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西蜀千秋奇珍在 鹃城一绝杨鸡肉

四川文化网 2019-8-13 23:48 18841人围观 四川美食

城市会变,唯有美食,会超越神的旨意,在有人群的地方,以平常生活中一种绝妙的姿态,带给人们生存的希望与勇气。我想:“杨鸡肉”这里的人情味道浓厚,更是这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店兴旺至今天的原因吧?!

  “布衣不掩国色”,每一次看到这一句很文艺的话,让我首先想到的常常不是那个村里叫“小芳”的姑娘,恰好想到的是此时此刻正在旷野地里随风摇曳的春花,还有那些看起来粗陋的美食。
  其实,美食也是寻常的。如同朴素的花朵,在寻常的日子里盛开着,错落有致,不因卑微而仓促自己,认真地开着每一朵花。
  郫都区的“杨鸡肉” 就是“好菜来自乡间,好味源于家常”,具有的独特风味的民间美食。
  【一】
  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改革,这一年,从部队退伍的郫县新民场镇云桥村(今成都市自来水六厂水源核心保护区——云桥湿地)村民杨远福被选举为云桥村党支部书记。他团结一班人,带领全村父老乡亲,为了改变贫穷的生活,杨远福率先在自己田地栽种了圆根萝卜补贴家用,并带领父老乡亲共同栽种增加收入。栽种圆根萝卜一直延续至今,虽然生活好了,但这一传统一直没有丢弃,至今仍然还在种植着,而“云桥萝卜”的品牌也是在这个时期出了名,并因此把云桥村建设成了农村先进典型,多次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吹绿了云桥村的河流田野。杨远福和乡亲们迈开了奔向幸福康庄大道的步伐。云桥村在发生着巨变,村民的餐桌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养鸡为了下蛋孵仔,但随着大家的生活富裕了,鸡肉也摆上了餐桌。1996年,偶然的机会,走南闯北品尝过很多地方美食的杨远福,下定决心创制一道鸡肉菜品。再加上其父杨锡如从小就遵循家训格言:“天干饿不死手艺人”、“要想吃饭!向老天爷要吧!”。家里在他16岁时,就让他开始出外学厨子,跟乡厨子做坝坝宴(田席)。三年后满师,杨锡如就开始独立操作,在乡间做坝坝宴。同时,杨锡如遵照家族祖训:“讲信用、帮乡亲”,在外信用很好,再加上云桥村一带农业资源丰富、粮食、蔬菜及牲畜产品种类较多,食材丰富,能就地取材,成本不高,乡里乡邻的红白喜事办席,都愿意请他帮忙。杨远福是杨锡如的第五个儿子(也是幺儿),从小听父母的话,很有孝心,从能记事开始,当父亲出外乡厨时,他主动帮母亲做家务事,帮做小农活,并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对厨艺深感兴趣。比如家中杀鸡、做菜、打下手,并认真观察操作过程。10来岁时就可以帮助下厨做饭做菜,宰杀鸡鸭等。
  杨远福在这一年几经研制,鸡肉的配方几经修改,终于“炼成”,味道独具一格,吃过的朋友都赞不绝口。鼓励他“何不搞一个“农家乐”呢?不仅更多的人有机会品尝到你拌的鸡肉,还能带动村民养鸡致富”。

  于是,“杨鸡肉”这个响亮的金字招牌,顺应时代潮流,就这样诞生于被誉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古蜀文化名城郫都(鹃城),因其创始者姓杨,菜品又以凉拌鸡肉为主,故被食客美誉为“杨鸡肉”。
  【二】
  杨远福创业初期仅有5000元钱,没有更多的资金。他就在自家的院坝里,东拼西凑了3张普通的圆桌,30张竹椅,请不起服务员,家人就是服务员,为到乡下休闲的城里人准备了地道的农家乡土菜:手推豆花、回锅肉时鲜蔬莱和凉拌鸡肉。在经营中杨远福牢记家风,讲规矩,守信用,帮乡亲,菜品食材地道,价格公正,营养绿色。这些农家清新的菜品,这种农家田园消费方式,受到客人的喜爱。
  “杨鸡肉”自创办以来,创办人杨远福十分注重鸡的材质选 用,一直不断宏扬招牌莱“杨氏鸡肉”的独特风味,不断配套开发川西家常菜的品种,突出菜品的天然新鲜原味,潜心做客人喜爱的菜品。以鸡为主打的杨氏鸡杂、麻辣醉鸡、凉面凤爪、茶香鸡中翅、水晶锅巴鸡、葱香鸡蛋干等菜谱,丰富和提升了四川鸡肴的内容和形式。其招牌莱“杨氏鸡肉”也在多种重要场合作为四川风味名菜进行展示。

