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人来 | 叶伯和后人举办寻根活动

四川文化网 2023-4-19 17:07 2480人围观 文化资讯

文化网讯 4月16日,“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人来”叶伯和先生后人寻根活动在西华街道举行。成都市《文史志》编辑,最先发掘和整理叶伯和先生生平事迹作家顾鸿乔,省作协会员、文史与地名研究学者、《上风》杂志编辑周庆 ...
       文化网讯 4月16日,“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人来”叶伯和先生后人寻根活动在西华街道举行。最先发掘和整理叶伯和先生生平事迹、原成都市《文史志》编辑顾鸿乔,省作协会员、文史与地名研究学者、《上风》杂志编辑周庆,中囯作协会员朱晓剑,省作协会员、文史学者冯俊龙,金牛作协会员滕林君,原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贾迎霜,西华街道府河新居社区党委书记陈庆捷,叶伯和合唱团长郭明贤,四川文化网总编辑孙尚举,叶伯和先生孙女叶尚伟,外孙、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闵侦,外孙女闵春、曾孙叶中亮、曾外孙女王玥等叶家后人2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叶伯和先生曾孙叶中亮主持。

活动现场


叶伯和先生曾孙叶中亮主持活动


西华街道府河新居社区党委书记陈庆捷致辞


省作协会员、文史与地名研究学者、《上风》杂志编辑周庆讲话


最先发掘和整理叶伯和先生生平事迹、原成都市《文史志》编辑顾鸿乔讲话


叶伯和先生外孙、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闵侦讲话


原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贾迎霜讲话


叶伯和合唱团团长郭明贤讲话


  活动中,顾鸿乔、周庆、贾迎霜分别向大家讲述了叶伯和先生个人生平和对中国音乐、文学和群众文化工作的先驱性贡献。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歌曲《青杠染》作曲叶秀军演唱了热曲《青杠染》,叶家后人、叶伯和先生曾外孙女王玥为大家表演了钢琴独奏《思念》;在叶伯和先生外孙、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闵侦指挥下,叶家音乐人为大家二胡演奏了《良宵》、《走进新时代》、《丰收秧歌》、《光明行》等曲目。

歌曲《青杠染》作曲叶秀军演唱了热曲《青杠染》


叶家后人、叶伯和先生曾外孙女王玥为大家表演了钢琴独奏《思念》


叶伯和先生外孙、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闵侦指挥下,叶家音乐人为大家二胡演奏了《良宵》、《走进新时代》、《丰收秧歌》、《光明行》等曲目


  叶伯和( 1889—1945) ,活跃在五四运动前后的四川新音乐文化的先驱、音乐家、理论家、诗人。原名叶式昌,字伯和,出生于金牛区雍家渡。幼颖慧,三岁时,母亲便教他背诵诗文,五岁随父亲学习经史,十三岁应童子试,名列榜首,被誉为“神童”。中秀才后,考入四川省城学堂(现四川大学)。他一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和音乐社会活动,不仅是四川西洋音乐教育和理论研究的先驱,也是传播西洋乐器与知识,介绍新音乐思想的先行者,对近代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音乐文化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叶伯和


  据悉,叶伯和先生不仅是四川新音乐教育与理论研究的先驱,还是我国创作白话新诗的先行者,有“成都泰戈尔”之称。他的诗歌中充溢灵性的闪耀跃动,浸满情感的缠绵悱恻,而无当时新诗坛中普遍存在的教条与呆板。虽然叶伯和一生偏重于音乐教育与理论研究事业,但他对白话新诗的探索,无论从其创作时间来看,还是就作品成就而言,都堪称中国近代新诗创作之先行。他因为音乐而诗歌,成为中国白话新诗的先驱者之一、四川新诗第一人、《中国音乐史》编著第一人,这部著作成为中国具有近代科学意义的音乐史学开创之作。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在“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人来”叶伯和历史文化名人后人寻根活动中,与会嘉宾和叶家后游览了叶伯和先生出生地、叶家染坊旧址等遗址。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和叶家后人畅谈叶伯和先生生平和历史贡献,在表达了对叶伯和先生的追思和敬佩的同时,就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叶伯和先生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据介绍,2019年初,在对雍家渡、叶伯和、上府河、叶家染坊、林盘等进行了多次考察和研究基础上,四川文化网总编辑、作家孙尚举提出,以青杠染坊为抓手,以叶伯和音乐、诗歌为灵魂,对片区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丰富金牛独有文化品牌,激发片区文创潜力。
  据了解,2019年,青杠染坊嗮场建设完成,2020年11月15日,府河新居邻里文化生活馆举行揭牌仪式,以青杠染坊为核心的生活馆附加了14个非遗项目,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邻里关系拉开帷幕。2020年11月23日,创作了《青杠染》原创歌曲并全网当日播放800余万。拍摄了系列微视频《府河演义》、编辑出版了《府河心居》诗文集等。创办以来,共接待各级参访200余次,开展文化活动70余场次。

  据悉,青杠社区,是入列成都市首批“非遗在社区”试点社区,在这里存续着非遗文化耕读世家的独特魅力!
  作家龚静染在文章中说,雍家渡是成都府河上游一个古老的渡口。据传自唐宋以来,这里就是成都城郊的大渡口,过去顺岷江而下,转入府河,一般都是在这里装船或卸货,盐布铁锅、洋广杂货都要从这里西出成都运往广大的川藏地区。当年的雍家渡非常热闹繁盛,叶氏家族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在此繁衍生息,叶姓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在这方圆几里的地方,地图上至今还能看到“叶家院子”“叶家祠堂”“叶家河心”“叶家染坊”这样的地名。


  叶伯和在《诗歌集》自序里曾写雍家渡道:“离城20里许,是我们的田庄,有一院中国式金漆细工加上雕刻的宅子,背后是一大森林,前面绕着一条小河,堤上栽着许多杨树、柳树,两岸都是稻田……”
  据介绍,青杠社区曾经存在大片青杠林。青杠树其果近板栗,不可食用,山中幼童多作陀螺玩耍。其树身上长出的黑木耳,营养丰富、味道极佳,可谓山珍极品。除此之外,青杠树也是杠碳的唯原料。在那个成都火锅还是以砂锅作盛、太和豆豉作底、郫县豆瓣作蘸的时代,杠碳便是唯一的燃料,有“除去青杠无好火,除去娘亲无好亲”的美誉。
  在青杠树生长较为集中的地区,人们用杠碳烧火以化植物、矿物为染料,是染房常物。今天走进青杠社区,还能看得见叶家染房的建筑遗址,梁上雕花清晰可见,至少为清代遗存。据上述历史考证及对当地村民访问,可以确定,上府河片区是有名的染房聚集地,最大的染房是叶家染房。至今,阿牛故事火锅片区仍然还保留有部分叶家染坊和叶家大院的遗址及叶家墓地。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叶家染房已成为历史,但染织传统文化却得到了部分保留,至今还保留有植物染技艺及多位染织工匠。




  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建议以川西林盘文化为大背景,以叶伯和音乐、叶伯和诗歌为灵魂,综合雍家渡、府河、叶家染坊等文化元素,开展青杠染织文化艺术节,设立叶伯和诗歌奖、叶伯和音乐奖。以点带面一体呈现“天府文创青杠染坊”,丰富天府文创金牛品牌,激活社区闲置资源,活化片区文化历史,盘活集体资源。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