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音雪 发表于 2021-5-28 19:03:52

艰辛的生活过出一朵花(上) ——诗人书法家王庆松

本帖最后由 绿音雪 于 2021-5-28 19:05 编辑

      艰辛的生活过出一朵花(上)
                  ——诗人书法家王庆松

说起王庆松老师,这两年真是大彻大悟。先是写了3本网红书,《恋爱婚姻实话录》一篇篇发豆瓣、小红书,单篇阅读量多达两三万,少则两三千。《一个女博士婚恋日记》,单一篇(华西女博士的婚恋曰记)阅读量就上30多万。《一个父亲给女儿的一封信》成了不少父母的热门话题。诗歌创作高产,书法公益活动热火朝天。一夜间从一个机关干部,逆袭成了一个文化工作者。

老记:为什么成果都表现在这两年?
王老师:厚积薄发。我首先是热爱。只因长期在行政机关,又有行政职务,顾此失彼,搁制了文学书法学习创作。退二线有时间,就重新拾起并将其点燃。材料都是几十年的积累,你想想,放了多少年的干柴,能不一点就燃吗,且燃得很旺,那都是生活的沉淀。

老记:你是什么时间爱上诗歌书法的?
王老师:说起话长。书法是因为我当兵参加对越作战后就当了文书,经常要出板报,工作要求把字写好,就去买了一本字帖练习,就是想写一手好字。后来考上军校,招生老师还说:“庆松,我就是看你填表一手好字,提了你的档案”。诗歌是在军校偶遇将军诗人任耀庭,他到学校采风,他跟我们谈诗歌创作,蒙发了兴趣。军校毕业又被分配在成都新华东路7号,与《星星》诗刊办公小院只有100米远,一切都是缘。有幸认识了何洁、流沙河、叶延滨老师。你要知道,当时很多诗集新华书店是买不到的,何洁老师毫不吝啬,把家里两大书柜诗集借我看,还邀我参加了83年《星星》诗刊菊花诗会。那时,流沙河老师的讲座红得一塌糊涂,文化宫50人的教室,经常是一两百人听讲,门票还不便宜,我是逢他的讲座必去。还有叶延滨的。那是个狂热的年代,也是诗歌盛世。我可以为一句诗,半夜拉亮灯在本子上记下,生怕第二天忘了。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朗诵诗。

老记:你那时如此刻苦努力,为什么没出成果呢?
王老师:说起不好意思,我是个迟钝的人,悟性差。投了不少稿,尽是退稿单,且全是手写的,编辑语言还非常客气。不怕你笑,第一次上《安徽青年报》一首散文诗,还是《安徽文学》几位老师来成都我请他们吃饭,挨于情面推荐刊登的。真正投稿刊用的第一首诗是《战旗报》。真正“毁了”我诗歌前程的则是《星星》诗刊。当时我组诗《觅》,认为不错就投了《星星》,10天就收到了录用通知书,好高兴,几晩都做梦,想要成为诗人了。有天我去编辑部,还得到了叶延滨的表扬,他还专门把我引荐给陈犀副主编,介绍,“这就是《觅》组诗的作者”,陈犀老师说“诗不错,有新意,下期发。”我等了两个月,没等到发稿,第3个月收到了退稿通知:因作品太多,不能刊用,实在抱歉,寄上30元稿费。诗不用,稿费照付。后来我才知道,陈犀和白航主编是各审两期,各另又有组稿,权威解释《觅》诗过了时效性。我从那时没写诗了(下续)。

                        (采访:绿音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艰辛的生活过出一朵花(上) ——诗人书法家王庆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