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迎接“十三五”四川文化开启新征程!

开颜 2016-3-5 15:40 608人围观 文化资讯

(图)天府新区省级文化艺术中心内部装修设计方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四川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新的起 ...

  (图)天府新区省级文化艺术中心内部装修设计方案

  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蓝图与前景。“十三五”期间,全省将力争通过改革创新,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建设示范区域,建成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文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文化创造力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建立起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强省建设的各项主要任务和重要指标基本完成,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文化开放程度、精品文化产品数量不断提升……
  抓创作 促保护滋养文化血脉
  “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其中全省美术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巴蜀画派影响日益增大,“振兴川剧”工程也取得新成效。新的5年,我省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艺术创作生产将聚焦“中国梦”主题,突出全面小康目标,围绕重大活动开展主题创作和展示活动,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文化创作生产项目。全省将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组织实施“三个一批”剧本创作扶持计划,建立四川省优秀剧本共享资源库。地方戏曲保护传承扶持方面,将开展普查调研,建立优秀保留剧目名录,并组织实施名家传戏——川剧及四川曲艺名家带徒传艺工程等,建立优秀戏曲剧本共享机制。
  而在书画艺术领域,除了整理总结巴蜀书画艺术历史文献,对历代名家、经典作品、书画理论、风格特色和时代特征进行系统理论研究,还将实施巴蜀画派名家工程和巴蜀画派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优秀中青年美术人才主持重大课题创作。国内外交流推广、学术交流论坛、创作研究成果巡展等也将展开。
  文化血脉得以绵延,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同样必不可少。我省将实施蜀道文物、茶马古道文物、藏区文物保护项目,以及四川大遗址、乐山-峨眉山世纪遗产、四川红军石刻标语群维修保护工程,进一步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能力。非遗方面,进一步挖掘提升非遗资源内涵,充实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加强传统村落非遗保护,实施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训、提升计划,同时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和衍生品创新工程。
  搭平台 送服务保障文化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进步指数全国第一,公共文化服务进步指数全国第三,文化惠民成效显著,群众文化活动向全社会延伸。“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将稳步推进四川大剧院、四川剧场、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启动藏羌彝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等项目。而在各个市州和广大基层领域,还将重点推进市州博物馆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服务功能,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同时按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对不达标的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推进“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四川将从近十个方面全面铺开。文化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对口帮扶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特殊群体,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扶贫政策有力、扶贫成效显著。“书香四川”全民阅读活动、“文化春雨行动”惠民工程等品牌文化服务,将面向全民尤其是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文化服务,提升文化艺术素养、普及文化艺术知识。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供需不对等的矛盾,如何加以解决?我省将探索“社会化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民办文化机构实体化发展,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等。
  兴市场 强产业促进文化增值
  “十二五”以来,我省文化产业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文化产业的经济份额不断扩大,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成绩显著,各类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品牌项目优势突出。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水平进一步提升,四川文化“走出去”的广度、深度、高度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强“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增强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市场建设方面,将开展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相关培训认证、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阳光娱乐工程、绿色网络游戏工程、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内容审核等,同时扶持旅游演出和基层演出市场等,推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市场品牌,增强文化市场发展动力,引导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融合得到重视。依托国家动漫游戏振兴(四川)基地,我省将以“大动漫观、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茶文化、酒文化等四川特色文化与动漫产业相融合,实现动漫产业提质转型升级发展。配合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将着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品。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四川区域)建设,将立足于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创新开发各类民族民俗工艺品,打造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基地。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