  “闻香下马,知味停车,欲知其味,观料便知”。俗话说:“鸡要吃叫,鱼要吃跳”,活蹦乱跳,现宰现烹那才叫新鲜。在这些众多的乡土莱中,杨远福的鸡肉越做越好,在烹制鸡肉的基础上做法越来越有特色:鸡肉选用的是农家自养的那种敞放于林盘院落,遍野奔跑,自己在外觅食蝈蝈、蚂蚱、草籽等绿色生态食物,并且弹力十足的土鸡,绝不是那些一直喂养在在饲养场狭窄的空间里,生长周期短,用各种合成饲料催肥的肉鸡,烹制出来的鸡的肉质鲜香,没有“柴质化”,更主要的是鸡肉的口感有嚼劲。一锅用大铁锅烹制好的鸡肉,再配上品种繁多的时鲜素菜,真的是鲜香无比,三碗鸡肉下肚,吃的好不快活。
  拌鸡肉的佐料用的是天然优质佐料,再加上杨家家传的制作方法。做出来的鸡肉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慢慢地,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营业额大幅度上升;致富不忘乡亲,为了让村民提高收入,也开始招聘农闲的村民充当服务员,食客也越来越多。
  1999年,有了足够的资金积累,也为了满足更宽层面食客的需求,杨远福把农家乐生意做到了郫都区县城,在望丛中路郫都一中对面开设了“杨鸡肉”中餐馆,餐饮店经营面积300多平方米,拥有15名员工,标准餐桌12张,能够满足一百余人用餐。因为有了固定的老客户的口碑宣传,“杨鸡肉”在郫都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出现了排队点餐的现象,这在当时可谓引起了轰动。杨鸡肉的到来,让更多的市民朋友在县城也能够吃到农家乡土菜和特色鸡肉。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发展我县农家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县第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大力倡导下,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8年的积累,一个占地20余亩,集餐饮、品茗、娱乐、休闲、会议为一体,拥有员工86人,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鸿运厅”能同时容纳500人用餐,400平方米的“洪福厅”可接待300人用餐,另有各种规格餐厅包间15个,机麻包间14个,室外开放式园林风格卡座、餐桌若干、会议室、茶厅、多功能厅、休闲长廊能满足各类消费的需求,能够同时满足近千人同时就餐的大型餐饮企业“杨鸡肉·陌上人家”花园食府在郫县太清路开办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再简单满足于简单的休闲,开始对就餐环境、品质有了更高要求,对宴席的需求也逐步从乡村坝坝宴向酒店宴席需求的转变。
  “杨鸡肉·陌上人家”作为第一家入驻郫县太清路餐饮一条街并以“喜宴”作为创新经营模式的农家乐,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开业就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营业额每天都在不断刷新,宴席订单需要提前半年预定,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吸引并带动了更多的大型餐饮企业投资入驻郫县太清路餐饮一条街,“杨鸡肉·陌上人家”花园食府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良好的服务与完善的就餐环境,受到了包括消费者、协会、活动举办企业、政府的一致好评。生意好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表扬与嘉奖,“杨氏鸡肉”被区委、区政府授予“郫都区名菜”、“杨鸡肉·陌上人家花园食府”被评定为“郫都区餐饮名店”;被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四星级农家乐”;因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被郫都区慈善会、郫都区文明办授予首届“感动·郫都” 十大公益合作伙伴荣誉称号;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因抗震救灾表现突出,被主管部门授予“5.12赈灾先进户”荣誉称号。
  杨氏鸡肉这道招牌菜一经出名,近二十三年来传颂至今,并以“陌上人家·杨鸡肉”的名字注册,成为郫都餐饮特色菜的响亮商标。
  【三】
  牢记使命,走在前列!杨鸡肉作为“发展农家旅游带头人”,一直在积极探索并创新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1996年,为了满足消费者吃与玩的需求,杨鸡肉应运而生!但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要求与多元化需求,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吃,对就餐环境、饮食的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思索酝酿后,于2018年,将文化与餐饮相结合,杨鸡肉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杨鸡肉在农家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一个新的大胆的尝试,不局限于满足消费者简单吃、喝与传统休闲方式需求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让消费者能够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看美景,享受文化带来的熏陶,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美食与文化的享受。
  2019年6月,作为郫都区餐饮名店、餐饮老店,杨鸡肉一中形象店在店庆二十周年之际,杨鸡肉这个老品牌重新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就餐环境清新、温馨、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不失时尚感;菜品在保留原有老顾客喜爱口味的基础上,对菜品的口味、餐具、摆盘进行了重新设计,在满足老顾客挑剔味蕾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新一代年轻人对就餐环境、菜品口味与美感挑剔的需求!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美食的江湖有一千个吃货,肯定就会有一千种口味。
  城市会变,唯有美食,会超越神的旨意,在有人群的地方,以平常生活中一种绝妙的姿态,带给人们生存的希望与勇气。我想:“杨鸡肉”这里的人情味道浓厚,更是这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店兴旺至今天的原因吧?!

原作者: 李志能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