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大国工匠 │ 省非遗传承人孙泽慧择一事,终一生

四川文化网 2019-3-27 09:14 3335人围观 历史非遗

也许你对她的名字并不熟悉。但一定在雅安甚至在其他城市,见到过她的作品——手工皮拖。
....

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追求着方便快捷,却忽略了那些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技艺与珍宝。在更迭的流光中,许多传承了上百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正在逐渐走向消亡。

幸好,有一批匠人,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用漫长的岁月书写了自己对这份传统技艺的热情与坚守。

在雅安,就有这样一位匠人。她一生钟情于手工制作软包皮拖鞋,一双巧手飞针走线,不仅让传统的艺术得到了传承,还以此开启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让雅安皮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她就是孙泽慧。

也许你对她的名字并不熟悉。但一定在雅安甚至在其他城市,见到过她的作品——手工皮拖。

2018年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评选出多位轻工“大国工匠”,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成都金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雅安金步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泽慧榜上有名。 

另一个荣誉对于孙泽慧来讲更是“实至名归”。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雅安全手工工艺制作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因充分体现了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的内涵,在四川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同一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获得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手工制鞋工艺不只是技艺的传承,也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这句话道出了孙泽慧的心声。     

    

包裹人生哲学。

一张皮,


磨皮、运刀、飞针、缝线……“大国工匠”孙泽慧的一天,往往从工作间里的这一套“独门武功”开始。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里,花上几天甚至数周时间,用全部精力纯手工去制作一双软包皮拖鞋,还有必要吗?

孙泽慧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择一事,终一生。

  上世纪80年代,16岁的孙泽慧进入制鞋厂,有幸当了一名学徒。由于天生对手工艺感兴趣,短短几年时间,孙泽慧进就练成了常人没有的皮革手工制作技术,她制作出了物品,极富灵性。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的古语之教,是孙泽慧从父亲那里得到启示。从手工艺的皮革制作,到每一个部件的精制完成,她都在敬业、专注中完成。

“皮和人一样,都有脾性。”孙泽慧说,做皮之前,首先要感受皮的纹路,在一张皮面上选择品质最好的部分,从一张原始而完整的皮料,蜕变成一件精致完整的作品,需要经历设计、剪裁、启帮、免帮、缝纫、整理、排鞋、清整、多项工序。

制作产品时,孙泽慧的削皮刀技简直就是绝活一门,她削皮速度又快又准,直到把原皮边缘削到0.1毫米厚度。刀工划皮的技艺,更是将皮革划成0.8毫米的皮丝,这些功力都是在长时间的制作中训练出来的。

“打版、下料、打斩、缝制、打磨、封边等近十道工序。为了让作品更精细,许多步骤还要重复好几次。”今天,孙泽慧已将自己的技能通过文化将皮革手工艺进行了全面的升华。使产品更加具有生命力,让见人、见物成为了皮革产物的“活化石”。  

孙泽慧说,每一件软包皮拖鞋的背后,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这可能是纯手工艺制作的软包皮拖鞋与流水线成品的最大不同。在这些偏执的喜爱之后,凝聚着她这个有心人的执着坚守。

只为制作出一双手工皮鞋。

八十多道工序,


有了精湛的手艺和全面的制鞋技术,  孙泽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皮革创造得到延续。

1996年,她尝试自主创业,凭借自己过硬的手工皮革技术成立皮鞋生产厂,生产大家喜爱的童鞋。拥有满腔爱心的孙泽慧,不辞辛苦、起早贪黑、奔波在几百公里的路程调研儿童脚型数据。

当她看到鞋业市场的童鞋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时,孙泽慧立即用上自己的传统手工皮艺技术,自己设计、制作、优化数据、掌握核心与四川大学轻纺食品学院合作,研发生产出适合三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健康鞋,帮助儿童养成正确行走习惯,达到预防扁平脚的效果,成为四川造的质量对标提升达标产品。     



2008年为建自主品牌,走专业化的产品精至之路,她开始了抢救、保护、传承制作技艺的产学研建立工作。

起因是她在皮革研究所见到一双年代久远的手工皮拖鞋。不久,又在朋友家里见到一双,被朋友视为珍宝。她认为,凭借多年来师傅的口授传艺,自己的手艺会做得更精更细。在环保消费意识潜入人心的时代,返璞归真的皮艺产品一定会受到世人的青睐。她信心满怀地说,要创造金兜兜中国手工皮艺第一品牌。

