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一块电池触动的记忆:写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

四川文化网 2018-5-9 14:46 1823人围观 文学作品

  算起来,我书架上摆放的这块摄像机电池,已经快十年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疼痛”的缘故,近十年来它始终保持着这个“呐喊”的样子,又似乎总像在诉说什么似的。而我,则总会静静地聆听着、端佯着、打量着它,思 ...

  仔细算起来,我书架上摆放的这块摄像机电池,已经快十年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疼痛”的缘故,近十年来它始终保持着这个“呐喊”的样子,又似乎总像在诉说什么似的。而我,则总会静静地聆听着、端佯着、打量着它,思绪天马行空,竟然一下子秒回到十年前的抗震救灾现场……
  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个星期之后,唐家山堰塞湖告急,悬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年,如果没有爆发那次大地震,即使在大比例尺的地图上,也无人会留意北川县城上游3.2公里处那座叫唐家山的山脉。然而,大地震之后,这里突然举世瞩目。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的百度搜索引擎上,“唐家山”的搜索结果高达480多万。这个极为普通的地名,为何一夜之间会引起大家的关注、思考、研究甚至担忧呢?

  原来,位于涪江支流湔河流域的这座默默无闻的山脉,犹如遭受鬼斧神工般的狂暴劈砍,偌大的山体裹着黄土与巨石落入湔河,阻断流水并堵塞河道,形成一个长803.4米、宽611.8米、高82-124米、体积约2037万立方米的并不稳固的土石堆积体,是当时整个四川地震灾区最大的一个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而其下游,正是奔腾不息的涪江。涪江由北向南、再转向东流经的江油、绵阳、三台、遂宁等地,均为四川省经济繁荣和人口密集重镇。

  地震后,奔流而下的湔河被阻断,水位迅速上涨。到6月上旬,堰塞湖的蓄水量达到了3.2亿多方,成为惊天悬湖,如果得不到及时、科学的解决,一旦溃坝,处在下游的绵阳、江油等城市将变成一片汪洋,数百万人民群众将遭受灭顶之灾。水利部专家组根据唐家山堰塞湖可能溃坝的几种方式,经过精密的测算,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发生三分之一溃坝,绵阳市将有常住人口14.76万、流动人口11万人被洪流淹没;如果发生二分之一溃坝,绵阳市将有常住人口91.16万、流动人口29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如果发生全面溃坝,绵阳市将有常住人口99.01万、流动人口30.99万人遭受洪水袭击。

  当时,这个结论无异于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死亡清单”!人们对唐家山堰塞湖的忧虑与恐惧,正是源于这个悬湖的巨大威胁,唐家山堰塞湖瞬间成为救灾官兵和下游百万民众的心腹大患!
  在四川的历史上,堰塞湖曾是深藏在人们记忆之中的梦魇。据《清代地震档案史料》记载:1786年6月1日(清朝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六日)午时,四川康定南发生地震。大渡河沿岸的泸定、汉源等地发生巨大山崩,滑坡体拥塞致大渡河断流9日。1786年6月10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午夜,在强余震作用下,大渡河堰塞体溃决,高达数丈的洪水汹涌而下,乐山、宜宾、泸州沿江一带人民“漂没者达20万众”。大渡河溃决下游近一个世纪都人烟稀少,荒凉萧瑟。

  1933年8月25日(中华民国22年农历七月初五)15时50分30秒,四川茂县发生7.5级惨重地震灾害。地处茂县以北约60多公里的岷江东岸、一个建制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叠溪古城,一瞬间被地球母亲张开大嘴吞食了下去,它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恐怖的一页。地震后45天江水骤涨,在岷江上形成的堰塞湖溃决,将沿岸茂县、汶川、灌县(今都江堰)大部分村庄席卷而去。据不完全统计,次生水灾夺去2万余人生命,仅在都江堰宝瓶口打捞上来的遇难遗体就达4000余具。

