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
从农民伯伯到民间网红,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雅安有这样一位 60多岁的农民老伯 雨城人民亲切地称他“民间网红” 究竟是怎样一位“网红”呢 这位老伯来自雨城区大兴镇 年近花甲的他 精神抖擞,热情洋溢 在别人的眼里 他充满干劲 这位充满了正能量的农民大伯 便是 余志均 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精小时候,余志均家里不是十分富裕,没有条件去读多少书,所以他早早地就投身到工作事业中去了。 在雅安城市建设崛起的九十年代中期,余志均靠经营花岗石和汉白玉,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余志均在经商期间,有幸接触到了一位文学爱好者,便“着了魔”似的爱上了传统文化。 他一手成立了文化爱好者创作、展示作品的“精益堂”,并且还自掏腰包邀约名家来雅采风创作,把精美的书法、绘画等作品推荐给市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朋友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场地等各方面的限制,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于是,余志均凝聚了半生的心血,在自家的小院里一手打造出“书香龙溪”。 来感召省内外的广大艺术工作者 来到雅安写生创作 使“书香龙溪”成为了 当地远近闻名的艺术交流中心 也是四川省第一个农家文化院坝 不仅如此“书香龙溪”还是留守儿童 和空巢老人的温暖港湾 除了这些,余志均还认为艺术,如果不能为社会服务、创造社会价值,那么就实在太可惜了。因此,他转移重心,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工作,让文化艺术服务于人,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每逢过年,余志均也没闲着,他召集了一批艺术家,组织开展了“新春走基层”、“送文化下乡”等文艺演出活动。 近些年来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余志均的事迹在网上引起反响 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慕名而来 到书香龙溪进行采风、创作 其中有很多书画家 在书香龙溪进行长达近一个月的创作 一种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书香龙溪 吸引的不仅仅是国内这些书画家 连外国友人也被吸引前来观摩 目前 已成为众多书画名家交流学习的集散地 余志均还认为书香龙溪应该进入校园 他想到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同样 艺术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必须从小对娃娃进行艺术熏陶 这个想法得到了 大兴前进小学校长的大力支持 将书香龙溪这样的文化基地“请进”校园 打造基层文化院坝 他把自己收藏的字画、书籍陈列在学校 供学生欣赏、借阅 三十多年来,余志均收集了1000多幅(件)书画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书香龙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还邀请全国多个画院、学术团体知名书画家来雅采风,在雅安举办书画展览。 其实呀,余志均收藏这些“宝贝”可不是为了送人,更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做公益。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余志均组织了书画作品义卖,共筹集赈灾资金近20万元并向灾区捐赠书画作品50余幅。 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余志均又组织书画作品义卖,筹集资金2万余元,并向灾区捐赠书画作品30余幅。 2013年,‘4·20’芦山地震受灾后,他又将自己的“宝贝”书画作品义卖,为灾区筹集资金近10万元,并向灾区捐赠书画作品20余幅。 心里善良,心怀感恩 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余志均 荣获 2017年度“四川好人-助人为乐”称号 评委会对他的评语是 他是守望精神家园的乡村绅士 也是一位公益达人 在他的带领下 更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 余志均还荣获了 第五届“感动雅安”道德模范 2017年度“雅安好人”称号 余志均清楚地认为 书香龙溪所开展的 不仅仅是文化活动 更是连接雅安与世界各地 情感的枢纽和桥梁 吸纳了众多艺术家的精华 凝聚了各地艺术创作者的智慧 是个学习创作书画作品的聚宝盆 借用这个平台 余志均将雅安的本土文化 借书画名家的创作来呈现给世人 对雅安的本土文化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余志均说 在“文化扶贫攻坚”的进程中 他将继续植根乡村、立足本地 积极对外联络 为文化扶贫尽绵薄之力 弘扬本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余志均和他的母亲 善人善举,数十年如一日。是怎样一种力量支撑他一直走下去?余志均感言:“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孙子脑瘫,15年不弃,用爱来养,实属难得。同时他也是一个孝子,每天晚上回家要看看母亲的被子有没有盖好,早上出门前要和母亲打招呼,每每空闲首先想到陪同母亲和家人外出游学。 坚守不易,细节感人,他的善行将感染更多的人去崇德向善,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