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把四川加快建设成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四川文化网 2019-5-17 10:46 1724人围观 学术评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对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战略调整。文化自信 ...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对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战略调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与文化密不可分;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四川是个好地方,山水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多彩,有关重要指示要求四川应充分绽放其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这为四川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四川优势独特、大有可为

四川文化是伟大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独特的巴风蜀韵。这里诞生了女娲、嫘祖、大禹等人文始祖的历史传说,创造了神秘灿烂的古蜀文明,孕育了茶文化、竹文化、丝绸文化、道教文化等东方文明符号性文化。勤劳质朴的农耕文化,开放多元的移民文化,信念坚定、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红色文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文化以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与时代同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这方土地交融演进,凝聚形成了开放包容、崇德尚实、吃苦耐劳、敢为人先、达观友善、巴适安逸的人文精神。

四川文化遗存丰富璀璨,登记在册的就有6.5万余处,青铜神树、金沙太阳神鸟等都是国之瑰宝,青羊宫、武侯祠、闽中古城等古迹星罗棋布,都江堰至今泽被广阔的成都平原。文化名家俊杰辈出,“文宗自古出巴蜀”,文翁兴学、落下闳等人创制太初历影响深远,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杨慎、郭沫若、巴金等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文化习俗多彩多姿,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39项,格萨尔史诗至今在全球广为传唱,羌历新年、彝族火把节等独具特色,川剧、灯戏、清音等魅力犹存,川菜、川酒、川茶等名扬四海,喝盖碗茶、尝麻辣烫、摆龙门阵、游“农家乐”等是川人的生活符号和“乡愁”记忆,工作“快节奏”、安逸“慢生活”在巴蜀大地奇妙交融,成为现代生活的生动写照。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诗人王勃盛赞“优游之天府、宇宙之绝观”。大自然的特别眷顾成就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也赋予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海拔跨度从188米到7556米,是神奇景观带中华对角线和北纬30度交汇地,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孕育了雪山、高原、峡谷、盆地、森林、冰川、大江大河等自然奇观,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5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4处、4A级及以上景区275个,均居全国前列。三星堆、金沙遗址“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九寨沟、黄龙是名副其实的“童话世界”,国宝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活800多万年,还拥有安宁河谷这样的世界级阳光康养走廊。毛泽东《七律·长征》有5句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最具历史性和标志性意义的地方,其中4处在四川境内或交界处。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在这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展现出无穷魅力。

经过多年发展,四川总体实现了由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经济大省的跨越。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0112亿元、居全国第四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文旅产业跨上万亿级产业台阶。

当前,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化旅游事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首先,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国家确立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重点培育包括旅游、文化在内的“五大幸福产业”,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让“诗和远方”融为一体。其次,大市场正在加速形成。按照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旅游就会成为基本生活内容和重要消费需求。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700美元,意味着文旅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升级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四川正由内陆腹地加快走向开放前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蜀道难”问题基本解决;旅游管理体系和服务设施不断改进提升,支撑能力大大增强,这些都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市场。最后,要素驱动更加多元。现代文旅产业发展以资本、创意和科技为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等的广泛应用,文旅产业跨界、渗透、融合功能加快释放,乘数效应甚至指数效应不断显现。因此,只要把握阶段特征,充分发挥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补齐短板,就一定能够开创四川文旅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坚定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走出四川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

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是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战略目标,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必须顺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更好体现新发展理念要求,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经过5年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具体指标可以概括为“三个翻番”“四个倍增”“三个突破”,即旅游总收入超过2万亿元、接待入境游达到7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实现30亿美元,分别比2018年翻一番;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100个、生态旅游示范区达到100个、A级旅游景区达到1000个、上市挂牌文旅企业达到50户,分别比2018年增长一倍左右;总资产和总收入“双百亿”文旅企业达到5户、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达到30个、培育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性文旅会展和活动品牌。

