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6
提起胡琏这个名字,喜爱军史的人都不陌生。军人后代也或多或少听父辈提及。《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有7篇专门针对国民革命军和胡琏的电文。开国上将杨勇曾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以下,从几个角度介绍一下这个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军事人物。 一、抗日名将 胡琏,字伯玉。1907年出生于陕西华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在陈诚的土木系部队中历任各级主官,直至担任国民党十八军军长、整编十一师师长和十二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后,为首任金门防卫司令,后升任陆军副总司令。 作为军人,胡琏最值得骄傲的是在抗日战场屡立战功,成为闻名遐迩的抗日名将。 淞沪战役,时任团长的胡琏巧借东风,指挥几千官兵把石灰撒得遮天蔽日,然后亲自挥舞大刀率部冲入敌阵,收复军事重镇罗店。 武汉战役,在诸葛亮昔日“火烧博望坡”的当阳,时任旅长的胡琏,对日本鬼子也来个“炮攻加火攻”,使日军特种部队损失惨重,仅坦克就被击毁13辆。 石牌保卫战,时任十一师师长的胡琏,率部坚守石牌要塞。危急关头,陈诚打电话问胡琏“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斩金截铁地答复“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石牌保卫战中发生了近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的白刃战和肉搏战,最终中国军队以毙伤日军7000余人的战绩,取得了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的石牌保卫战胜利。胡琏因固守石牌要塞有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雪峰山会战,时任十八军军长的胡琏,率部攻占湘黔公路要点右下江镇,彻底截断了日军后方交通线,为夺取雪峰山会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若不是何应钦出于私心希望早日结束战役,命令故意放开口子,日军116师团将被全歼。 二、内战悍将 在解放战争期间,胡琏率领由十八军改编的整编十一师,成为国民党军的灭火队,哪里有火警就往那里救火。 巨野战役,整编十一师的三十二团一个团,面对晋冀鲁豫野战军七纵和三纵十倍以上兵力的猛攻,坚守张凤集三天三夜,最后安然撤退,双方打了个平手。 南麻战役,华野以三个纵队围攻胡琏的整编十一师,另有两个纵队负责打援。血战四天五夜,华野损失八千余人,七纵司令成钧也负伤,最终撤围。后来华野又连续五天强攻李弥率八军坚守的临朐不克,被迫再次撤围并退出沂蒙山区。粟裕为此承担责任,要求辞职。 金门战役,胡琏率领重建的十二兵团所部增援金门,与我登陆部队激战三天三夜。由于轻敌和缺乏渡海作战经验,三野二十八军登陆金门的三个多团九千余人全军覆没。 胡琏不仅作战机警勇猛,而且知己知彼,善于总结。例如:他知道中野二纵纪律好,有“姑娘纵队”之称。中野三纵战斗力强,有“老虎纵队”之称。华野一师(即后来的华野一纵)善攻,八师(即后来的华野三纵)善守等。他认为美械装备的一个团可打解放军两个团,但对中野三纵和六纵、华野一师和八师,则只能一个团对一个团。胡琏在深入研究对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专门对付解放军的“核心机动战法”。即以有利地形为核心,构筑坚固工事,囤积粮弹,把触角远远伸出去,同解放军保持接触。把拳头抱起来,瞧准目标再打下去。前进时先占领前方有利地形。作为新的核心。如此逐次跃进,稳扎稳打。胡琏总结的这套战法,也确实给我军造成不少麻烦。 鉴于胡琏所部战斗力极强的特点,毛泽东确定了“拖死胡琏”的战法,即暂时不与其作面对面的硬拼。毛泽东在一份下达部队的文件中批示,“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 三、幸运眷顾 作为受到国共双方尊重的战将,胡琏不但有勇有谋,而且屡有幸运之神眷顾。 南麻战役四面被困之际,一场暴雨竟然连续下了七天七夜。黄百韬对胡琏因南麻战役受奖颇有微词,忿忿不平地说“什么常胜将军?要不是老天爷下了七天大雨,他早他妈的跟张灵甫做伴去了”。 双堆集兵败突围之际,胡琏特意让给黄维乘坐的一辆新坦克偏偏抛锚,兵团另一位副司令吴绍周乘坐的坦克也陷入泥潭,唯有胡琏乘坐的坦克安然冲出重围。胡琏本人虽然背上中了32枚手榴弹弹片,却侥幸逃脱。 我军登陆金门之际,胡琏率领十八兵团部及所属十九军恰好到达,使双方兵力对比骤然发生巨大变化,乃至功败垂成。 金门炮战爆发之际,我军首轮炮击发射的一发失速跳弹,恰好命中了处于射击死角的翠谷水上餐厅,聚集在此准备与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共进晚餐的高级军官损失惨重。