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图(2016年5月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制) 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往来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要塞,是藏羌彝走廊的重要节点。 盐源泸沽湖(胡小平 摄,来源:凉山州政府网) 泸沽湖风光(图片来源:中国图库) 泸沽湖风光(摄影:蓬州闲士) 凉山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凉山州辖西昌市、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木里藏族自治县17个县(市),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全州总人口521.29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75.7万人,占52.89%。 邛海风光(摄影:蓬州闲士) 邛海风光(摄影:蓬州闲士) 邛海风光(摄影:蓬州闲士) 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1480.91亿元,同比增长5.3%;公共财政总收入197.1亿元,同比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170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5元,同比增长10.1%。经济总量、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其中西昌市跃居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五名。 螺髻山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螺髻山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泸山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建置沿革与名称来历 建置沿革 凉山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嶲郡,隋唐称嶲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 螺髻山黑龙潭(图片来源:中国图库) 1950年,设置西昌专区。 木里高山湖泊和牦牛群(陈晓毅 摄,来源:凉山州政府网) 木里恰朗多吉雪山(叶昌云 摄,来源:凉山新闻网) 1952年,划出西昌专区部分地区,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区。 冕宁县冶勒湖(图片来自网络) 雷波马湖(图片来自网络) 喜德小相岭冰湖(图片来自网络)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区改称凉山彝族自治州,州政府驻昭觉县。 昭觉县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昭觉县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远眺金阳百草坡(化广耀 摄) 1978年,撤销西昌地区,将其区域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驻西昌市。 凉山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名称来历 据《宁远府志》记载,凉山以“群峰嵯峨,四时多寒”得名。解放前云南一带称凉山地区为“巴布凉山”,“布”字与古“濮”字有关,凉山古时有“濮人”,彝族称之为“濮苏乌吾”,即后来称之“僰人”的少数民族居住。而彝族自称凉山地区为“斯普古火”,汉语意为森林茂密的高寒地区。筹建凉山彝族自治区时,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仍沿用“凉山”一词,根据《共同纲领》第51条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批复,把西昌专区的一部分地区划设为相当于专区级的凉山彝族自治区,称为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西康省并入四川省后才改属四川省。1955年4月凉山彝族自治区第二届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通过决议,把凉山彝族自治区改称为凉山彝族自治州。 螺髻山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螺髻山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昭觉尔舞山(邹森 摄) 甘洛民居与梯田(图片来自网络) 主要特色 凉山红色文化灿烂。1929年这里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31年建立中共西昌特别支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率领下,长征经过凉山,在这里摆脱了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抢渡大渡河”的伟大历史奇迹。 油画《巧渡金沙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特别是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义为兄弟,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彝海结盟”是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十件大事之一,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典范。 冕宁彝海结盟纪念碑(图片来自网络) 中央政治局在会理铁厂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红军在凉山历时28天,途径10个县市,行程1000余里,顺利通过彝区,实现了北上转移的战略目标,毛泽东由此发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慨叹。1938年建立中共西昌中心特支,1947年建立中共宁属工委,1949年举行金江支队武装起义,1950年3月解放。 会理会议(图片来自网络) 凉山民族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傣、纳西、布依、壮、白、满、土家等14个世居民族。有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漆器传统技艺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彝族服饰歌舞文化、泸沽湖摩梭文化、木里藏香文化等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彝文是世界上六大自源文字之一(2008年,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牵头,邀请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中国无形资产研究院、亚太人文与生态价值评估中心等权威机构合作,组成课题组,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的汉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居住在古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印度的哈拉般文相并列。也就是说是世界六大自源文字之一)。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火把夜(胡小平 摄,来源:凉山州政府网) 摩梭人家(冷文浩 摄,来源:凉山州政府网) 泸沽湖风光(摄影:蓬州闲士) 泸沽湖风光(摄影:蓬州闲士) 泸沽湖风光(摄影:蓬州闲士) 彝族姑娘在彝族服饰文化节上展示彝族传统服饰(图片来源:新华网) 凉山彝族舞蹈(摄影:蓬州闲士) 凉山彝族舞蹈(摄影:蓬州闲士) 凉山彝族舞蹈(摄影:蓬州闲士) 凉山水能、矿产、农业、旅游资源富集,水能资源可开发量6924万千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国家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规划建设的14座100万千瓦以上电站中,凉山占10座、总装机5700多万千瓦(其中金沙江白鹤滩、溪洛渡、乌东德等3座千万千瓦级水电站是全世界已建和在建的第二、第四、第七大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和骨干电源点;矿产资源已探明矿种103种,有相当储量的60种,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其中轻稀土氧化物保有储量全国第二,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全省第一,铁矿资源保有储量、钒钛磁铁矿全省第二,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国家一级珍贵树种8种,国家二级珍贵树种14种。野生动物661种,鸟类442种,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7种,是四川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烟叶、蚕茧、马铃薯、苦荞麦、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蒙享誉全国,是全国优质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州和最大的苦荞麦、马铃薯、石榴生产基地以及四川最大的草食畜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苦荞之都”“中国茧丝之都”等称号;凉山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有A级景区29个(4A级景区9个),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闻名中外,西昌邛海是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邛海湿地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保护湿地、23个重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2013年被认定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州。 邛海风光(摄影:蓬州闲士) 邛海月光女神(摄影:蓬州闲士) 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梦里水乡湿地之芦花(摄影:蓬州闲士)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图片来源:凉山州政府网) 凉山航空运输、G5高速公路、成昆铁路、高铁在建,交通比较方便。境内有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锦屏等巨型电站。同时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闻名中外,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问鼎“金牌赛事”,电视剧《彝海结盟》《索玛花开》等优秀作品广受赞誉。 《彝海结盟》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索玛花开》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凉山州府所在地西昌市,海拔1510米,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天空洁净清朗,月亮晶莹皎洁,素有“月城”之称,被誉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航天城。 月城西昌(图片来自网络) 星夜小相岭(图片来源:凉山州政府网) 布拖云海(图片来源:凉山州政府网) 凉山彝海(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凉山彝族自治州史志办公室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