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河不断 我们不散

四川文化网 2015-9-14 08:51 1405人围观 历史非遗

浏阳高坪镇,村民用纯手工的方式做夏布6月9日上午,一幅长7.2米、高0.9米的湘绣长卷《百骏图》,在长沙市开福湘绣研究所封针湘女老了,看不清绣线。制作豆豉的师傅转行了,菜的香味总不对劲。长沙弹词、望城皮影、浏 ...

浏阳高坪镇,村民用纯手工的方式做夏布.jpg

浏阳高坪镇,村民用纯手工的方式做夏布

6月9日上午,一幅长7.2米、高0.9米的湘绣长卷《百骏图》,在长沙市开福湘绣研究所封针.jpg

6月9日上午,一幅长7.2米、高0.9米的湘绣长卷《百骏图》,在长沙市开福湘绣研究所封针

湘女老了,看不清绣线。

制作豆豉的师傅转行了,菜的香味总不对劲。

长沙弹词、望城皮影、浏阳夏布……这些民间的文艺、技艺和习俗,凝聚着长沙人的文化和精气神,牵引着我们不被时光冲散。

现在它们有个学名,叫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夏,记者走近这些传承千年的宝贝,去感受它们今天的生存状态。

现在的“非遗”,过去的寻常生活

47岁的江再红从小爱刺绣,因为妈妈、姐姐、伯母,还有镇上的姑娘,都是绣娘。

58岁的梁长进织了一辈子夏布,研究出三四百种织布工艺。

78岁的彭延昆早与长沙弹词融为一体,说话时抑扬顿挫,自带韵律感。

他们和许多人、事一起,构成了长沙曾经的生活图景:杨裕兴嗦粉、甘长顺吃面,炒菜放点浏阳豆豉、玉和醋更香;火宫殿庙会好热闹,长沙弹词句句精妙;孩子拿着棕编螳螂兴奋跳脚,观众随湘剧名伶戏梦人生……

然而时光急走,陡然间,人们变了面貌,城市换了模样。

如今的长沙,古老的湘绣从日常穿戴的衣服荷包上抽离,镶入画框,成为价格高昂的工艺品;夏布在日本韩国的屋檐下随风起舞,可在原产地浏阳,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家在踏动织机;火宫殿小吃、杨裕兴的粉热闹依旧,却被老长沙吐槽失去原来味道。不少技艺和民俗退守到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长沙市文广新局局长杨长江介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都极为紧迫。湘绣、湘剧、菊花石、浏阳花炮等出自长沙的非遗项目,个个都是湖南文化名片,传承和保护好这些宝贝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长沙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县(市)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全市普查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66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8项,省级8项;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14个、非遗专题博物馆7个。

有“钱景”才有前景,产业化引发传承自觉

脚踩踏板,一手拿梭,一手理线,8月23日,浏阳姑娘梁定华坐在家中织着一匹浏阳夏布。

这种以苎麻、大麻为原料编织的麻布,轻薄透气、细软耐用,从前常被用来制作夏衣和蚊帐。夏布在明代即被列为朝廷贡品,明末清初,“畅销各埠年可销万筒(18万匹)。”

梁定华生活的高坪镇是浏阳夏布的主产地,她的父亲梁长进熟知夏布近代的兴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红火,镇上580户人家约500户在做,家家户户昼夜赶工。1994年突然下滑,好几家厂关停。”

近两年,政府开始重视,夏布知名度回升,价格上涨,镇上做夏布的人家又多起来。梁长进的女儿梁定华也决定帮家里一起做夏布。

“我们家的夏布远销到韩国、日本,但单纯卖布,价值不高。”梁定华设计了夏布的扇子、包,还有茶楼老板喜欢的桌巾。一个手掌大的零钱包售价50元,利润至少翻了一番。今年6月,梁定华把产品带到韶山非遗产业园参加展销,收获许多订单。

夏布的浴火重生正是长沙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湘绣、浏阳花炮、菊花石等非遗项目均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来势良好。

湘绣原产地捞刀河镇,打造了沙坪湘绣文化广场,汇集近20家湘绣企业,吸纳周边近3000名绣工;浏阳花炮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提升品牌价值,年产销突破100亿元大关,吸纳农村就业人员30万。

人是核心:培养接班人,非遗进校园

8月,宁乡县一家养老院,78岁的长沙弹词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彭延昆在此疗养。

为了保护濒危的长沙弹词,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专门批示,为彭延昆筹集救助经费12万元,并提供20万元整理出版《长沙弹词优秀作品集》。

现在有两个人向彭延昆专门学习弹词。一个是徒孙、衡阳渔鼓艺人王智敏,一个是浏阳花鼓戏艺人刘跃进,两个人开始入门了。彭延昆和老伴随身带着录音设备,身体略微好一点,就录几段音频资料保存。

培养接班人,进校园或许是不错的方法。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有100多年历史,近几年,浏阳整理古乐谱、复制古乐器,请邱少求和刘百祥两位传承人对浏阳市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又将浏阳一中的艺术生纳入培训计划,最早9月就可以看到学生们的演出。

目前,非遗进校园在长沙全面开花。每逢周末、节假日,铜官古街长沙窑非遗示范基地、泥人刘陶艺馆便热闹非凡,每周有约万名学生来这里“玩泥巴”;雨花区确立了明德洞井中学、东方红小学等为首批传承示范基地,教授洞井龙舞、长沙谜语、剪纸和诗歌吟诵4个非遗传承项目;宁乡县在部分学校开设了黄材山歌、刘章喜剪纸等非遗课程……

与此同时,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许多民间人士也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2014年12月,长沙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现有325名会员;红星木雕城计划腾出300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非遗博物馆”,长年举行展示和演出;宁乡大成桥镇81岁农民谢国恩自费建立长沙首家非遗民俗馆,搜集散落在民间的“沧海遗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因为文化和文明的江河不断,生命才能生生不息。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