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7
“扶贫不仅要靠政府,我们自己也要努力,现在通过枳壳种植产业提高生活质量,这种幸福感是很踏实的。”莲花村枳壳种植户王觉向记者说道。7月21日,是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探寻”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小井乡分队到达莲花村基层的第八天。团队成员在这里协助驻村干部走村访户,了解村镇的生产生活,体验扶贫工作。 广安市是“红岩魂”的孕育之地,在小井乡中不仅有着抗元堡垒——大良城的遗址,还拥有着枳壳种植的先锋军——莲花村。 枳壳是我国一种传统中药材,外形与柑橘相似,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等功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枳壳种植在莲花村老书记的带领下风靡起来。老书记一家最先开始种植,再传播到其表兄家,最后在全村都开始种植。目前,枳壳种植已经成为了莲花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的鲜果预计收获量可达300吨,烤干后的枳壳质量也将达到70吨。 “探寻”实践团队来到了莲花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莲花村万亩中药材基地。同时,村支书向队员们讲述到,“莲花村中主要劳动力是留守村中的老人以及小孩。每年对于枳壳种植的管护由他们便可以完成,当到了鲜果收货的季节,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会回到莲花村,共同完成鲜果的收获。” 莲花村的道路旁,随处可见一株株茁壮生长的枳壳树,树上挂着的累累硕果不仅是村民们一年以来辛勤劳动的回报,更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资本。而莲花村的烤灶更是彻夜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枳壳鲜果的加工,从而不辜负枳壳生产的好时机。 当地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 “探寻”实践团队在莲花村的调研中,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了莲花村枳壳种植的艰难历史,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出售,莲花村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现在的莲花村枳壳生产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在团队成员实地参观的时候可以看见,当地的村民自行将鲜果运至村上集中点,经过称量后,由记账员给予收取凭证。最后在村支书的指挥下,由村上统一进行烘烤加工,出售后分红。对于种植枳壳的村民来讲,这是极度简明方便的流程,但是对于村支书,对于整个莲花村来说,却是经过了极大的实践才探索到的。 枳壳鲜果储存期短,必须经过烘干和晾晒。过去莲花村未曾拥有属于自己的烤灶,因此他们租借烤茧站的烤灶,但是一次下来人工费和电力费就把出售枳壳的收入消耗殆尽。不仅仅是加工方面存在着问题,在销售方面,种植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莲花村村民散户种植,缺乏议价能力,有村民说:“经常上午一个价,下午一个价。枳壳鲜果一般两三毛钱一斤,最低卖到5分钱,大家一说起枳壳就摇头。” “2007年以来,莲花村村民要求统一发展枳壳产业。2010年,村社干部决定借出两年工资修建烤灶和晾场。2012年,莲花村成立前锋区小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支书这样总结。简短的三句话,概括了莲花村枳壳种植高度发展的十年。 小井乡近年来大力开展扶贫工作,而莲花村更是把枳壳种植当做了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探寻”实践团队在跟随小井乡乡政府干部进行排查的时候,深入莲花村的困难人群,了解了他们的困难。 村民胡军告诉记者:“我们全家去年总收入8000多元,人均收入2000多元,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全家的劳动力只有我一个人。我们村里再也没有比我家里更困难还没有评上贫困户的了。”当地政府除了提供给他子女助学补贴外,也无偿赠送了枳壳树苗。只要种植得当,这将带来足够多的经济收益,以支撑起这个家。结果也不负众望,光是枳壳种植这个家庭就有了一万元的收入。现在的他笑容满面,精神抖擞,热情迎接着政府干部的回访。 在李奶奶的家中,则是另一番情景了。李奶奶眼睛已经不太好了,但当一直以来帮扶她的金姐姐出现的时候,李奶奶还是认出了她。李奶奶说:“谢谢乡里乡亲的帮助,有着低保还能活下去,集体住宅住着大家也能互相帮忙。”为了解决老年独居人口的安全问题,乡里集中修建了专供他们居住的屋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莲花村的枳壳种植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更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它以它特有的方式,野蛮生长。 图为精准扶贫大排查。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