金门防卫司令部三名副司令毙命,包括:曾任东北剿总参谋长的赵家骧,曾作为团长率部守卫卢沟桥的吉星文,以及飞行员出身的章杰。而身为金门防卫司令的胡琏,因为俞大维莫名其妙叫了声“伯玉,你等等,我还有事”,晚到餐厅几分钟,侥幸死里逃生。 出使西贡之际,越共游击队在胡琏的办公室偷偷安放了定时炸弹。胡琏本来每天上午都在办公室工作,这天上午刚好有会,从办公室走到会议室仅5秒钟,威力巨大的炸弹就在其办公室轰然爆炸。胡琏又鬼使神差地逃过一劫。 四、难逃宿命 胡琏虽然有勇有谋,且屡次死里逃生,但因为走上为蒋介石政权卖命的反共反人民道路,最终难逃失败的宿命。 孟良崮战役之后,面对国军精锐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带来的震撼,胡琏认识到“中共人民战争最为精华的所在,就是在正规军进入之前先建立解放区。中共采取节节败退的方式引诱政府军进入其控制的解放区,在其军队与人民所结成的罗网之中,政府军情报不灵,补给路断,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于不利的天气、地形情况下包围政府军,再加上阻断援军、打断后路,政府军就如秋蝉一般,不能自拔,最后在网上被中共吞入口中。以后中共越来越大,罗网越结越广,终于让政府军在战斗力上失去了平衡,全部被吞噬。” 国民党军和胡琏本人的失败,不仅源于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也源于其内部的重重矛盾。 1948年11月1日淮海大战爆发前夕,胡琏接到其父在西安去世的电报,请丧假一个月去西安奔丧。时任十二兵团副司令的胡琏临行前向司令黄维建议:与共军作战,贵在灵活,绝对不能被围。所以要国防部调集船只,把十二兵团由武汉水运至南京,再和北进兵团抱成团,由津浦路北上杀入淮海战场。否则,宁可不去也不冒被围之险。谁知胡琏一走,刘斐就以国防部作战厅长的名义,严令黄维率十二兵团由陆路驰援淮海战场。黄维一介书生不敢违抗命令,只得率军接连渡过数条大河,逐步落入我中原野战军为其布下的“口袋阵”。黄维由于久离前线,缺乏与我军作战的经验,又刚愎自用不听久经历练的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劝告。危急关头,先是迟迟难下转移决心,后又因传达命令人员失踪而耽误整整十一个小时,致使十二兵团失去自南坪集转移至固镇与李延年第六兵团会合的宝贵时机,全军被困双堆集。南坪集距固镇仅八十里,急行军可一气赶到,十八军的骑兵团就因先行一步侥幸逃出包围圈。尽管胡琏后来两度孤身飞入双堆集,企图挽救十二兵团,但已无力回天。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领导的中原野战军,在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大力支援下,终于在淮海战场全歼国民党军十二兵团,实现了毛泽东昔日“待机取胜”的战略谋划。 淮海战役关键时刻胡琏因故不在军中,是导致国军十二兵团在双堆集陷入重围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视起家部队为生命的胡琏之所以迟迟不归队,除了奔丧的客观原因外,对未能出任司令心怀不满则是主观原因。否则,不可能在十二兵团已开赴淮海战场之际,还因治牙滞留上海。国军十二兵团是以十八军为骨干组建的,无论按照资历、战功或部队渊源,胡琏本来都是出任十二兵团司令的最佳人选。但由于顶头上司白崇禧的坚决反对,蒋介石不得不违心地任命久离战场的黄维担任司令。进入淮海战场后,黄维指挥的十二兵团不仅未能有力地策应杜聿明集团,反而成为日后拖累其南撤的包袱。白崇禧先是反对胡琏担任主官,继而拒绝统一指挥徐州和华中两大剿总的百万大军与我军决战,最后又强行阻扰宋希濂的十四兵团支援淮海战场。白崇禧一再作梗只是国民党内部重重矛盾的冰山一角,内部掣肘不但葬送了十二兵团,也加速了国民党军在整个淮海战场的失败。 东山岛战斗,是国共两军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胡琏率1.3万人在海空军的配合下,突袭只有我军一个公安团防守的东山岛。由于我守备部队英勇善战,包括二十八军在内的主力部队及时驰援,给予胡琏所部沉重打击。国军被歼灭3379人,其中包括500多人的伞兵部队。胡琏与我军的最后一次对决以失败告终。因指挥金门战役失利对胡琏耿耿于怀的叶飞,也因东山岛战役的胜利报了“一箭之仇”。 纵观胡琏的军事生涯,其特点是善守不善攻。多年后,其嫡系部下杨伯涛在评价胡琏时就说“他在攻势作战时企图心较差,仅以打退敌人了事,较少有放胆的行动”。蒋介石日后在对其五大主力按战斗力排序时,也仅把十八军放在第四位,即“新六军、新一军、五军、十八军、整编七十四师”。 1977年6月22日在台北,胡琏手捧从自己身上取出的32枚弹片,长叹一声 “土木不及一粟啊!”。土木是指自己赖以起家的十一师和十八军,一粟则是指粟裕。就在这天,胡琏带着一名将军对曾经全军覆没的遗憾,溘然去世,终年70岁。 |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