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白(王增弘)资料图片
从军队退役后,易白除了开公司创业还创办了文学网站。 据了解,5星文学网上线1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注册会员作家便已达到58700余人次。易白在自己文章中曾坦言,办文学网站并非为了盈利,只是希望有个真正纯粹的文学阵地可以交流讨论文学。 有趣的是,除了2013年创作诗歌《宣告》撞题北岛同名诗歌外,易白前不久在5星文学网发表的文章《门缝窥人》又恰巧撞题韩寒当年写的文章《杯中窥人》。 读者评论:《门缝窥人》一文以笔者眼中的“门”和“道”作为表象,洞察了当代文坛的“门道”和“规则”,作者通过表面现象揭露了现实本质。文章开篇第一句“文坛的门歪了,门前的道斜了,斜坡下望上去,门更高更小了。”门歪了这一表象,无疑是暗指某些学术机构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和歪风邪气。门前的道斜了这一表象,无疑是暗指某些学术机构入会门槛越来越高,对于诸多有才有志之士而言只能仰望这道门,这道门离群众越来越远,越来越渺小。 也有读者评论:《门缝窥人》一文不仅通篇简短,语言凝炼,且富有思想性,通过表面现象揭露事实本质的同时,对“作家”一词展开了思考,并留下诸多弦外之音,让读者自己从中联想。 究竟《门缝窥人》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让我们来看看,以下是《门缝窥人》原文: 文坛的门歪了,门前的道斜了,斜坡下望上去,门更高更小了。 知从何时开始,文坛的先入者们形成了共识,这种共识影响着很多写作者,把不少有才之士拒之门外,要进这道“门”,就得按“规则”先走这条“道”。 投机取巧的人走上了旁门左道,故弄玄虚的人走上了歪门邪道,这就是文坛中的“门道”。 道路是有交通规则的,第一个提出这些“规则”的人是谁?我不知道,只知道是这些“规则”渐渐形成“共识”误导了不少写作者的思维。 如何获得“通行证”走进这道“门”? 按“规则”需在某某级媒体发表作品达到规定数量;或参加某某级机构举办的比赛获奖,或由某某级出版社出版过多少本书,或经多少人推荐,或具有一定知名度。 按“规则”没有出过书的作家,不能被称之为作家?没有获过奖的作家,不能被称之为作家?没有知名度的作家,不能被称之为作家? 这些“规则”,就像一种“传染病”,传染了很多写作者,本来写作是一件挺纯粹的事情,却因为这些“规矩”变得挺复杂。 因为入这道“门”需要发表作品多少篇,报刊出售版面越来越多,烂泥充数文章越来越多,报刊订阅数量越来越少。 因为入这道“门”需要参加比赛获过奖,各种比赛变得越来越多,作家获奖次数越来越多,读者公认作品越来越少。 因为入这道“门”需要出版书籍多少本,出书作家变得越来越多,炒作卖书现象越来越多,相信书籍的人越来越少。 最终,这些“规则”标榜了不少“伪作家”。 这些“规则”就像“传染病”。染病的“伪作家”写下有病的作品,有病的作品又将“病”传染给众多读者,结果众多读者的脑子都有病,脑子病了行为也跟着病了,社会还能进步到哪去? 染病的读者,通常都是“免疫力”或“抵抗力”比较差的人,“免疫力”和“抵抗力”之所以差?是因为不会判断和思考,结果一遇到“传染病”就中招了。 有些会判断和思考的人不敢和“规则”对抗,于是乎“装病”,结果“装病”时间长了,就像演员太入戏,把自己也给装进去了。 人总是喜欢站在人多的地方,因为人多的地方更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所形成的“共识”似乎更具公信力。思维独立的人往往不会在人多的地方迷失,总能站在局外洞察全局。 自信的作家,首先在心里相信自己是个作家。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凭什么让别人相信你。 清醒的作家,通过“自己”证明自己。“规则”证明的未必是完整的自己;众人证明的只能是态度和看法;远不如自己写下的作品有说服力。 对和错,并非取决于众人,而是后人。 我所理解的“作家”只是一个名词,一个尊称,一个标签,一个群体。 真正的作家真的需要“获奖证书”来证明吗? 真正的作家真的需要“发表数量”来证明吗? 真正的作家真的需要“出版书籍”来证明吗? 真正的作家真的需要“会员证书”来证明吗? 一个写作者如果想要成为作家,应当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什么路?走心! 睿智的作家总是看得更远,渺视一时的利益。 自信的作家总能看到前途,而非眼前的困难。 真正的文学创作就像一次长征,一路上注定充满困难和考验。 是不是作家?写文章的人心知肚明。 是不是作家?看文章的人一目了然。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