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忘记了刘禅的名字,但都会记得“阿斗”,并且知道他是个扶不起来的庸碌之辈。书中阿斗是这样出场的: 建安十三年,刘备被曹操精骑追赶时,抛妻弃子,仓惶出逃,是名将赵云怀抱阿斗,只身血战长坂坡。当赵云杀出重围把阿斗交给刘备时,阿斗还熟睡未醒。 章武三年,刘备病危时,意识到阿斗“不才”,将诸葛亮从成都召到白帝城,把阿斗“托孤”给他。 景耀六年,魏军兵临成都,阿斗自缚其身,奉书辱降,亡国被虏之后,仍喜笑自若,沉于酒色之中,当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他竟然恬不知耻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阿斗寡廉鲜耻,甘为亡国奴的丑行,曾激起历史上成都人民的愤慨,几度将他的塑像逐出“汉昭烈庙”(现今的成都武侯祠)。直到今天,人们还常用“阿斗”来形容那些懦弱无能、不思振作的人,或把这样的人称为:“扶不起来的阿斗”。“乐不思蜀”的阿斗,也成了人们用来教育后代的反面教员了。 可是,人们很难想到,阿斗竟会是严父、良师卵翼下孵出的“蠢蛋”。 史书记载,阿斗的父亲—刘备,胸怀复兴汉室的统一大志,一生转战南北、戎马沙场。在事业上,刘备可算一位“创业之君”,就连他的政敌曹操也称他为“雄”。然而,在培养、教育儿子问题上,刘备虽自己“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抽不出很多时间来教育阿斗,但却没有放纵、溺爱过阿斗,就在临终前,还谆谆教诲阿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让他读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引文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作为一位封建帝王能如此严格教育儿子,确实难能可贵。 阿斗除了有一个“天下英雄”的父亲,还有一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作老师。为了继承刘备遗志,把阿斗培养成刘氏江山的接班人,诸葛亮亲自为他抄写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 在《出师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诸葛亮是怎样向阿斗分析刘备死后的天下形势,劝告他认清形势,振作起来,保持进取精神。并告诉他,亲贤臣,远小人,是先汉兴隆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是后汉衰退的根源,要他记取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同时,还向他推荐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文武贤臣。 除了严父有良师,良师之外,阿斗周围还有蒋碗、费伟、董允等直言敢谏,秉心公正的治国能人。按理说,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下,就是潜移默化,阿斗也该成才了吧!其实不然,历史留下的答案却与“按理说”相反。这位在严格管教下的阿斗,始终胸无大志,一生碌碌无为,沉溺于声色之中,辜负了父辈的期望,最后堕落成一名被后人唾骂的亡国“安乐公”。 阿斗扶不起来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呢? 人们常常认为:孩子不争气,甚至堕落的原因,只是溺爱、放纵所造成的。殊不知不得法的严格管教,不让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不让孩子去做几件成功的事,而仅仅按父母、师长意愿行事的孩子,也是成不了材的。 阿斗就是后一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一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遇事人云亦云,甚至连说话都要靠身旁大臣的暗弱昏君。用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哪还有什么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怎能保得住父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呢?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阿斗时,有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阁之君,传日:‘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三国志·蜀书·后主传第三》)陈寿把阿斗比作“素丝”,确实恰如其分。一缕“素丝”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当父辈用鲜血去染,便成一缕红丝;恶人用黑色去染,就成了一缕黑丝。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葱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日‘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见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今天在不少的家庭中,作父母的大都意识到鲁迅先生指出的第一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娇惯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容易结出恶果。然而,第二种对孩子的“严格”管教方法,会培养出“阿斗”这样的傀儡,还不能完全被所有父母所接受,我想,这样的父母不妨从“阿斗”身上,吸取一下刘备和诸葛亮在教育问题上的一次失败的教训,从中悟出“我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这个道理来。 刘备、诸葛亮在世时,阿斗唯唯诺诺,循规蹈矩,还勉强能维持下去,而当他们相继去世后,阿斗就被身旁声色犬马之徒引诱,堕落成一个乐不思蜀的“安乐公”、亡国奴。从阿斗的昏愚,使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葱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日‘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见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今天在不少的家庭中,作父母的大都意识到鲁迅先生指出的第一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娇惯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容易结出恶果。然而,第二种对孩子的“严格”管教方法,会培养出“阿斗”这样的傀儡,还不能完全被所有父母所接受,我想,这样的父母不妨从“阿斗”身上,吸取一下刘备和诸葛亮在教育问题上的一次失败的教训,从中悟出“我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这个道理来。 |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