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以驿而兴 以鱼扬名 大足邮亭镇吃鱼有门道

四川文化网 2024-8-2 13:23 1310人围观 四川美食

四川文化网讯 大足区邮亭镇,自秦汉时起就是上到成都,下达重庆的必经驿站。当地为成渝交通咽喉,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乡建制,取名邮亭。邮亭镇是大足区的交通重镇。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客 ...


四川文化网讯  大足区邮亭镇,自秦汉时起就是上到成都,下达重庆的必经驿站。当地为成渝交通咽喉,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乡建制,取名邮亭。

邮亭镇是大足区的交通重镇。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客运高速铁路专线穿镇而过,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当地独特的驿站文化以及“开放”“好客”“热情”的地域人文精神,造就了圆融智慧的饮食习惯,邮亭鲫鱼、邮亭肥肠鱼便是其中的代表。

人到大足,都要品尝大足的邮亭鲫鱼。而其中最有名的“邮亭刘三姐鲫鱼”,始创于清代咸丰年间,如今传承四代,逾百年历史。

邮亭鲫鱼的吃法,改变了以往吃火锅必备的鲜油碟、干油碟,改成碎米花生、碎米榨菜、葱花等调料。食客将整条鲫鱼从锅内取出放入食盘内,随个人喜好放入各种调料,再舀一小瓢鲫鱼汤调匀,一并食用。这样吃鲫鱼,麻辣鲜嫩,花生的脆香、榨菜的醇香、火葱的芳香,在口中迸发出来,味道堪称一流。

邮亭鲫鱼的旋风也从大足刮到了巴蜀大地,甚至走向全国。邮亭鲫鱼传统制作技艺于2013年1月进入大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1月第四批入选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邮亭鲫鱼饮食文化独树一帜、名扬四方,经久不衰。

邮亭镇在大足刮起了吃鲫鱼的风潮,也带来了火锅鱼——肥肠鱼,一道以鱼肉和肥肠为原材料的地方特色菜肴,因其麻、辣、鲜、香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肥肠鱼其主要的原料就是鱼肉和大肠,最重要的是它的秘制底料,因为在制作肥肠鱼的时候采用的底料里面加入了大茴香、小茴香,白扣,肉蔻,凉姜,荜拨,香茅草,罗汉果等12味香辛料,口感复合,鲜美绵软,肥肠鱼出锅前最后一步会淋上热油,既能激发出香味,也能将干辣椒、花椒的味道与食材和汤汁中和,使得肥肠鱼的口感俱佳,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两道鱼类烹饪,让邮亭镇当地的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邮亭镇通过对稻田工程化改造,构建稻田共生轮作互促系统,通过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的目标,平均亩产水产品56.5公斤,亩产稻谷503公斤,亩均纯收益1632.7元。

8月1日大足区镇街“晒美食 晒美味”专题推介活动迎来邮亭镇登场,邮亭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石代军,带您感受“鱼跃邮亭,文化传情”!

原作者: 伊馨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