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陈明本 | 祖母

四川文化网 2024-6-14 10:35 1409人围观 文学作品

  祖母,老家方言里称娘娘。我的祖母名叫郭参玉,189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四川宜宾县(今翠屏区)孔滩场六角塘郭世堂家,1970年农历月二月初二日未时不慎摔跤瘫痪,数月后去世,终年80周岁。  我父母都是教师 ...
  祖母,老家方言里称娘娘。我的祖母名叫郭参玉,189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四川宜宾县(今翠屏区)孔滩场六角塘郭世堂家,1970年农历月二月初二日未时不慎摔跤瘫痪,数月后去世,终年80周岁。

  我父母都是教师,但1964年的精减城镇人口,却将我们五姊妹连同祖母一道精减回了老家农村。

  祖父早已在大饥饿年代离开人世,但老家土墙的破草屋尚存。这是在农村被称作“磨担杆”形的三间正房一间偏屋的建筑,坐北朝南。东边的偏屋低下去半人高,往南又搭出一个猪圈和放柴草的偏偏,再往下一人多高,是一处露天直径两丈左右的石砌碾盘,巨大的半人高的碾砣静静地躺在那里。老家房屋背后北边山坡上是一片松树林,正面南边石坝外是一大片青翠的慈竹林。沿竹林往西去,山腰有一口长方形的池塘,东边山脚的梯形稻田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龙湾河边。祖母率领着孙辈们,就在这个小地名叫龙湾的地方开始了被下放农村的艰苦生活。

  印象中,祖母总是穿的蓝布高领对襟斜排布扣上衣,下摆过膝,下边是宽大的蓝布裤脚。她的衣服有一套已经洗得发白,有一套肩上打了补丁,但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的。大约从我记事至她离开人世十来年间,祖母都没有添置过新衣服。在那个不知洗衣粉为何物,肥皂被称为“洋碱”——要凭票证供应的年代,家里洗被套蚊帐等大型物件,祖母总会想出一些替代“洋碱”的办法:她会叫我去拖来一把谷草,在灶膛燃烧后即将草木灰铲到盛有清水的木脚盆里,然后放入大件物品揉搓。第一次我曾惊呼,担心这样会越洗越脏,祖母笑着告诉我,几百年来在农村生活中,都是这样洗的。后来发现祖母用这种土办法,还真的将大件物品洗得非常干净。祖母还常用草木灰来洗碗、筷等,能有效去除油污和异味。后来我上了初中,才知草木灰呈碱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难怪我们家几代人都没有得过甲肝、乙肝之类怪病,我想应该是和祖母使用草木灰洗涤碗筷有一定关系的。

  为了一大家人糊口,祖母想尽千方百计。她会在屋后石坡上用锄头铲出草皮,垒成一个大堆,春天丢下南瓜米,不久就会生根发芽,牵出长藤结出大南瓜。那是南瓜、茄子、豇豆等菜当三分粮,海椒当衣裳的年代,祖母总是在想着让她的孙辈们少挨一点饿。她是种红苕的一把好手。红苕不择地势,见土发芽,落地生根,一般在早春三月下种育苗,“谷雨”前后,等苗长到一尺多长时就要剪枝移载到用锄头挖出的一行一行的垄沟上。苕藤长到二、三尺长时还要翻藤松根除草,控制苕藤疯长,防止长藤不长苕。藤蔓铺天盖地时,可采摘嫩叶当新鲜蔬菜吃。经过夏秋生长,“霜降”前后挖苕抢收。祖母挖红苕时,首先要把垄沟地面上的苕藤收拾干净,再用锄头将土里的红苕刨出来,锄头离藤蔸要不远不近,一锄下去,连蔸拔起,完好无缺。下锄远了,劳而无功;下锄近了,挖出很多刀口,不利储存。自留地里挖的和生产队里分的红苕一担一担挑回家,祖母总是视若宝贝般堆放于她的床前。除了出产季节家里几乎天天顿顿吃红苕外,祖母为防止红苕烂掉,还将红苕切成片,晒干后来年春荒备用。次年青黄不接时,祖母会招呼大一点的孙辈晚上从队里出工回来推磨子,将苕干片磨成粉,做成灯盏窝的形状,蒸上一大锅,这种黑紫色的“灯盏窝”约拳头大,吃起来带点苦味,却帮助我们度过那饥饿的年代。

  祖母不识字,却知道一些治病的偏方。有一次我受凉后感冒咳嗽不止,十分难受。祖母让我去屋后摘回一大把新鲜的橘子叶,用叶子煎了一大碗红糖水,让我趁热喝下,然后又嘱咐我蒙头大睡,醒来后,立即感觉轻松多了,也不再咳嗽。还有一次不小心伤着了手指,祖母看见出血了,立即找来墙壁上的白色蜘蛛蒙,撕开后贴在我手指的伤口处,很快止住了血,不几天便生肌告口,好了,而且没留下任何疤痕。读了初中,请教生物老师,才知道那种被我们称作“蜘蛛蒙”的大指姆大小的白色薄膜,原来是蜘蛛的育儿袋,当然具有消毒杀菌和促使肌体生长的功能。

  祖母坚强又勤劳。每天早晨,她总是最先起床,做好全家人的早饭,等大一点的孙辈从队里出完早上那一歇工回家吃完饭又赶去出工后,祖母接着又是洗碗刷锅煮猪食,上午下午不歇气,整天劳作。那年头,由于缺粮,晚上全家都只能喝一点中午剩下的冷稀饭充饥,祖母总是望着孙辈们吃完,最后才把粘在盆底的稀饭米粒刮干净——不过小半碗,那便是祖母的晚饭,当时我们不懂事,都习以为常,现在想起来,很是心酸。

  记忆中,祖母下放回龙湾老家农村后,没有上个一次街,赶过一回场,也没有进过一次医院,甚至连赤脚医生那里都没去过。最后,以80高龄无疾而终,安详地离开了我们。


  作者陈明本: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省级以上纸刊发表过数百篇诗词、散文和小说。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陈明本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1
  • 明月松 2024-6-17 18:38
    拜阅陈老师忆祖母一文,禁不住热泪盈眶,勾起了我对祖母的鲜活记忆[抱拳][抱拳]
    祖母刚强岁月悠,勤劳每日未曾休。
    朝炊早饭迎孙辈,继洗锅盆饲豕牛。
    昼夜操劳无歇气,饥荒年月忍饥愁。
    当时不懂今思忆,心底酸辛泪暗流。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