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6
通江,商周、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为巴郡宣汉、汉昌二县地,三国蜀及晋因之。 南朝梁为遂宁郡始宁县地。北魏正始中(504~507)侨置符阳县,同置其章郡,属巴州。西魏大统中(535~551)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属巴州遂宁郡。元钦间(552~553)分始宁县地置白石县,属其章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其章郡,省诺水县入始宁县,以符阳、白石二县属集州,大业三年(607)改属清化郡。 唐武德三年(620)复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析始宁、归仁二县地置广纳县,并属万州。七年省诺水县入始宁县,八年复分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并于县治置壁州,属山南西道。开元二十三年(735)六月,于壁州东三乡之地置太平县,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八月,更壁州为始宁郡,更诺水县为通江县,更太平县为东巴县。乾元元年(758)更始宁郡复为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后蜀因之。 宋乾德四年(966)省东巴县入通江县,五年省广纳县入通江县。熙宁五年(1072)废壁州,省符阳、白石二县入通江县,属利州路巴州。宋末分通江县为上通江、下通江二县,皆属利州路巴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上、下通江县入曾口县。至正四年(1344)复置通江县,属巴州,明因之。清属保宁府,民国前期属嘉陵道。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废通江县而置赤北、赤江、红江三县和苦草坝、洪口两特别区,并于通江城置川陕省。民国24年(1935)春复置通江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68年起属达县地区。1993年10月,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从达县地区分离出来,成立巴中地区,属巴中地区。2000年12月,改巴中地区为巴中市,现属巴中市。 通江素有“一府三乡”(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溶洞之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的美称。 通江是溶洞之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诺水河风景名胜区内金童山至中峰洞为腹心地带,沿河两岸奇峰 突兀,峭壁如削,颇有桂林景致、三峡险趣,其间地下溶洞密布,洞洞相连,洞中有洞,已初步探明景区溶洞138个。其中中峰洞、龙湖洞、仙人洞、狮子洞、楼房洞、宋家洞等洞内钟乳石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状若天庭水府。堪称“天下第一洞”的中峰洞主洞长7800米,可游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更有长约10里的临江丽峡,“天铸一铜城”的得汉城,震撼清王朝统治达10年之久的白莲教通江蓝号义军驻地麻坝寨石林,“非南海即南海、不西湖却西湖”的穿云洞等景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县境各处。 通江是红军之乡。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苏区。革命遗址和石刻标语遍及城乡,仅主要革命遗址多达50多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旧址、红场、列宁公园、巨幅石刻标语等均保存完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墓地。每字高5.9米、宽4.9米的“赤化全川”石刻标语堪称“标语之王”收录于辞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办公居住的“五一村”原貌依旧。“空山坝大捷”战场遗址已旧貌换新颜。胡耀邦、江泽民、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和“红军广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具有丰富的红军文化内涵。 通江是银耳之乡。通江银耳以朵大、味纯、色黄、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种类多、药用功效显著而著称于世。通江银耳自清光绪年间问世后,芳名远播。晚清时期倍受慈禧太后的青睐,成为清廷御膳席上的珍馐。1995年,通江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的美称。已开发出了银耳八宝茶、银耳羹等十余种系列产品。名优土特产品和中药材还有核桃、魔芋、香菇、板栗、天麻、银花、蕨菜等二十余种。罗村茶在宋代就已跻身四川八大名茶之列,翰林茶在清代就已成为皇室贡品,“天岗银芽”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攻占通南巴战斗 1932年12月~1933年2月1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作战。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领下,由鄂豫皖苏区转移到陕西省西乡县钟家沟地区。在此,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得知四川军阀正在混战,川北兵力非常薄弱,且该地区物产丰富,地势险要,遂决定集中力量向四川发展,翻越巴山,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川陕苏区。1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队第73师第217团进占通江县北部的两河口,守军1个连撤逃。21日,方面军主力通过两河口,进至苦草坝、泥溪场后,兵分三路迅速展开。以红73师为右翼,西出夺取南江;红10师为左翼,东出进击洪口;方面军总部率红11、红12师直趋通江城。25日,红12师先头部队攻占通江城,歼守军第7旅1个营及当地团防部队,乘势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片地区。 四川军阀第29军军长田颂尧见其防区被红四方面军攻入,慌忙从嘉陵江沿岸调兵堵击。其第1路和第3师第7旅进抵巴中,第2路进抵南江,企图乘红军立足未稳,反攻通江。与此同时,位于陕南的第65师亦向万源开进。红四方面军为迅速打开局面,决定集中兵力打击田颂尧部。即以红11、红12师由通江西进,在城西之恩歌咀占领阵地,给由巴中来犯的第1路以大量杀伤后,发起反击,将其击溃,乘胜追击到杨柏河、马家坪、杀牛坪一带,歼其1个多团,并继续前进占领清江渡地区。红12师与红11师第32团在挡住第1路和第3师7个团的反扑后实施反击,毙伤其1000余人,俘600人。国民党军两次受挫后,乃退守巴中城。1933年1月下旬,红12师及红11师第32团逼近巴中,守军弃城撤逃。23日,红军进占巴中城。在此期间,红11师第33团击溃第3师一部,占领通江县城西南之得胜山;红10师击溃了进抵万源县竹峪关之第65师先头部队,迫其退守万源城。红73师经瓦石铺(瓦室铺)进至涪阳坝后,以第218团沿小通江河北上,再向西进攻南江,师主力经平溪坝向南江发展。1月中旬,红73师主力从大河口突破第2路的防线,进至太平山、小尖子山时遭川军第19旅阻击,遂避开正面,留少数兵力执行牵制任务,主力迅速北上,经兴马坝到达官渡口,与先期到达的红218团会合,并迅即集中兵力进攻甑子垭、鹿角垭,激战3日,于2月1日占领南江县城。