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关学文化对丰富中华民族家国天下情怀精神内涵的独特贡献

新文人画院 2024-6-10 13:09 1538人围观 学术评论

四川省新文人画院人文研究所所长魏冬教授汇报文章《关学文化对丰富中华民族家国天下情怀精神内涵的独特贡献》文化网独家发表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两个结合”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教授
四川省新文人画院人文研究所所长  魏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中华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都反对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家国天下情怀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的精神追求和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并通过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的生命实践奠基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伦理精神、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的重要体现。关学是宋元明清直到近代根植于陕西关中地域形成的儒家理学学派,关学宗师张载首次明确提出了家国天下情怀价值取向的精神标识,而且在儒学的形态转型中首次通过世界观的重新建构,奠定了家国天下情怀观念确立的理论基础,拓展了家国天下情怀理想追求的境界视域,阐明了家国天下理想实现的行为准则。进而,以张载为代表的陕西历代关学学人孕育了明体适用、体用兼备、崇尚实践的关学文化,对丰富中华民族家国天下情怀精神内涵的表现形式做出了独特贡献。
       一、以“横渠四为句”为内容的人生志向,是关学学人对家国天下情怀价值取向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这四句话一般概括为“横渠四为句”,是关学宗师张载最早提出的。它是张载基于社会现实与个人经历提升、凝练、总结出来的人生期许,是其一生价值追求的经典概括,是家国天下情怀价值取向的精神标识。“横渠四为句”不仅为古代知识分子、仁人志士所广泛接受和认同,也为李大钊、毛泽东、温家宝、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所称许和引述。它不仅在关学学人的大力弘扬中成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志向和传统,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和认同的优秀传统价值理念。“横渠四为句”中所确立的家国情怀精神标识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契合性,成为今天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共通基础。
       二、以“太和所谓道”“知虚空即气则无无”的世界观,是关学学人建构家国天下观念确立的理论基础
       正确的人生观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为基础。张载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是:儒学所提倡的价值观念为社会所迫切需要,但这一价值观缺乏有效的世界观理论做基础。针对这一问题,张载紧密结合当时社会实际,以儒家伦理为价值本位,以儒释道经典为基本资源,投身于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创造,建构了一个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和浓厚儒家文化特点的、以家国情怀为基本内容、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特色的思想体系。基于对当时流行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基础的世界观的批判与反思,张载基于《周易》生生不息的观念,提出以“太和所谓道”“知虚空即气则无无”为主题的世界观。在这一世界观下,世界不是神创的、虚幻的、寂灭的、僵化的、对立的、无序的,而是一个具有内在性能和法则、自行运动变化的客观存在,是一个生生不息、运化不息的生命和谐整体。张载所建构的世界观,与所谓的上帝创造论、虚无幻化论、静止寂灭论、对立竞争论等世界观明确不同,这不仅是其人生价值论确立的基础,而且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一定的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观层面相结合的重要文化资源。
       三、“民胞物与”“天下一家”“存顺没宁”的理想境界观,是关学学人对传统家国天下观念的重要拓展
       基于宇宙统一和谐的观念,张载提出“乾称父,坤称母”,他认为乾坤所代表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宇宙创生的基本动力,而“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就是宇宙创生万物的代表,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存在,都是宇宙创生、养护的对象,故“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下所有人,都是天地生养的同胞;而天地间除了人之外的其他生物环境,都是天地对人类的赐予。由此可见,“生”不仅是天地最基本的性能,而且也是天地“仁”性的具体体现,人类应该把天地间的一切看作是一个大家庭,秉承上天赋予的“仁性”,去爱护他人、养护万物。基于万物有秩有序的生成存在观念和以孝为本的家庭伦理观念,张载提出人类应该“事天如事亲”,像事奉父母一样事奉上天,通过“存心养性”“穷神知化”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仁爱”去关照家庭、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基于对人生价值的体认,张载认为好的境遇是上天对我的厚爱,而不顺的境遇则是上天对我的磨炼,他说“存,吾顺事;没,吾宁也”,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尽心践履自己的人生使命,离开人世也就能安宁无愧。张载所建构的家国天下理想图景,是其“天人合一”观念在自然、社会、人生三个维度的伦理精神的集中表达,是融合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自我三重关系维度的理想图景。这是对传统儒家局限于人类社会伦理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关学对家国天下情怀世界图景的创造性贡献,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现代生态伦理的认知认同具有重要价值,对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时代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尊礼贵德”“知礼成性”“由己推人”的修身处世观念,是关学学人提倡的家国天下理想实现的行为准则
       张载提出:“心为身本,家为国本,国为天下本”,把“立心”“修身”看成是“成己”的基础,把“成己”作为成就理想社会的基础,是张载实现其家国天下理想的基本纲领。在此基础上,张载主张人当格除私心,以对天地仁性体认为主的“德性之知”统率以对万物经验体察为主的“见闻之知”,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为主要内容的“天地之性”统率以生物自然属性为主要内容的“气质之性”,推己及人,推人及物,从而打破私心、私欲的拘狭自蔽“小我”,通达“万物一体”的“大我”。张载也认为,宇宙的法则也就是人类社会伦理秩序的依据,两者都是“礼”的表现。所以人要“以礼为教”,“变化气质”,通过遵守自然和社会的法则改造提升自身修养,达到与之相合的“中正”境界,并贯彻落实于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个人幸福、社会和谐的理想境界。张载所提出的修身处世观念,将人的知识探索与道德体认、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对一统一起来认识,将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社会秩序与自然法则等区别贯通起来,对建构现代道德法律意识,权利与责任意识也具有重要启示。
        五、“志道为学”“修身为本”“以礼为教”等精神风貌,是关学学人在生命实践中对家国天下追求的生动诠
       张载及其关学学人不仅注重对家国天下理念的理论建构,更将之落实于具体的时代和个人生命实践,塑造了志道为学、修身为本、以礼齐家、以德化民、以节立身的人格气象。张载志道为学,表现在其年少丧父,志气不群,少孤自立,无所不学;勇于造道,表现在其出入六经,融摄佛老,集所立言,著述《正蒙》;修身为本,表现在其气质刚毅,德盛貌言,然与人居,久则日亲;以礼为教,表现在其为官一方,敦本化俗,在家推行礼教,泽及乡里;刚直立朝,表现在其在朝廷坦诚敢言,坚持正道、不屈权势,不畏世俗;张载生命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气象、道德操守,在吕大钧、段坚、王承裕、马理、吕柟、杨爵、冯从吾、李二曲、刘古愚等陕西关学学人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都生动诠释了关学学人家国天下情怀的实践本色,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家国天下情怀精神内涵的表现形式。发掘关学学人践履家国天下情怀的精神表现,对讲好中华民族家国天下情怀的历史故事,重塑构建新时代家国天下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以张载为代表的陕西关学学人立足社会现实,针对社会问题,以儒家价值为本位,提出的“横渠四为句”的人生志向,以“太和所谓道”为标识的世界观、以“万物一体”“天下一家”为内容的境界观,丰富了发展了中华民族家国天下情怀的理论内涵,推动了中华民族家国天下情怀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以“立言”“立身”为面向,注重“知行合一”、讲求“明体适用”的精神取向,在实践上用具体行动深化阐明了家国天下情怀在个人道德实践上的行为准则,生动诠释了这一情怀在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实现方式。深入和持续挖掘关学文化独特价值,对更好发挥陕西“第二个结合”资源优势,巩固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优势、特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魏冬 来自: 四川省新文人画院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