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国壮志酬 ——评绵阳原创歌曲《跃进路》 作者:李清锐
“昂首挺胸的照片/佩戴着袖套红花/梧桐树下白发的爸妈/”“那年在风中栽下了火把/那年的田野漫卷热烈的黄沙/那年在雨里把宏图勾画/跃进路上留下青春的步伐/”。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展示绵阳现代工业成就和历史记忆,弘扬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精神,绵阳市文联、绵阳市音乐家协会联合推出原创音乐作品《跃进路》,由晓舟作词,潘世科作曲,吴戈演唱。民谣风格的歌曲,充满了对沧桑岁月的深切怀念。歌词创意,既对比描写了跃进路的历史巨变,展现改天换地、日新月异的时代画卷,表达情系故土的欣喜和眷恋,又回忆了当年如火如荼的大跃进生活,赞美建国初期父辈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献身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无疆大爱,体现出家国情怀的博大胸襟。
漫步在跃进路上,仿佛高音喇叭里又响起红歌《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星照我去战斗》、《少年壮志不言愁》、《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听一首歌,就是怀念一代人火红的岁月,回望一个时代的变迁,一座城市绚烂的辉煌。从一九五八年跃进路重点企业建厂到今天已经六十六年,宛如一个青年而今已是古烯老人了。一代人的芳华记忆留在了这里,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巨大的财富。“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
《跃进路》这是绵阳人的一首怀旧抒情歌曲,也是写给后生晚辈的一篇散文诗。几代人的初心接力,几代人的砥砺奋进。
昔日的阡陌纵横,一片田园风光的涪江北岸跃进路,七十年的正道沧桑,现在已演变成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的历史文化街区。早在“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的一百五十六个项目布点在这里,“三线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长虹、九洲等一批军工企业领衔担纲,军品民品逐麓群雄,独占鳌头。跃进路无论是国家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居民社区、学校、医院等,都具备完善配套服务的社会功能。跃进路的发展历史与共和国同步。可以说,跃进路是绵阳现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也奠定了绵阳成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和科技城的根基和实力。
历史不会忘记,时代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三线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的一次重要战略部署,是一次倾全国之力而为之的浩大工程,也是建国以来的一次国民经济、区域经济、战略安全布局、生产力布局的大调整。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国家在绵阳境内进行的大规模、高强度的“三线建设”,先后有四十余个项目布点建设,奠定了强大的国防军工科研优势,为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三线建设对绵阳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带动了本地的工业,改变了绵阳的工业布局;带动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绵阳城市格局;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改变了绵阳社会结构;三线建设为实施科技兴绵和建设中国科技城奠定了扎实基础。三线建设中建设起来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重点科、生产单位,拥有当今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和测试手段,在工程物理、电子技术、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实验、核辐射技术应用、光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及机器研制、特种材料研制开发等高科技研究领域,使绵阳跃居全国重要的高科技研究基地,并赢得中国西部科学城的美誉。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绵阳造”就是“中国造”。绵阳已成为成渝经济圈、四川省副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