在此过程中,四川要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影响力,主流思想引领向上向善,文艺精品创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文化名流名家不断集聚涌现,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旅品牌誉满全球,举办重大国际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能力大幅提升,巴蜀文化独特魅力更加彰显;要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力,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服务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产生一批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文化旅游精品,成为进入全国第一集群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要形成优质高效的产品供给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满足个性化多层次需求的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先进文旅科技广泛应用,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活动的参与度、获得感全面提升;要形成领先水平的产业竞争力,文旅业态和模式创新具有时代特色,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旅企业、核心品牌、特色园区,文化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充满活力,文旅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四川任务明确路径清晰

近期,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四川省文化旅游经济大繁荣、大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优化完善全省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一核五带”的总布局,既是“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着眼四川文旅发展实际的科学选择。“一核”就是建设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核心区,支持成都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增强世界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对全省的辐射引领作用。“五带”就是建设以大熊猫文化、古蜀文明等为主要特征的环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带,长江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川南文化旅游经济带,巴文化、蜀道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川东北文化旅游经济带,彝文化、“三线”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攀西文化旅游经济带,藏羌民族文化、长征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川西北文化旅游经济带。围绕这个总布局,四川将重点培育“一区一园一廊一周十大”枢纽项目,实施8个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工程。

·精心打造标志性文旅品牌

品牌是壮大文旅产业的标识。大熊猫是四川响当当的王牌名片,长期以来,“到四川看熊猫”是境外游客来四川的重要动因之一。打造“十大”知名文旅精品,首先塑造好大熊猫这个超级IP,持续开展“熊猫走世界”活动,每年在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举办中国(四川)大熊猫文化旅游周,吸引更多国际游客“走进来”,带动川剧、川灯、川菜、川茶、川酒等“走出去”。大力推进古蜀文明传承创新,加强三星堆遗址研究、发掘和保护,与金沙遗址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世界古文明研究和文化旅游高地。规划建设大九寨世界遗产旅游区、香格里拉文化生态旅游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把藏羌彝文化走廊打造成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实施精品线路推广工程,打造G318/G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蜀道—嘉陵江、川南长江度假旅游线、攀西阳光康养、长征丰碑红色旅游等9条精品线路。

·聚焦文旅融合推进业态创新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文旅+”,创新文旅业态,把“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结合起来,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教育、体育、农林、水利、气象等融合,开发山地度假、避暑研学、玩冰赏雪等旅游新产品。培育互联网文化生态,高品质发展动漫游戏、电子竞技、数字文博等业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等发展科技旅游。认真贯彻《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加强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推进博物馆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大力发展“月光”经济,打造旅游演艺品牌,开发特色夜游、休闲娱乐、灯光秀等,改变“白天看景、晚上走人”境况,让远方的客人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做大做强引领发展的市场主体

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优秀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战略投资者和运营商,打造一批本土文旅领军企业,支持培育一批民营和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以大企业牵引资源大整合、开拓文旅大市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打造一批市场化艺术团体,引导新文艺群体、新文艺机构和新文艺聚落发展,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艺术商圈和文艺川军。

·着力推进重点文旅设施补短板

着眼于“通达”,完善“快旅漫游”服务体系。“快旅”就是要推进交通连线成网、无缝对接,优化区域性交通路网,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九寨黄龙机场等建设国家开放口岸,支持西昌、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广元等地机场按照国家开放口岸标准进行改(扩、迁)建,积极争取国家在四川增设更多开放口岸,为提升文化和旅游开放发展水平创造更好条件。“漫游”重点要推进交通干线、旅游道路、景区(点)等周边环境净化美化,加强景区人行绿道、景观平台等建设,融入当地特色文化,使游客进得快、游得广、玩得好。着眼于“舒适”,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标准化建设,设立一站式游客服务中心,推进公共空间艺术化、景观化,持续开展“美丽四川·清洁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厕所革命”,从细处着手营造宾至如归的体验环境。着眼于“便捷”,发挥科技的独特作用,打造“天府文旅”智慧信息平台,规划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推动智慧旅游向纵深发展。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