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福 笔名万法,桃花源里人,渊朋笔下客,四川成都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四川中国画研究院画家、四川中国画学会会员、四川工笔画协会会员、诗婢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成都画院特聘画家,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设计作品《陶行知全集》,《华君武全国漫画巡展》首日封,邮戳,《白芙蓉》香烟出口包装,《宽窄。好运》香烟等作品。 从事国画创作三十七年,2006年以来,国画作品《金色池塘》,《红蜻蜓》,《花季》,《历程》,《荷韵》,《花开的声音》先后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四川省美术馆主办,内蒙文联主办,等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 《红楼梦》第四十回有一节,贾府众人秋游大观园,当大家嗔怪残荷扰了美景欲差人来将之拔去时,画舫尾处的黛玉幽幽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独爱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却不留着残荷了。”黛玉喜看残荷不为标新立异,只是暗指美丽必有凋谢的一天。 碧波清风(成扇) 画家陈万福也独爱残荷。他不止看,每年入秋还要背着相机在荷塘月色足足拍上两三个月;不止拍,还将自己30余年的水墨功夫都赋予残荷。艺术评论家评价,在陈万福的画中,残荷顿失悲凉落寞,亦不似世人所俗套感知的“残荷依然顽强于冷风中抗争”,他眼见的残荷从来不是最终的归宿,而是来年新生的起点,是花落到花开的生命轮回,是如来如去的通透与空灵。昨日记者在陈万福的画室里,他将自己的艺术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博卡·拉少女 133 X66cm 从拍到画 荷塘月色残荷带来无尽灵感 野趣荷风(成扇) 在画室里见到陈万福,他微胖的脸上蓄着小胡须,精心挑染的齐肩长发被梳成了小独辫子,捆在脑后。这样的粗犷形象让记者实在无法与其画中的精致唯美的工笔残荷联系在一起。陈万福笑着说,他的性格确实有着双面性。画画时,静得吓人,慢得吓人。一幅4尺斗方的工笔残荷画他能够推敲上10天时间;而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急性子。“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平时我最喜欢飙车,没事我就骑上这辆劲速之星1100cc摩托车,上赛道与朋友飙一场。”说着,陈万福来到后院为记者展示了他的爱车,讲述着自己生活中与艺术完全不同的另一面。 绽放的荷音 136X116cm 谈及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娓娓道来。1981年,15岁的陈万福正式拜师学画。那时老成都忠烈祠街区里居住着不少画画的老先生,吴一峰、赵蕴玉、张采芹、谭昌镕等艺术圈的名家大家,因为陈万福裱画的缘故,与他都有来往。于是耳濡目染间,这个孩童便拿起了画笔。从生平的第一位老师李颂华到对自己影响颇大的老师谭昌镕,再到2006年进入当代知名画家戴卫的高研班学习,30多年里陈万福潜心学画,题材涉及花鸟、山水、人物等。“在绘画题材上,我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最爱’,直到一次荷塘月色偶然之行。”陈万福回忆说,当天他忽然发现,每一片残荷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角度、甚至不同的心境下都散发着无穷万变的姿态,于是萌生了采风残荷塘的念头。从那一年开始,每到10月中旬,他就拿着画笔或相机去记录各种各样的残荷素材,“运气好的话碰上少风的年份可以一直到次年2月间都会有收获。”就这样整整三年积累下1300多张残荷摄影作品和不少速写作品,将照片合辑成书赠予友人的同时,陈万福终于也找到了最能承载自己心绪的那个主题和表达。每一个偶然看似像无动机的存在,内里却是主观绝对的必然,多年来潜心礼佛的哲思无疑成为陈万福绘画情感的准备,当意念到时,偶然的一池残荷便开启了心窍与笔端,虽说是“不可预知与设计的”,但更是“质变”发生的必然结果。 观自在 49X128cm 独树一帜 金卡纸上画残荷 金秋遗梦 132X66cm 古往今来,画荷花的人不计其数,在如此庞大的“粉丝团”基础上选择画荷花似乎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众生芸芸脱颖何其难。但陈万福的荷花又确实独树一帜。有艺术评论家评价说,陈万福喜在金卡纸上作画。相比传统水墨所用的生宣熟宣,色泽古典的金卡纸将残荷映衬出一种独特的意蕴,看似古隽而犹生精致,看似暗雅却质地丰富,可谓创新的尝试。 碧波娇容 56×28cm 不知潭中一夜霜 56×28cm 他喜在残荷中寻觅生命的迹象。一卷画面有枯萎失水的老朽经脉也有空灵氤氲的独特气场;一袭残叶可孑然倒立于浮萍更可相伴虫鸟之间。他喜在残叶中偶发一只饱满的莲蓬,叶者如晕如染般缥缈,莲蓬欲滴欲破般精细,甚至连莲蓬中的一粒粒莲子都立体而清晰,被描画如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眼珠,好似正在窥视着生命的奥秘。一残破一新鲜、一写意一工笔、一偶然一用心的对应和谐而恰到好处,顿生空灵万象。虽是画了数十年的工笔水墨竟也能绘出这般写意的真正意境:情态之自由,气象之灵动。艺术评论家罗缋源老师指出,陈万福在构成艺术的笔墨技法和思想内涵两者中,更多的还是采用视野综合、分解、虚化、位移等方式,舍去了宏大与壮阔的空间概念,力追虚静、幽远、淡雅、细润、空灵的禅意图式、视觉张力和空间美感。 记者在陈万福的画室里看到,这样的残荷意境已经成为陈万福鲜明的个人水墨语言,并将继续延续。在具有代表性的《来去无意》和《来去吉祥》两件金卡纸组画作品中,其笔触和技法的成熟完全自成一脉。 艺术品鉴 受到市场与学术界的肯定 金色池塘3 174X93cm “其实到了我这样的年纪,‘出道’真的只是为了分享,我希望将我艺术阶段性的探索成果与朋友们分享。”陈万福告诉记者,之前,他做过平面设计、经营过生意,虽然画了30多年的画,但对于艺术领域一直是一种游离状态。从2010年开始才以专业画家的身份回到画画的道路上,进入到艺术市场。 据了解,很多认识陈万福10多年的画家朋友甚至不知道他在画画,而且画得如此精彩。去年年底,陈万福专题艺术品鉴会在诗婢家美术馆举行,这也是陈万福艺术生涯真正意义上的首次亮相。他的40幅工写兼备的残荷作品受到了学术界和市场的高度肯定。他透露,接下来,他将尝试着创作一批新的残荷作品,将空灵闲适的艺术意境发挥到极致。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