于是 ,孙泽慧花了半年多时间,经过若干次的帮面、底部数据修制调整,做出第一双手工软包皮拖鞋,穿着十分舒适,这样失去了几十年的手艺制品又重新复活起来,才有今天大家看到的手工软包皮拖制作的技艺制品。

  

其实,一双看似简单的手工软包皮拖鞋,制作工艺却非常复杂,要经历选料、裁料、清帮、折边、镶接、美化、翻点子、内胆制作、底子制作、帮底缝合、装内胆、底缝合等十余道工序、八十多个步骤,最后经过装内胆、翻鞋身,烘烤成型。

每一道工序,都是纯粹的手工制作、标准的慢工细活,有的技巧除了传承人,几乎是不可模仿的。因其唯一性、复杂性和艺术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鞋文化历史传承的载体。

    

首先是用料非常考究,硝制牛(羊)皮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其次是剪裁上,要求尺寸精准,手法熟练,即使是轻微的力度偏差也会影响到一双软包皮拖鞋的舒适程度。

其内胆结构底部采用生态皮料,通过手工完成复杂的工艺装配技巧,使其内胆完整装入软皮中,形成独特的皮内合制,直接接触各种地面不仅柔软舒适,更无任何噪声。


非遗走上国际舞台。

皮艺与四川特色结合,

就这样,孙泽慧倾心于手工皮艺的传承、保护、开发及弘扬工作,在传承百年技艺--全手工工艺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基础上将其创新发扬,将刺绣工艺、手绘工艺、掐丝工艺、镂雕工艺等多种手工技艺融合,把皮艺制品与四川特色文化结合起来,使产品更具巴蜀地域文化特色、更具艺术价值。

由她自行跨界艺术融合钻研创作的世界独具唯一的皮丝画,成为了“中国皮丝编织画第一人”,她将皮艺的手工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更是以耐心、专注、敬业的精神,匠造了一代皮革艺术产品。在大家鼓励和支持下,勇敢的挑起了传承频临失传的传统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的重担,招收培养数十名学徒,让这一民族文化特色非遗品牌走向辉煌,走上国际舞台。

“所有与梦想有关的创造力,都可以被重启、被发现、被激活,被实现。”孙泽慧说,而今,她又尝试依托于雅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手工软包皮拖鞋的开发中,加入了川剧五彩脸、雅安大熊猫、茶马古道等具有典型的本土文化、民族融合和历史记忆的元素,使作品超越了皮鞋的制作理念,成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延续和创新。

因较好地反映了传统技艺和本土文化融合的特质,雅安手工软包皮拖鞋作为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被广泛赠送给海内外的宾朋。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始终坚持耐心、专注、敬业的精神做一件事情,但文化的传承与文化产业化的路径,我仍然在摸索中。”孙泽慧说。

“中国的鞋文化非常悠久和丰富,鞋本身是物质的,但其中却包含着更多非物质性的内容,鞋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还在于研究。”现在,对于鞋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了孙泽慧的最大乐趣。  

   对皮革事业热爱的孙泽慧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手工艺的路上从不停歇,她用自己的努力让传统皮革手工艺得以延续。她认为只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这也使她成为了皮革行业优秀的代表,为中国皮革行业的文化自信找到了新的生命力。

传统工艺转型贡献四川智慧

以雅鞋文化为突破口,


眼下,全社会对于工匠精神高度关注与认同,另一方面,一些老手艺日渐式微,也是不争的事实。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如何在求快求新的工业时代得以延续?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在社会中逐渐形成“工厂+博物馆+传习基地+文化观光旅游”,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川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数千年来形成众多的特色的传统工艺,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建议以‘雅鞋’文化为突破点,将川茶文化、大熊猫文化、巴蜀非遗文化等,积累经验,积极探寻出一条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扶贫机制,为全国传统文化工艺的转型升级贡献四川智慧。”孙泽慧说,走文化创意之路,针对雅安鞋业发展现状,打破以往鞋业批量化、工业化生产模式,制鞋工艺和理念应契合当前人民的生活理念,在舒适度、休闲度、提升幸福指数上下功夫。

孙泽慧说,同时要加强雅安鞋业的文化符号创意,将巴蜀文化融入鞋业生产,走文化鞋、科技鞋、舒适鞋发展之路,从而构建起四川鞋业文化识别符号体系,开创雅安制造的新篇章。

一段视频致敬匠心技艺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