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如何实现模式创新

四川文化网 2019-3-15 10:55 1460人围观 文化产业

data/attachment/portal/201903/15/105540tpa6umhfbyajjff6.jpg
data/attachment/portal/201903/15/105541tewew0tpep6c7rrz.jpg
data/attachment/portal/201903/15/105541brr7nnfjn2gyznny.jpg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技术古城文创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 王旭东 摄)
  
  近年来,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纷纷涌现,文创产业集聚发展成绩日益突出。文创产业的集聚发展已经成为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发展方式之一。但由于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目前大都是政府总体规划布局、主导建设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文创产业集聚发展。
  
  西安文创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应用方面: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与“互联网+”的协同发展,在西安市最短缺的是技术基础与辐射能力。不仅西安市,整个陕西省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极其缺乏的。
  
  根据2018年西安市统计年鉴数据,西安市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单位仅有23个,从业人员平均3161人。而截至2017年末,西安市的互联网终端用户(包括4G移动端和电脑端)共计1715.79万户。对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杭州,单纯从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企业数量看,西安市的“互联网+”基础力量就远远低于杭州。这就导致了西安市文创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含量低、融合“夹生”现象严重以及文创产业与互联网融合难度大等问题。
  
  在产业集聚效应方面:目前,全市除了曲江新区以外,其他各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多是沿用传统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创意园区集聚效应不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是集聚创新能力不足。非常突出的一个现象是,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极为欠缺,涌现的知名品牌很少,很多优势的文化产业都没有发挥出集聚效应,造成很多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都一味地模仿曲江模式,缺少创新,不适应本区域产业发展。
  
  二是横向集群尚未成型。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文化企业入住率低,占比不高,不能实现主体化、个性化的集聚,难以形成行业氛围。部分区域文创产业集聚区内基地建设空间不足,基地产业规模偏小,不利于集聚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三是纵向产业链不健全。在西安市绝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产品设计、服务类企业多,产品生产类企业少,虽然在产品设计服务链条上,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做得比较完备,但缺少相应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大部分文创产品都需经由外地生产商生产,没有实现园区内甚至是全市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的无缝链接。产业链条不完整导致园区内文创企业盈利模式单一,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营销薄弱,损失很大一部分经济效益。
  
  在文创产业集聚发展方面:
  
  一是复合型人才缺乏。目前,西安市缺乏在文创行业长期磨练、具有打造大型项目综合能力的领军人才,再加上文创产业的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长且极具不确定性的特点,加大了文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极易造成人才外流。
  
  二是文创产业投融资渠道单一。西安市的文创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相关的政策法规仍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金融机构对文创产业集聚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文化产业融资途径中,银行贷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大多数文化企业不能获得来自银行的资金,缺乏投资主体,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
  
  三是缺乏本地龙头企业引领。近年来,西安市文创产业发展较快,但文创产业在供给侧方面也存在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文创产品层次不高、企业效益不好、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西安文创产业集聚模式的创新路径
  
  ——用“互联网+”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创产业的科技含量
  
  一是以文化创意催生新兴科技业态。将文化元素和文化服务植入科技产品,催生出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内容、手机媒体、多媒体产品等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文化科技业态。作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在文创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抢占文创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消除文创产业各细分行业之间的体制、机制和技术壁垒,推动互联网与文创产业各细分行业的高质量融合,实现互联网文创产业创新发展。
  
  ——用“互联网+”助力“智慧园区”,创优“产业园区”集聚模式
  
  一是制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将大数据融入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对西安文创产业分布的基本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制定文创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避免发生园区间的关联性不强,整合力度不明显,主导产业同质化,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将文创产业与所在区县的优势和特色资源充分融合等问题。
  
  二是塑造产业特色。拥有大量文化资源的西安,应以原创内容开发、文化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影视演艺为主,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模式。开发文化内涵丰富、高文化附加值、人性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满足消费者体验式文化消费需求,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创产业优势。
  
  三是营造宽松环境。大量新增的文化创意服务方式,在某些程度上超越了行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对这些创新型的文化创意服务,应持宽容、支持、引导态度,鼓励探索和成长,为各类企业解决运行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化解瓶颈。要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扩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特色文化创意项目、新兴文化创意消费的报道和展示,积极引导市民文化消费,增进市民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间的联系,培育潜在的文创市场。
  
  四是健全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产业链是文化产业园区的脊梁。针对西安市文创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的同一环节,无法实现上下游产业的无缝链接,且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集群优势等问题,建议把“互联网+”的理念融入产业链的相关环节,提升园区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以互联网技术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大数据延链、强链、补链。
  
  ——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一是加强文创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文化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设立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奖项,开发优质的文创产品,吸引专业人才来西安创业;启动青年文化人才培养计划等重点人才建设项目,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培养深造,为文化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是拓展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创产业。鼓励文化企业通过境内外主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股权融资。鼓励大中型文化企业采取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支持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小文化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券、区域集优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施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推进文化资源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要立足西安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和优势,着重在数字图书期刊出版、影视、旅游、网络动漫、游戏等发展较好的领域继续做强做优,扶植建立起在全省乃至全国文化领域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区域内文化产业资源,实现地域辐射,以此为中心完善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与建设。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