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
王少农,1960年生于简阳。画家,美术学教授,中国夏布画创始人,中国书画夏布发明人,中国夏布画研究院院长,现供职于四川旅游学校。 作为中国夏布画创始人,他结合“大千故里,文化内江”地域特点,挖掘隆昌夏布的文化内涵,首创了中国夏布画,发明了中国书画夏布,使四川内江成为中国夏布画、中国书画夏布和中国夏布艺术产品的发源地。其作品风格迥异,堪称一绝,曾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中国近五十年书画名家精品》《100幅中国名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家作品集》《中国扇子艺术精品集》;出版专著《中国夏布绘画艺术》《中国夏布画创始人王少农作品集》,作品《荔枝图》入选人教新版教材高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语文下册插画图,画作列为《上海世博会邮票珍藏版》。荣宝斋称“张海、刘大为、王少农为中国艺术三人行”。 中国夏布上的墨韵情缘 提到夏布画,就不得不想到首次把传统的国画与古老的夏布文化融为一体,开创中国夏布画之先河的艺术大咖——王少农。 有着儒雅气质的王少农在90年代就发明了夏布画,9岁与夏布结缘,王少农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画画,是个绘画爱好者。基于对绘画艺术的由衷热爱,因兴趣而使然,王少农对美术领域的研究也变得系统与专业起来。 众所周知,在美术界中国书画的载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墨韵效果好,底纹古朴,质感效果好,着色效果好,视觉感观好;不易损坏,不易变质,易于装裱,能长久保存。美术艺术之瑰宝无不满足这几个先决条件,也正是因为这几个限制的条件,激发了王少农对开发中国书画新载体的满腔热情,揭开了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的新篇章。 纵观世界美术史,美术与麻类一直结有不解之缘。世界绘画的主要载体有苎麻布、亚麻布、剑麻布、大麻布和黄麻布。西方油画采用亚麻布,亚麻纤维较长,颜料中的水分会随着纤维流动,易导致画面无法达意,甚至变异。直接在亚麻布上作画需极高的绘画造诣与特殊材料,才能达到心画合一;非洲美术采用剑麻织物;古埃及人书写、绘画采用莎草纸(一种麻类),用亚麻布包裹木乃伊,经历四五千年也不朽坏。夏布较纸质和绢帛纤维更能抗氧化,防潮,经久不腐,更适合于保存画卷。在一番对比下,王教授选择用夏布作为中国画的载体,它的材质适合表现中国画的特点。并且选择隆昌县3家苎麻厂为他特供夏布画布料。解决了中国画载体的难题后,新的挑战就是必须解决绘画颜料问题,如何在夏布上作画能适当地避开一些疑虑,且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图,绘画颜料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西方美术艺术擅长用油作画,而夏布的天然纹理则决定了其颜料的特殊性。采用与绘制唐卡的颜料近似的天然矿物质颜料,在一些化学、染料专家的指导下,几经周折,王教授终于配制出一种固色剂,与美术颜料相调和后,不但可以打开苎麻纤维的毛孔,让颜料彻底进去,而且在干透后无论怎样浸泡,颜料也不会褪色。这些措施,可以让夏布画达到宣纸画、麻纸画、棉锦画无法达到的保真效果,可经千年而不蚀坏。世间万物独一无二方显其可贵,夏布就是这样神奇的存在。每一张夏布都有其特殊的纹理,如同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般,独特的筋骨和纹理造就了夏布画的唯一性,成为了画幅的天然防伪标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投资收藏爱好者的安全系数,夏布画的投资者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夏布画的鉴赏家,是因为夏布天然而特殊肌理效果所决定的。在这个艺术创作五花八门的时代,作品的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性自然成为艺术家天然的名片。 夏布绘画艺术是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和创新,具有浓郁的中国风色彩。夏布画的出现是华夏远古文明吹来的春风,也是古老蜀布的升级换代,必将给中国绘画带来一个全新的绝美春天!从美学上讲,采用夏布作画还有很多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特点,比如画家可以利用夏布天然形成的色彩差异进行“因地制宜”的创作,有些纹理就像是氤氲四起、云烟散漫,很能产生“青城晨昏”“庐山烟雨”的意象;有些纹理宛如大江奔涌、云涛回头,很容易触发画家一写壮丽三峡的激情。夏布这些特点能增加绘画本身的自然性和美感,让人能感觉到一种历史感和强烈的质感。夏布画应该成为继中国绢画、宣纸之后又一民族文化奇葩。 中国夏布画古朴,质感效果好,着色效果更是锦上添花,在视觉感官上重现了中国唐宋鼎盛时期的书画遗风,对于青山绿水、人物画和花鸟画的描绘,中国夏布以其特殊的肌理当之无愧称得上是最好的作画载体,它所产生的画面效果是其他载体所不能比拟的。满山苍翠,静水碧波,芳草茵茵,鸟语花香,在夏布上就能带给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视觉冲击!夏布不单纯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这一被称为传统工艺活化石的夏布,更见证了人类生存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历程。 用情用意,灵感一触即发 王少农说:“中国画强调写意,所谓写意,就是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怀,是作者文化理念的一种阐释,是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一种解悟,不论是写意还是绘画,都讲求一个创新”。中国夏布画是继中国绢画、中国宣纸画后,又一民族绘画的奇葩!创新成为它蓬勃发展的生命源泉。王教授的绘画灵感来源于生活,却远远超越了灵魂深处的生活艺术。在他看来,创意就是赋予艺术于新生命,让它焕发生机,而真正的创意灵感来源于苦心孤诣、用情用意,作品才会情随笔远,自然天成。”挥笔在夏布上作画,成为王教授将生活之美融于艺术并与心灵相互对白的完美享受。这些年来,王教授一直恪守着“做好一张布,画好一幅画”的原则,让中国人用中国的布画中国画,呈现给世人全新的视觉感受,传承中国文化之精髓。 其他作品 《墨浪荷塘》:于1992年3月在《二十世纪中华画苑掇英大画册》远东香港出版社出版。 《万物复苏》:于1993年11月在《二十世纪中华画苑掇英大画册》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出版。 《巴山春晓》:于1995年8月在《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朝霞清香》:于1996年2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博览》中国文联、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汇编。 《蜀山情缘》:《世界书画铭录》AN INTERNATIONAL ART GALLERY1997年。 《蜀山晨秀》:于1997年1月在《北京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 《仲季黄花》:于1997年6月在《海峡两岸书画家优秀作品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百年回归》:于1997年7月在《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香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红姑浣衣》:于1997年10月在《神龙书画集》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汇编。 缘起夏布画,文化亘古传 夏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画夏布作为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载体材料的出现保护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夏布成为继绢、宣纸之后的第三大中国画载体材料,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中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再添一个新兴的文化品牌。夏布画是国家原创型发明专利,本身是一种新材料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创新,可以说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型代表。文化创新方面的前沿工艺、技术突破,完全可以成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内江的“甜女绣”已采用夏布绣花,并根据夏布纹理特点进行了美学上的布局改进。前不久有几位羌绣大师来夏布画研究院考察夏布,他们已着手把羌绣工艺移之于夏布。把夏布画与蜀绣乃至年画结合起来是王教授对夏布画的另外一种开拓与创新! |
2025-02-17
2025-02-16
2025-02-13
2025-02-10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