作。川剧《草鞋县令》同振兴川剧的大趋势高度契合,不失为振兴川剧40周年这种重要时间节点的一场压轴大戏。 ◉什邡故事 川剧《草鞋县令》以清嘉庆年间什邡真实历史人物——纪大奎在四川什邡任知县时的几个故事为素材,讲述了纪大奎赈灾救饥荒、治水患、引流民落籍什邡、教化百姓平纠纷最终立功成圣、升任知州。剧中所展开的情感撞击与思想交锋,通过一系列矛盾冲突的戏剧化呈现,演绎了一个清廉朴实、求真务实、践行践诺、淡名淡利、敢于担当、洒脱超然、睿智果敢、仁德亲民的“草鞋县令”形象。以川剧的形式来展示纪大奎这一人物,既是对什邡历史文化名人的挖掘,也是对什邡川剧文化的传承。全剧通过纪大奎在招抚山民、治理灾荒和水患时,在开不开仓、炸不炸李冰凌、挖不挖坟等一系列艰难抉择时的内心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带文豪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所展现出来的内心挣扎与彷徨。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嘲讽和批判了官贵民轻、唯命是从、患得患失的官僚思想。 据历史记载,纪大奎是江西临川人是清末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理学家,他在程朱理学方面造诣很深。纪大奎在全国多地为官,经历、著述和传闻颇丰。真实的历史中,纪大奎(1746-1825)“字慎斋,乾隆四十四举人,充四库誊录。五十年,发山东,署商河。后历署昌乐、栖霞、福山、博平等县,民皆近而亲之。父忧归。嘉庆中复出,十年(1806年)来宰什邡,时年已届花甲。”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纪大奎从故乡江西临川龙溪出发,奉命赴什邡县任知县。那一年他已经60岁。刚到什邡当县令的时候,有人对他说:“什邡县民性强悍,宜示之以威。”他说:“如果无德可怀,专示以威,于民何益?吾无德于民,民犹怀之,若导之以德,民风不更淳乎!”意思是要用德来教化百姓,而不是用威权来震慑。他先是把朱熹所注《四书》和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写成《读书入门三法》交与方亭书院,让秀才、监生们把它刻印成《条谕录》发行到城乡。到任什邡县令两个月后,纪大奎便拟定了乡规《二十四条》,内容包括观善惩恶,严禁凶、盗、赌、强占豪夺、差役讹诈等内容。当时县内有秀才、监生数十人,经常操纵诉讼。这让纪大奎深为警惕,每讯问一案,先要清查有无讼棍引诱,如有发现操纵等情况,坚决严惩。一段时间后,那些秀才、监生纷纷躲了起来。这让纪大奎很苦恼,来硬的从来不是他的方法,好在争水械斗事件的出现及解决,让他赢得了威望。什邡虽有石亭江和南阳泉水分流灌溉,但由于土多砂砾,渗透性强,流域内经常会发生供水量不足的情况。由于堰堤旧规参差互变,不能划一,造成用水不均引发的分歧案件特别多。过去什邡和绵竹、广汉常因用水发生争执。多次调查后,纪大奎视沟口的高低,验水性的流状,较河流的长短,查田土的松坚,矫正旧规,一 一立案。按照成案协商,平息了在引用石亭江水中的多年争讼。任期内,纪大奎一心爱民,严格律己,从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下乡必自带食物,役夫也由自己供给,不准随行,吃拿百姓。几年下来,以德教化使民风大变,对纪大奎的称颂在什邡处处流传。他还遏止垄断规范烟市;夜砍树瘤破解迷信;亲率衙役剿除邪教;清正廉明以民为本;亲自编纂54卷的《什邡县志》。而这一干就是10年。他花甲之年主政什邡,在盗匪猖獗、纷乱贫弱的时局中,不惟个人仕途,力排众议,开瀑口,兴水利,办教育,启民智,找出解决当地治理困局的方法,将一个积贫积弱的县份,建设成为一个“岁皆大熟、物阜民丰”的富裕县、安定县,为此后百余年什邡成为四川一个重要的县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精神基础。任职十年期间治县有方、廉政勤政、亲民爱民,升任合州知州即将赴任时,百姓齐呼“请大老爷脱靴”,一双又破又烂的草鞋留在了什邡,被尊称为“草鞋县令”。200多年后,纪大奎的故事被搬上艺术舞台。 ◉四川文化 一种文化能不能立起来,强起来,关键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 从什邡历史人文故事中走出来的纪大奎形象的塑造,主体上忠于史实,在细节描绘上有着大胆的艺术创作。他貌不惊人,甚至有点土气,但他可贵之处在于,自始至终把救民水火、为国效力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使命,事必躬亲,穷根究底;面对困境,能自我反思,自我警醒,能够及时放下身架,体察民情、深入民心。勤廉是纪大奎的底色,他的认知、能力、担当、责任和常年扎根基层,处处为群众着想的"草鞋精神"更是这个历史人物精神品质的核心。川剧《草鞋县令》提出的做官和修身理念“离微不二”,无我无造谓之“离”,有通有达谓之“微”,离微不二,体用相融,是要求达到忘我、摒弃功利之心,全身心感受世间万事万物和各色路人,并与之意念、情感、语言、行为互动,最终达到由文内成圣到文外成圣的精神升华。做官也是做人。如同一叶在民生疾流苦水,尘浪宦海沉浮中,耿往独行,驶向彼岸的载魂之舟,深刻诠释了“离微不二把心修,不负天地载魂舟”的深邃主题。该剧挖掘什邡本地历史文化中的“清廉因子”,把优秀文化融入到全面从严治党之中,激发崇廉、敬洁的正能量,培育基层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官是人民的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官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俯身实干的服务者,不是自私自利的享受者,而是脱掉官袍官靴、穿上草鞋,为民生疾苦奔走呼吁、甘于奉献敢于吃苦的带头人。 