  历史上这两次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令人谈虎色变、心有余悸。而汶川大地震的震级更高,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库容量更大,威胁到的人口更多。一旦发生溃决,后果不堪设想。
  情况万分危急!根据当时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命令,决定启动爆破泄洪预案。从2008年6月6日13时30分开始,正在当地执行抗震救灾的原陆军第十四集团军部队临危受命,分4个批次出动工兵、舟桥、炮兵等分队共139名官兵,先后搭乘直升机12架次,紧急飞赴唐家山堰塞湖执行排危除险任务。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骨干,我扛着摄像机随队登上唐家山,和集团军官兵们一起在充满变数、处处险象环生的堰塞体上安营扎寨、抗震救灾。那个时候,余震频发、堰塞湖坝体滑坡不断,随时都有坝溃人亡的危险。
  “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往外跑,只有军人和记者往里冲……”这是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网友的感慨。那时的我,身为原陆军第十四集团军政治部机关的一名新闻宣传干事,既是军人,又操持着记者的活计,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投入紧张而危险的地震救援中。“军人有分工,扛摄像机和扛枪一样,任何时候都要扛好……”我总这样告诫自己,不仅仅因为我是走在工作最前沿的军人,我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见证一线……

  也就是在这次采访报道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008年6月8日中午,号称世界“巨无霸”的俄罗斯M-26直升机挂吊救灾物资到达唐家山堰塞体上方。当飞机在堰塞体上空悬停时,其螺旋桨卷起的狂风吹得堰塞体上到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睁不开双眼。正在拍摄工兵分队官兵爆破障碍物的我,竭尽全力稳住扛在肩上的摄像机后,旋即掉转镜头拍摄直升机卸放物资的壮观时刻。突然,巨大的风力掀开了官兵在堰塞体上住用的一顶军用帐篷,帐篷里一张折叠式的行军床板被巨大风力卷起,并呈“V”字型向我飞来。只顾专注地拍摄视频的我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灾难即将来临……
  那时,大家的关注的焦点都在自己头顶呼啸悬停的飞机身上,没有任何人发现我已身处险境。紧要关头,我从摄像机的寻像器中发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朝我镜头扑面而来。为了保护镜头,原本马弓步站立拍摄的我下意识地向右侧方转身,并迅速下蹲躲避。就是这么一个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让我与死神擦肩而过——本来位于我右脑后的摄像机尾部的电池,随着我的转身而向左侧运动,恰好与我的头对换了一个位置,替我抵挡住了劲风中呼啸而来的那张床板的重重一击。
  巨大的冲击力令我应声倒地……

  当M—26直升机轰鸣着渐渐远去时,我才注意到自己几乎是要向右侧跌倒在堰塞体上——要不是我右肩上扛着的这个重17市斤、长约70厘米的摄像机顺势着地成了支撑点,要不是我右手依旧紧紧握住摄像机的录制手柄、左手牢牢抓住摄像机机身,使其成为一个支点稳住了我的身体,恐怕我早就被床板的强大冲力打到在地了。由于事发突然,那个时刻压根就没时间考虑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安全护住手中的武器——救灾任务紧急,别把这吃饭的家伙弄坏了。没想到倒是这机器仗义出手,替我挡住了这飞来的横祸,从而化解了我的危机。
  当我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地爬起来后,发现摄像机的电池已经被砸开了一道很大的裂缝,而我也才感觉到左侧臀部火辣辣地疼痛起来。我立即解开腰带一看,臀部皮肤居然被床板削去一块长约五六厘米、宽约三四厘米的皮肤,正汩汩地往外渗出鲜红的血液……原来,在M—26直升机强大气流的席卷下,那块折叠式的行军床板呈“V”字形朝我飞来时,一头重重地击中了我肩上扛着的摄像机电池,另一头则弱弱地砸到了我身上。
  回想被击倒的那一刻,我暗自庆幸起来,“多亏摄像机电池替我挡了这致命的一击,否则,就会被这床板直接命中头部,那我肯定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想到这,我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于是,为了感戴这块电池的“救命之恩”,救灾任务结束回到昆明后,我就把它悉心存放到自己的书架上,直到现在。

  “我一定要好好地留存它,不仅仅因为它是我的‘救命恩人’”。更让我欣喜和意外的是,尽管电池“负伤”了,它却“轻伤不下火线”,依旧在坚持工作——居然把这个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每当走进书房时,我都会用一种宛如初恋般的深情目光凝望着这块立下奇功的电池,并暗暗下定这个矢志不渝的决心,作出如此牢不可破的承诺,神情异常的亲切、诚恳和坚毅!
  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在事后却变成了大家轻松诙谐的谈资,如今更是成为我记忆深处一个波澜不惊的话题。但是,在那些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里,如我那般遭遇各种险情的救灾官兵又何止我一个?但也不是每次险情个个都会吉星高照。
  5月31日13时,同在灾区救援的兄弟部队某陆航团一架直升机,前往理县执行救灾任务。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气突变,不幸失事。6月10日10时55分,直升机残骸在深山峡谷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无一生还。51岁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全体官兵,雄鹰一样的5位勇士,就这样永远地汇入到了川西北的青山翠柏之中,成为了一个令人永远泪奔的痛点!

