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让徐悲鸿的艺术永生

周荣华 2015-7-19 18:00 6691人围观 文学作品

20世纪中国美术受到西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影响,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碰撞和冲击中,催生出一批写实主义的画家。他们主张传统造型,讲求对 象的解剖结构,将西画技法融汇中国国画之中,重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和绘 ...
  
徐悲鸿、廖静文在北海合影

徐悲鸿作《徐悲鸿夫人像》

     20世纪中国美术受到西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影响,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碰撞和冲击中,催生出一批写实主义的画家。他们主张传统造型,讲求对 象的解剖结构,将西画技法融汇中国国画之中,重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和绘画形式语言的表现,其中杰出代表之一便是徐悲鸿。今年是徐悲鸿诞辰120周年,各地 举行了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收藏家和爱国者。差不多也就是在一个月前,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与世长辞,给世界留下了一连串无法言说的故事,这位 曾被评价为“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生活处处都烙上了徐悲鸿的印迹。
  徐悲鸿出身贫寒,命运跌宕,他生命中最后的10年,却也应该是颇幸福的10年。那时候,他遇到了一位和他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的女人,她用自己的一生为丈夫坚守,不遗余力推广徐悲鸿的艺术,她就是廖静文。
  提及廖静文,不得不再提及一位女士,那便是徐悲鸿的前妻蒋碧薇,他们离婚之前,徐悲鸿曾将一套名为《十二生肖册》的作品送给蒋碧薇。然而这套作 品却一改徐悲鸿之前笔下动物的造型精练、生动传神,相反整套作品缺乏生气和精气神,马不再神骏,牛不再温情,甚至两只一黑一白相依偎的兔子也有股哀伤,这 或许和徐悲鸿当时正经受离婚的感情纠葛有关。艺术家内心的复杂情感已化作形式笔墨,影响了创作的情绪从而渗透到作品中,成为某种艺术的表情。
  在徐悲鸿认识廖静文之后,他又变得愉快起来,他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力随之更加鲜活。他有幅素描作品《初度前夕》画的正是廖静文生日前陷入惆怅的沉 思中,一副涉世未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在这幅画里看得出艺术家扎实深厚的西式素描功底,少女皮肤表面的光色差异,通过笔触的变化活灵活现表现出来,从而 成为不朽之作。在重庆,徐悲鸿到嘉陵江南岸的中央大学去教书,每天早出晚归,创作了不少优秀画作,其中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 《巴人汲水图》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当时蜀地人民汲水的场景。《巴人汲水图》构图上匠心独运,颇显细高的画面悬挂起来,确与嘉陵江的百 丈悬崖相一致,技法上,用西洋的画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能力,无论是构思、创意、技法都充满了新意。婚后他又为廖静文画了一幅题为《徐悲鸿夫人像》的油画, 画中的廖静文身着紫色长衣,靠在一棕色沙发上,两手扶着一红色布包,整个画面的色调温暖,明暗鲜明,光影很强,也有光线平淡而渲染得很细腻的细节,人物表 情端庄文静而容光焕发,两眼明亮似若有所思。再后来徐悲鸿的画作都会题写“静文爱妻保存”的字迹,徐悲鸿曾不止一次地说:“我真正找到了我所爱的人,除了 你,没有人会对我有这样的爱情。我要把我最珍爱的东西都送给你。”
  他们夫妻在一起的婚姻生活只有短短7年,可这短暂的时间却带给廖静文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和最珍惜的财富。所以在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将毕生精力投 入到推广徐悲鸿艺术的工作中。为了创作完成徐悲鸿传记,她再次进入大学读书,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之后她完成大学学业,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研究馆 员、徐悲鸿画室主任,并应聘到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文学史。在工作中继续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为撰写徐悲鸿传记文学做准备,并写出了初稿。她以这种方 式,让徐悲鸿永生。因此说她是最懂徐悲鸿作品的那个人,一点也不为过。
  她曾说提到徐悲鸿,人们都会想到和画马有关,其实不然,徐悲鸿在绘画中是全才,他不仅画国画、油画、线描还有书法作品,画的动物不仅仅只有马, 还有牛、狮子、老鹰、鸟和鸡等等,而且他画过很多名人,比如鲁迅、瞿秋白、泰戈尔,也画梅花、桃花、山水。他的题材广泛,风格变化丰富,他擅长将西方艺术 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能和渊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
  廖静文还说,徐悲鸿不仅仅画技高超,而且他的爱国激情和人格魅力才是她用其一生追随他的真正原因。比如《奔马》《负伤之狮》《风雨鸣鸡》《田横 五百士》这样唤起民众抗日斗志的作品,就是他在战火硝烟中完成的,这些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 向往。后来徐悲鸿抱着救国的热情多次赴南洋各地举办画展,并把画展所得辛劳费全部捐献给祖国,使之作为救济国民和军需之用。从他的身上,廖静文深深受到影 响,所以在徐悲鸿去世后第二天,她就将家里钥匙送到文化部,请求派人清点接收徐悲鸿遗作和藏画,其中包括徐悲鸿遗作1250余幅,徐悲鸿收藏的唐、宋、 元、明、清和近代名家书画作品1200余幅以及珍贵图书、图片、碑帖等资料上万件,她将之全部捐赠给国家。她在回忆录里写道:“这些作品和藏品耗尽了悲鸿 毕生的心血,凝聚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我能据为己有吗?不能,决不能!” 保护徐悲鸿留下的作品和收藏被廖静文看作是自己的生命,“文革”时期,徐悲鸿的作品要被销毁。廖静文说:“那时我也不想活了,若真那样,我对不起悲鸿。后 来我找到周总理,总理想办法把馆里所有的收藏送到故宫太和殿旁的一个大殿里锁起来,一放就是十几年。但由于故宫古殿太潮湿了,通风也不好,等再拿出来的时 候几乎都发霉了,一些油画上的色块也掉了下来。”后来为了建纪念馆,她将家里的房子也捐给了国家,很多年都是租房居住。
  2015年6月17日,廖静文在北京家中辞世,享年92岁。徐悲鸿的挚友泰戈尔说过:“你使我做了你这一切财富的共享者,在我的心里你的快乐不 住地遨游,在我生命中你的意志永远实现。”廖静文用承诺让徐悲鸿的艺术生命在她心中得以永生,为他和他的工作奉献出她的一生,她兑现了她的承诺。
原作者: 陈婉清 来自: 中国作家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