人物精神品质决定核心文化价值。作为一个生长于什邡的人,我是听着纪大奎的故事长大的。像中国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一样,办实事且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好官,文人墨客都会不惜心力和笔墨,将他们的故事一代代地加以传诵。这些传闻里,纪大奎与从古到今天的所有清官一样,既能审奇案又能战豪强,既清正廉洁处事公允,又才高八斗情深意重。这样的官员,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是稀有之人,故而运气好的什邡先民,不惜想象力,将赞美和怀念,寄托在纪大奎这个清官身上。这部戏并没有把这些传颂照单全收,而是很内敛很有分寸地以"实"入手,以稳重而有说服力的史实为依据,把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畏有喜有悲的清官形象,鲜活地重现在观众们面前。在这部戏里,纪大奎既要面对纷乱复杂的地方利益冲突,又要处理亲情与法理的争执,还要经受自身的三观与现实环境不相融的挣扎,最终在激烈繁杂的矛盾冲突中,找寻到一条各方面大致能够形成共识的安定之路。 中华传统文化的担当精神在四川这片文化土壤上繁衍并生生不息。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和巴蜀文化是浑然一体的。崇尚担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气质和精神底色,始终绵延于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长河之中。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剧中对于纪大奎身上具有的传统文化担当精神的完美演绎。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不乏像纪大奎这样的人物,他们或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却不甘平庸,而是心忧黎庶、报效国家。 所有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当代人心中有什么,眼睛便能在悠长的历史中去找寻什么,并将其视为榜样标杆,一心向往学习模仿。“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在赈灾救饥荒剧情中,巧妙地将红白茶、黄叶烟等什邡土特产融合进来,以民生为本,不顾及官身风险,破除常规,体现了纪大奎“义不避难,事不逃责”的胸襟。“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在引罪民落籍什邡剧情中,纪大奎更是充分展露出舍生取义的大丈夫气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引流教化百姓平纠纷剧情中,纪大奎的担当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人格魅力。“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在治水患剧情中,冲突重重、高潮迭起,不仅有“官匪”相争、实地勘探、脱官服换官靴、“拉保保”等精彩场景,而且有纪大奎卸任后依然心系治水大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儒真儒特有的“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境界。这些传统精神品质一直鼓舞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奋勇拼搏、砥砺前行。这部戏能够充分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对纪大奎身上的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将民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量,坚守初心不忘本分的精神,与我们所处的大时代相结合从剧中,我们能感受到策划者和创作者们殷切的愿望和期待——在当下新时期的建设征程中,需要更多的干部,能够与“草鞋县令”共情,怀揣“草鞋文化精神”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态,去爱人民,为人民服务。