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钟洪发:倒煤的日子——忆一个难忘的冬天

作者:赵良田 | 时间:4 天前 | 阅读:515|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9月,那是烽火岁月里的一段多事之秋。继69年在东北珍宝岛、西北铁历克提等地交火后,中苏、中蒙更加对峙,苏军沿边境线陈兵百万,战云密布。我所在部队的防区首当其冲,一直高度戒备。9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奉命进入临战状态,日日夜夜全副武装守在阵地上防"修"突袭。此时,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许多连队还住在简易窑洞和地窝子里,有的班排分散挤住在驻地群众家中。高寒山地的风口上,风刀霜剑折磨着抢修工事和道路的战友们。这时做饭要煤,烧水要煤,夜间取暖要煤,战备坑道内要储备粮弹水和煤,后勤保障离不开煤,四面八方急需雪中送碳。已是寒风凛冽,雪花飘舞了,务必在大雪封山前将煤运到各处。不然大雪封山,道路中断,后果严重。在这紧急时刻,我所在的三营七连一排奉命赶赴几百里外的山西大同煤矿,突击挖煤运煤,以解严冬的"燃煤之急"。

  当时我任七连一排排长。全排四个班,40余人。一班长涂学生(66年从湖北天门入伍),二班长廖士成(68年从四川盐亭入伍),三班长张广才(68年从河北深县入伍,原是周副军长的警卫员),火力班长刘国田(68年从河北枣强入伍)。临行之前,团营首长对我们进行了动员。我们一行就背着背包,士气高昂地赶赴土贵鸟拉车站,乘火车到山西大同市,然后转乘去大同煤矿的专线列车,抵达了离市区几十公里的目的地。

  大同位于山西最北部,盛产煤炭,有"煤都""北方煤海"之称。当时矿区有矿工10余万人。大矿很现代化,高高的选煤楼,挺拔的白杨树。到了矿井之下,脚下是矿道和不断延伸的铁轨,头顶是一根根横木,两侧是厚厚的煤层。时而看到保存完好的陷落柱和断层,见证了煤炭开采的历史变迁和"炉中煤"的赤诚质朴,展示着矿工世代劳作,挖掘热能,温暖人间的伟大和艰辛。

  我们排几十号人的任务本应是挖煤,但由于运煤成了"瓶",我们就集中力量装煤卸煤,跟车往煤场运煤。准确的说这是在"倒煤":从小矿的煤场把煤装上汽车,跟车运到铁路边我们租用的大煤场集中堆放;然后从铁路边大煤场通过输送机装上一节节火车皮,再经铁路线运到内蒙土贵乌拉车站。有时我们也到乡村办的小煤矿,钻进低矮狭窄的煤窑巷道,将煤装上小推车,运到巷道口的小煤场堆放。偶尔也身着矿工服,乘座大矿专用的升降机,进入地下几百米参与采矿。多数时间是三、四人一组,分乘翻斗汽车,从小煤矿往铁路边煤场倒煤。每四、五天要装一次火车皮。装火车皮时全排人员集中突击、要白天黑夜连着干。由于运力紧张,车皮吃紧,每次车皮一到,三、四十人风雪无阻地加班加点。那时,铁路上一列列装满散煤的火车呼啸而过,煤场上输送机的金属转送带的轰响震耳欲聋,风雪中煤灰飞扬,沙尘弥漫。我们都戴着风镜和口罩,灰头土脸,"黑人"一群,彼此只能看见眼睛的白和帽徽领章的红。一些调皮的小学生路过时大喊"非洲来的解放军叔叔"。

  整个冬天,我们在煤窑和煤场间来来往往,在风雪和煤灰中摸爬滚打。一把铁锹,满身尘土,装满了一辆辆汽车,又装满了一节节车皮,总算保障了部队用煤。

  我们当时驻地是四老沟的红四矿,矿上的后勤中心给我们腾了一个单独的院子,旁边紧靠职工医院。我们在那里耳闻目睹了矿山儿女的巨大牺性和无私奉献。日复一日,一列列火车将千万矿工的血汗成果源源不断地运往他乡,造福社会,温暖八方。与此同时,我们一次次的听到职工医院传来凄苦的哭声,又有矿工因伤致残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那是他们的妻儿在深重的苦难中无助地饮泣。此情此境,痛彻心扉,终生难忘。那灰蒙蒙的矿区物资供应贫乏,商店荡漾着淡淡的萧瑟。餐馆不多,但一旦有肉食和啤酒供应时,总是排着长队拥挤不堪。矿工们下井干活很苦很累,又有危险,挣的是血汗钱。当心情苦闷时,他们神吃海喝,猜拳行令,难免"今朝有酒今朝醉"。

  那时矿区治安状况不佳,时有"应召女郎"活动。师煤矿有一名干部就此犯了错误。因而整个冬天我对全排从严管理,不允许单独活动,凡出院子大门须得请假。在新环境单独挑行任务,既怕发生车辆事故,又防发生违纪行为。部队急需煤炭,我们就加班加点倒煤,极少安排节假日。仅是集体到矿区电影院看过几次电影,组织去参观过"万人坑"阶级教育展览。偶有闲空,就组织阅读书报,或是在院子里进行队列训练、单兵战术。有时也组织大家学唱新歌,天津籍战士王新建爱唱爱跳,就由他教唱了"泰山顶上﹣青松"等歌曲。这是对枯寂生活的一种点缀和调剂。

  至今回想三十多年前那个冬天,我十分遗憾当时要求过于刻板,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尽管大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直至完成任务返回部队,我却未带全排战友去观赏云岗石窟、华严寺、九龙壁等文物美景。往事去矣,值此谨向离散各地的全排战友致以歉意。

原三营七连排长钟洪发

参与人数 1 积分 +10 收起 理由
四川文化网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积分 +10

大神点评1

四川文化网 发表于:4 天前
感谢赐稿,文中部分文字予以修改。请谅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