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郭增辉:响器

四川文化网 2019-3-1 22:53 2279人围观 四川文旅

古镇之上,除了固定店铺外,每天还有数不清的流动商贩,不定期的沿街走卖,“商业响器”——便应运而生了。所谓响器,就是利用某种能够发出声音的器物,通过打击或吹气而产生响声,村民百姓听到其不同的声响,便 ...
  古镇之上,除了固定店铺外,每天还有数不清的流动商贩,不定期的沿街走卖,“商业响器”——便应运而生了。所谓响器,就是利用某种能够发出声音的器物,通过打击或吹气而产生响声,村民百姓听到其不同的声响,便知道是卖什么的来了,需要的人家则会出去购买。


  梆子——是卖豆腐的响器,响亮而清脆,传播甚远。它是用一段老榆木,削扁了,在略扁的一侧凿出一条狭窄的缝隙,里面凿空且更宽空些,另一面为底部,插根木条为柄,用一根小木棍儿敲打梆子的鼓肚儿处,便会发出“梆梆”的响声。
  每天清晨,除了鸡鸣,最早到来的便是卖豆腐的车子了,因为他们要赶在百姓做早饭之前,村民及开店铺的一听到梆子响,便出来买下几块儿豆腐,有的早餐下菜便小葱拌豆腐了。
  “梆子”,由于选择的木质不同、制作的粗细与长短的不同、凿洞深浅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亦各不相同,有的发硬,有的发颤,有的发闷,有的发脆,另外,每家商贩还会故意敲打出自己偏好的、固定的节奏与频率,所以,纵便有多家作坊来卖豆腐,但人们均能通过不同的梆子声响,隔着院墙就能准确的判断出是谁家的豆腐车子,便有选择地从家中出来购买豆腐了;


  羊角——是卖馒头(馍馍、卷子)的响器,用一只粗大好看的绵羊犄角,一般都是用头羊的角,用砂纸擦干净外皮,锯掉细头的尖部,露出空洞做吹口,用嘴对着,憋足了气力使劲儿一吹,便发出“呜呜”的声音了。后来,也有找不到羊角便用根白色塑料管代替的,也能发出类似的声音。  每天清晨尚早,百姓人家,总会听到“呜呜”的羊角声从墙外传来,其声洪亮而闷足,低沉而雄壮,使人感觉“必须是吃饱了几个白面大馒头的人才能吹响它!” 悠扬低调、如歌如泣般呼唤着村镇人家快拿粮食出来兑换。用动物的犄角做响器,源于古代军营里的号角,如宋词句“四面边声连角起”、“梦回吹角连营” 。扭曲遒劲的绵羊角,呈乳白略黄或者褐色,苍桑古朴斑驳,唯手握处与吹嘴儿 光滑油润,古色古香,孩子们经常趁馒头掌柜的在过秤之机,偷偷拿起羊角把玩一下,爱不释手甚为喜欢,但也常常被其主人“吓退”。由于羊角的大小、粗细各不相等,所吹奏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有粗、有细、有清、有浑、有绵,各具特色,每家馒头作坊的掌柜又会特意调整吹奏口气的大小与长短,保持吹出属于自家特征的角声,以便村民辨认;


  小铜锣——是卖香油的响器,俗称“噹噹儿”,用两根贰尺多长的细牛皮条系绑,手握上面的木柄,高高提起悬空,像荡秋千似的将小铜锣晃悠起来,另一只手用根枣木棍儿迎面敲打,便发出“噹儿……噹儿……”之声,清脆醒脑。卖芝麻香油、芝麻酱、陈醋、酱油的,曾经都以小铜锣为响器,沿街敲打而售卖,后来逐渐演变为卖香油的专用了。皆因有多家油房售卖,卖油郎则会设计自己的敲打节奏与轻重,使村民们轻松的辨认出自己来了;


  惊闺——是磨剪刀、缚笤帚的响器,土名“铁舌头”,是用七八片铁板,打孔后用铁丝串起来,上面按装个木柄,铁板儿们垂下来,像个宽鞭子,使用时手握木柄,用力向上抛向空中,然后缓慢下降,一片铁板儿碰撞另一片铁板儿,依次相击 有序碰撞地响成一片:“哗……啦…啦…啦……”  其声铁骨铮铮 铿锵有力,最为奇特,谜语说它:“兄弟七八个,从不分开过,大哥一开口,兄弟齐吆喝”。因为持剪刀做女红(gong)、笤帚打扫房间,都是闺中女人们的活儿计,这种响器,就是为了惊动一下深闺里面的夫人和小姐,听到后出来磨剪刀菜刀,或者缚几把笤帚,所以称作“惊闺”; 磨刀缚帚的匠人们也总是会选择吃过早饭时许,女人们即将开始做活儿的节骨眼儿,准时来到街头巷尾,挥手甩起“铁舌头”惊闺,“哗…啦…啦…啦……”的金石之声响彻在深闺的高墙之外了;


  踢钟——是卖黑油的响器,黑油即棉花籽油,卫生油的前身,有时也卖菜籽油。卖油翁用辆独轮木车,车的两侧托装两个油篓,车下的横木悬挂一顶铁钟,他边走边用脚踢,铁钟“噹…噹……”作响,声音洪亮,深沉而庄重,极具质量感,不禁产生”正宗好油”的心理暗示!此时,没有了炒菜油的人家,自会出去购买……;


  拨浪鼓——是卖杂货的响器,百货车子上,针头线脑、顶针皮筋儿,应有尽有,卖货郎一摇手中的拨浪鼓,“噔不隆咚”一响, 百姓人家便知道是卖杂货的来了;


  卖冰激凌的敲“冰盏儿”、剃头的、掏耳朵的划“唤头”、卖猪胰子的打“小镲镲”……  “老竹板”则是术士算卦的响器,光滑老气 黑明锃亮,他们沿街徒步而行,用一根老竹条击打另一片老竹板的顶端,发出响亮清脆的声音, 其节奏非常缓慢,响完第一下后,要间隔很长时间,才敲响第二下 “咔……咔……咔” ,有玄幻 、灵异、神秘之感,家中有烦恼的妇女婆婆们,一听到后便出去,将“大师”请到家中,请其指点迷津 破解厄运。而不懂的儿童们听到竹板声后,会立马停下手中的玩具,惊讶又好奇地抬头看着天空,竖起耳朵努力寻找着“声响”的来源……

  百行各业所有的响器,不但悦耳动听,响亮够用,而且是恰到好处,绝不嘈杂刺耳!而今,科学进步了,“响器”被取而代之的是安装着电池的录音喇叭,对着它喊几句,就能录音播放,虽是方便了许多,但是,商贩沿街播放出: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与区别、混杂着各地口音的叫卖声,撕心裂肺吵闹,滑稽狰狞刺耳,如叫花子吼街,毫无“响器”之美感,既失去了生活的情调,也失去了文化的厚重。
  劳动产生智慧,古镇沉积经典 ,各种响器的发明与使用,浓缩了华人几千年的智慧,造就了人类雅致惬意的生活! 虽然时代的变迁,商业模式早已转变,但古镇、老街、小吃、乡情、水井、手艺人,以及那各种各样古老又独特的响器,却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选自《郭庄古镇~商业篇》之【行当】~响器
   郭增辉:文化学者,新儒学开拓者,烙画艺术领域权威专家 中华烙画网首席顾问,中国首篇烙画论文的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淀文联理事, 海淀美协作协, 著有:《郭增辉烙画艺术》、《郭增辉诗词选》、散文集《丁香窗外》、《十六字令•汉字解析》 、哲学著作《儒眼观天下》等。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郭增辉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