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这场伟大仪式告诉我们什么

四川文化网 2015-9-3 14:18 1618人围观 文化资讯

仪式中的象征符号具有组合和重组的类似语言能力。一次盛大的仪式,就像一篇内涵丰富的文章。可以将阅兵视为告慰先烈的祭文,也可以将阅兵看作个人、集体、国家共同发声的宣誓。
  3日9点整,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接待各国嘉宾;10点整,随着的70响礼炮声响起,万众瞩目的纪念大会正式开始,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完毕后,乘坐检阅车检阅军队,随后分列式正式开始。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是整个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重头戏,神圣而震撼人心。在欣赏共和国军人飒爽英姿的同时,不能忽略此次阅兵的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由于这是新中国首次在非国庆时间,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由头组织的专题阅兵,所以吸引了国内外格外多注视的目光。
  时隔七十年,我们通过一场队列分明、斗志昂扬的检阅,向历史致敬。最能体会这份荣光的,莫过于天安门前的抗战老兵。他们是永远的英雄,是我们民族顽强性格的象征。一场盛大的仪式是必要的,它既是英雄们应得的荣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态度。
  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这次阅兵邀请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老兵参与。这是为了强调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是超越历史局限的举措。其对两岸未来关系的象征意义,更值得仔细品味。
  在和平中生活越久,人们越难想象战争的惨烈。然而,血与火、痛与泪都刻在民族的骨髓深处,影视剧的改编难入皮毛,严肃的记录片也只能挂一漏万。因此,设在固定节点的纪念活动,是必要的提醒。心存忧患,方能长葆安平。
  人类学家戴维·科尔泽说:“没有仪式和象征符号,就没有民族”。维克多.特纳认为,人类仪式的原理是象征性,仪式中的象征符号具有组合和重组的类似语言能力。一次盛大的仪式,就像一篇内涵丰富的文章。可以将阅兵视为告慰先烈的祭文,也可以将阅兵看作个人、集体、国家共同发声的宣誓。
  在阅兵仪式的安排上,我们看到更多指向明确的象征符号。56门礼炮,寓意56个民族心手相连;呈八字形等距排列,意指中国人民经历八年抗日战争。每28门礼炮同时鸣放为一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走过28年风雨历程。交替鸣放共70响,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隆隆炮声中,200名升旗仪式护卫队员将沿中轴线向北行进,其间正步121步,寓意从1894年甲午战争至今121年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平凡历程。
  为什么是121年,为什么是从甲午战争算起?甲午战争与日本有关,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我们必须把抗日战争放在更长的历史时段来理解。
  教科书上,我国饱受侵略的近代史一般从1840年算起,但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一个更加生死攸关的节点。甲午战争象征着中日两国自东西碰撞以来的国运比拼的结果。中国惨败之后,真正感受到亡国灭种的压力。日本完胜,却逐渐走上军国主义的“邪路”。1894年之后的中日关系像一场长跑,中国输了开头,却通过1945年的胜利成功捍卫荣誉。我们今天铭记抗日战争,更应铭记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挣扎图存、自强不息的完整历程。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民族一连串苦难的终点,是我们民族在历史三峡中的重要节点。历史不容遗忘,因为那是我们唯一可以认清自己的地方。历史没有终点,先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
原作者: 华明 来自: 凤凰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