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文 发表于 2025-1-20 16:53:36

《大寒赋》

岁届大寒,序临四九,天地凝肃,万物蛰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此乃冬之穷阴,寒之极处也。

寒云霭霭,蔽日无光;朔风凛凛,号空作响。山川敛色,林樾披霜。冰河锁浪,坚若琉璃,似玉龙僵卧,静候春阳;冻浦凝波,厚如晶甲,像银镜平铺,期逢暖气。然大寒之节,亦有阳和暗蕴,暖意潜长。

大寒遇日暖,恰似幽夜逢明烛。古云:“冬至一阳生。”自冬至以降,阳气徐回,虽大寒凛冽犹存,然阳气已聚于玄冥之底。每值晴日,暖日当空,其光熠熠,其暖洋洋。仿若贤达君子,纵处困厄之境,而襟怀壮志难消。犹若青莲居士,一生跌宕,屡经磨难,然其诗酒豪情,未因坎坷而灭。于大寒之际,亦能尽享暖阳之恩,挥毫泼墨,歌天地之盛情。

寒梅点点,凌霜斗雪,独绽于大寒之期;翠竹亭亭,负雪披风,静立在幽林之畔。“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之贞洁,在于傲雪,于冰天冻地间,散蕊流芳;竹之虚怀,在于守节,在凛冽寒风里,摇影生凉。二者与暖阳相顾盼,寒香与暖翠共氤氲。梅竹之下,雅士闲吟,仰瞻秀色,俯嗅冷香,感暖阳之慈惠,悟生命之刚强。

且观农家,大寒虽冷,却怀春之冀望。“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办年货,庆新年,虽碌碌于寒冬之内,心中尽是对新春之想。是时也,家人聚首,围炉夜话,叙旧言欢;屋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待大寒去尽,新春即临,暖阳将驱尽阴霾,惠风会拂绿荒原。

吁嗟乎!大寒者,寒之盛而暖之萌也。寒为暖之先声,暖为寒之归宿。吾辈生于天地之中,当效寒梅之傲雪,仿暖阳之播温,处困厄而抱希望,居严寒而待韶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寒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