  但是,无论路途如何不测、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官兵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惊心动魄地奔波、无私无畏地工作、无怨无悔地战斗,尽管谁也不敢保证每一次外出遂行任务都能像我那么幸运地逢凶化吉、如意吉祥、安然无虞!
  作为救援部队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只要有新闻发生,我就会立即奔赴现场。只要有新闻现场,我就会义无反顾地冲到最前沿,给后方受众倾力呈现官兵们在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的真实场景。这,不仅仅是一名军队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我是记者,还是军人?”那时的我常常会这样叩问、质疑自己,但每次的回答都如出一辙:“你既是军人,也是记者”。是的,那时,我自己肩挑的,不但有军人的责任和使命,还有记者的承受与担当。
  2008年6月10日,这无疑注定就是一个要被永远载入史册的很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在陆军炮兵、工兵、舟桥等诸兵种官兵们连续四天三夜的艰苦行动、联合作战下,被唐家山堰塞体阻断了整整29天的洪水,如脱缰的野马、迫不及待地跃出唐家山堰塞体,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下游冲去……
  沿岸各监测点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密切追踪着洪峰到来的脚步:

  洪峰漫入北川县城,无一人员伤亡!
  洪峰进至通口电站,电站经受住考验!
  洪峰到达诗仙李白故里江油市青莲镇,太白祠等文物古迹毫发无损!
  洪峰通过江油市九岭镇,兰成渝输油管线有惊无险!
  洪峰抵达绵阳市郊,宝成铁路涪江大桥岿然不动!
  洪峰冲入绵阳城区,全市百万人民安然无恙!
  …… ……

  连日来像梦魇般萦绕在绵阳人民心头的洪水警报宣告解除!全城欢声雷动,人们奔走相告。之前疏散转移在城郊高地的市民们纷纷奔涌出来,登高眺望滔滔洪流经过绵阳市区的壮观景象。
  至此,大地震产生的头号悬湖——唐家山堰塞湖的抢险救援取得决定性胜利,险情就此解除,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光荣属于党,胜利属于人民!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成功排除,凝聚着各方力量的心血,更是众志成城的集中体现!如今,回首往事,许多记忆已渐行渐远,唯有唐家山这段经历难以忘怀,别有韵味激荡心头,行将伴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走向远方!
  【延伸阅读】
  2008年,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原成都军区陆军第十四集团军近2万名官兵闻令而动,昼夜兼程,千里挺进,火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他们最先投入战斗,最后撤离灾区。从2008年5月13日到达救援一线开始,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在夺取抗震救灾重大阶段性胜利后,除工兵团、防化团执行灾后重建任务于当年10月21日回撤归建外,其他抗震救灾部队于当年8月27日完成任务回撤归建。
  抗震救灾结束后,十四集团军表彰了14个先进单位和41名先进个人,21个单位和34名个人受到原成都军区表彰,14个单位和17名个人被推荐到全国、全军表彰。国家水利部、地震局和救灾驻地10多市县为部队请功,集团军部队共收到灾区政府和人民群众赠送的锦旗1900多面,请功信和感谢信500多封。
  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陆军第十四集团军部队大力发扬自己特有的决死精神、老山精神、维和精神,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各种困难,涌现出了“舍己救人好干部”牛玉新、“钢铁战士”严情勇、“救灾尖兵”于明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从将军到士兵,大家以惊人的毅力担负起最艰巨的任务,奋战在最艰险的地方,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演绎了千里大驰援、生命大营救、乡村大挺进、排险大决战、防疫大洗消等一曲曲波澜壮阔、惊天动地、勇克时艰的英雄壮歌,以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诠释了人民军队的军魂、宗旨和使命,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慨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经受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斗洗礼,无愧于“丛林猛虎”、“南疆长城”的美誉,在抗震救灾的大战场经受住了党和人民的大考验,谱写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时代华章!
  作者简介:
  高帅(曾用名高延帅),军队正团职自主择业干部。贵州省黔西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在职研究生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在原陆军第十四集团军服役24年,在该集团军政治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2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多部新闻作品在全国、全军评选中获奖。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高帅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