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命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的阐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人民赋予其手中的权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不仅在其位、谋其政,更要尽其职,胜其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古人尚且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买红薯”的精神境界,纪大奎尚且有“草鞋县令”的美谈,作为当代共产党人,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如此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或许更多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期盼,人们呼唤现实中有更多的“草鞋县令”,有更多的清廉官员。作为封建人治社会中靠个人情怀和道德修养维持形象的清官典型,纪大奎不忘入仕初心,勇于担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始终做到亲民爱民,为百姓的利益不畏各种艰险,心为民所思,力为民所使,这样的“稀缺”资源,这样的官场典型,使得他能够流芳百世,传为千古佳话。《草鞋县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涵养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对推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有着积极作用。 ◉中国川剧 川剧《草鞋县令》的创作起步于2017年,前前后后历时近5年。最初由成都市川剧院专业编剧杨椽担任编剧,两届中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获得者、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担纲主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剧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国家一级演员李乔松、苏明德等艺术家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提升打磨并再次二度创作的新版《草鞋县令》融入了编剧雨林老师、导演查明哲老师的艺术理念,除了致力于追求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及川西民俗文化风格外,同时特别接地气、有烟火气,用川剧化的舞台表达方式展现四川特色喜剧效果。人物独特、戏趣幽默。舞美精致,场面较大,调度处理颇见功力,唱段繁多,传统唱腔的韵味十足。既继承传统折子戏的韵味,又深度融入舞美设计,运用科技手段使立意和表现同步提升。新版剧目突出了唱词曲调精美,进一步丰富了地域特色,在注重艺术表现的同时,增强了廉政作品生动性;尤其是剧中纪大奎与百姓的关系也正映衬着当代的党群关系,幽默中透露挚诚、悲壮中蕴含温暖、质朴中夹杂执着,矛盾冲突尖锐,节奏跌宕起伏,极具时代气息。 川剧《草鞋县令》带有极强的四川地域文化特色。剧本有思想性,唱词有文学性,导演有艺术性,表演有观赏性,人物有独特性,演出有趣味性。剧中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情感张力十足。剧情进行了合理的艺术加工演绎,以民生情怀为重。故事跌宕起伏情节环环相扣。服饰方面,较旧版更为精细,突出设计细节;舞台设计,背景装饰由山水画和诗章融合而成,凸显中华传统文化意境。诙谐幽默的四川方言唱词配上川剧高腔、川剧程式身法和川剧锣鼓,综合节奏跌宕起伏,幽默中透露挚诚、悲壮中蕴含温暖、质朴中夹杂执着,具有质朴情怀的作品的风格特征,极具时代气息。剧中纪大奎与吴中隆、杨承祖等剧中人物的对手戏特别出彩,串联起一个个既有诙谐幽默,又有悲壮感人的故事。 川剧名家陈智林在剧中塑造的什邡县令纪大奎,是《草鞋县令》为川剧舞台奉献的又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陈智林以高亢清澈而又细腻婉转的唱腔、日臻化境的意韵表演,将纪大奎这一独特人物放在独特的环境与事件中去展现,将草鞋县令草根、亲民、洒脱、厚道的独特个性用“自绑自缚”、“脱靴换鞋”等独特手段和程式来塑造。将纪大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际、只唯百姓的睿智朴实与渊博认知巧妙地融到“现场草书的多才多艺”和“死猪不怕开水烫”、“眼屎大点前程”等鲜活台词之中。陈智林唱功深厚,唱作俱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拿捏到位,游刃有余。舞台形象清新、接地气、质朴真实。著名川剧小生演员肖德美在剧中扮演的杨承祖,扮相俊秀、嗓音清脆,身姿优美,温文尔雅而又不失心机、深谙官场算计;声如洪钟、神形威莽的净角名家李乔松在剧中扮演的吴中隆形如草莽、神如英雄、有情有义、举轻若重;大丑大美、朴实老辣的丑角名家苏明德扮演的雍奴藏拙露巧、戏趣天成。《草鞋县令》的舞台如同一面生活的镜子。人物纪大奎、杨承祖、吴中隆、老雍奴,令丞主仆四人物,演员陈智林、肖德美、李乔松、苏明德分别是生生净丑四名角。透过演员的特质投射映射出的人物,生动鲜活,这也决定了《草鞋县令》一剧的艺术审美价值极高。该剧第七场“纪大奎与雍奴脱袍换靴跑山察地”戏段,不仅是《草鞋县令》“官靴换草鞋”的点题戏眼,也决定了这台戏精彩程度高低的戏核。陈智林与苏明德,一个名须生、一个老丑丑,二人载歌载舞、珠联璧合,充分运用传统戏曲形体、身法、动作等方面的程式化技巧,写意表现上坡下坎、慢走快跑。特别是剧中纪大奎脱掉厚底官靴,换上八耳草鞋之后,为了表现纪大奎脱掉官靴的一身轻松,陈智林采用循环往复的“圆场程式”,身着蓝衫、脚踩草鞋、挽起裤脚、手提衣角,蹬着一双草鞋轻盈跳跃,圆场履平地,快步起青云,台上衣袂翻飞、台下掌声响如雷,观众情不自禁发出的喝彩声,至此,掀起全剧高潮。戏至此、入佳境。该剧的编、导、演为这场戏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哲理。不仅唱做观赏、渲泄情感,而且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净化思想。 诗言志,戏寓理。一部好的作品、一场好的折戏、一个好的戏段,通常具有多层意义,《草鞋县令》跑山这场戏所表现出来的程式、技巧、唱做表演等所展示的是入眼入耳的表层视听意义,而剧中人物纪大奎和雍奴二人在“脱靴换鞋”过程中所揭示的人生感悟才是入脑走心的深层哲理意义。“脱,脱,脱——脱下了名缰利锁,脱下了一张面具,脱下了官场常例,脱下了虚伪外衣”,“丢,丢,丢——掉了小心翼翼,丢掉了亦步亦趋,丢掉了摇头摆尾,且看我一身轻松马蹄疾”,纪大奎在“脱靴换鞋”后分别直抒的两段快意和唱词,艺术地唱出了纪大奎的感悟,这一精彩的戏段带给《草鞋县令》一剧的更为深刻的哲理。 另外,“采茶舞”引入四川民歌小调以及《新水令》等川剧高腔曲牌的师古而不泥古的做法,都让该剧的音乐具有了好听悦耳而又独具风格等优点。音乐、唱腔设计李天鑫和配器李柳莎在该剧的戏剧唱腔设计,某些片段大胆地将现代地方音乐元素融入到川剧中,引入什邡当地民歌,加入川北灯戏元素,更是体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川剧特色。剧中有一段引入了“磬锣”等打击乐器的“吹打”配器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全剧的“草根、草民、草鞋”风格。伴奏方面,利用民乐乐器本身的特点,轮流担任唱腔的衬托,比如琵琶的很多指法是传统的,用它来表现川剧,在音调上有一定优势。编、导、演、乐、观等各个部分在这场戏中的完美融合一,才有了这样一场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彩剧目,极具艺术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摄影/段超 2018年12月20日锦城艺术宫首演后,《草鞋县令》先后赴北京、上海、重庆、张家港、绍兴等全国各地巡演,截至目前已演出80余场,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是四川省唯一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曾获四川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以及四川“文华奖”剧目奖、百家“推优工程”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创作计划等多个重量级奖项,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获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并赴中央党校、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进行交流演出。参加第二届四川省艺术节优秀舞台剧目展演,获得第四届四川文华奖,在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后,此次参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中国文华大奖,成功入选终评。 川剧是川渝两地同根同源的戏曲文化。两地都是川剧的沃土,川渝两地此次都有代表剧目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这其实是川剧艺术在回归本体之后实现的共同语汇的表达。文化血脉,血浓于水。文化承载着川渝人民的共同情感,川剧是川渝文化之根,带来了两地乡音乡情的回归,这是文化的回归,更是亲情的重聚。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立国”战略的确立,“传统文化是独特的战略资源”已吹响了中国戏曲振兴的号角。作为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川剧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优势。川剧除了保持自身艺术精髓的同时,更需要思考如何实现中国元素的表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让传统戏剧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巴蜀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川剧的振兴,定能为川渝两地共建巴蜀文化走廊增添了生动注脚,为风生水起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经贸交流与合作,注入浓郁鲜活的文化味儿。川剧的魅力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定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更加发扬光大。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