至此,红四方面军历经1个多月的作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3县绝大部分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击溃8个团,为建立川陕苏区、发展红军打下了基础。 红四方面军及时捕捉战机并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1个多月的作战中,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3县的绝大部分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团,击溃8个团,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打下了基础。 历史名人 李蕃 李钟壁 李钟峨 何正文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刘海清 张显杨 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吴荣政 原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 吴仕宏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陈福章 原海军威海水警区司令员 陈彬 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傅崇碧 原北京军区政委、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邓仕俊:通江县苦草坝人,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 少将 ; 朱士焕:通江县石门镇人, 沈阳军区后勤部政委, 少将 ; 吴荣正:通江县腊溪口人, 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 少将 张显扬:通江县碧溪场人 ,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少将 ; 张荣森: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少将 ; 熊国炳:通江县洪口乡人,西路军政政委会委员; 郭彦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7 风景名胜 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建于1934年;1985年被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王坪烈士陵园”;2002年民政部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现陵园占地面积35亩,保护区面积1500余亩,安葬于此地的红军烈士达7800余人,其中师团职以上将领40人。园内建有红军烈士纪念碑1座、红军烈士集墓1座、师团将领墓40座、“英烈忠魂”展厅两个。 1988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烈士纪念墓碑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川陕苏区首府,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通江县城,馆舍为明代修造的通江文庙和学宫。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后,设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于此至1935年春。这里历史地成为川陕苏区军事、政治指挥中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等在此运筹帷幄,胜利指挥了一场场浴血歼敌的战役战斗。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东起城口,西至嘉陵江,北据镇巴、宁强,南控营山、渠县,幅员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纵横23县(市),被毛泽东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个大区域”。红军也由入川时的4个师1.4万,扩大到5个军8万余人。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为红四方面军军史、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国家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 位于通江县城学宫,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紧密相连。旧址学宫与通江文庙(总指挥部旧址)同年代修建,其后屡有维修,全系木结构,一进四院,保存完好,1988年1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7月,川陕省工农总医院在毛浴成立,1934年2月迁往长胜啸口梁麻坝里。总医院占地8.3平方公里,下设政治部、医务处、总务处和15个病号连。原部设在聂家老屋,15个病连分布在三条长塬的15个大院子里。所有旧址原貌依存,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长先后由李敬元、陈鼎玉、王兴刚、王朝禄担任。 全院工作人员420余人,其中院部各机150关余人,医护人员270余人,有病床(通铺折合)3000余张。总医院先后收治伤病员26000余人,治愈23000余人。1934年底,总医院奉命撤离随红军西征北上。 红军石刻标语 通江境内的红军石刻标语遍布城乡,举目皆是,“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整,为根据地各县(市)之冠”。红四方面军在创建和巩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期间,为了宣传群众、武装群众、组织群众和震慑敌人,在通江境内书写錾刻了大量的石刻标语。全县74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沙溪、至诚、诺江、毛浴、芝苞、杨柏、板凳等乡(镇)的红军石刻标语最为宏大,最为集中,最为完整。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化全川”和“平分土地”是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刻在沙溪镇景家塬村左侧海拔800米的红云崖上,崖高25.9米,字高5.9、宽4.9米,笔画宽0.8—0.9米、深0.3米。 “争取苏维埃中国”是红军解放通江后,在苏区首府诺江河畔海拔342米的壁山上。所刻的第一幅标语。崖高24米,字高3.15、宽2.74米,笔画宽0.5、深0.2米。驻足红军广场隔江观望,十分壮观。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通江县北部,米仓山东南麓,园区面积11511公顷,最高海拔2117米。由挂宝岭原始风光游览区、天香峰森林文化游乐区、鹰爪岭森林野营游乐区、空山坝岩溶风光游览区和猴子岩峡谷风光游览区等五处景点构成。 1、挂宝岭原始风光游览区:位于空山森林公园西北部,面积2250公顷。景区内天然落叶阔叶林堆绿耸翠,莽莽苍苍,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挂宝岭由东北向西南绵延10公里,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峰10多座。森林原始,峰岭高大雄浑,幽深神秘。 2、天香峰森林文化游乐区:位于公园西端,面积1240公顷。景区内针阔混交林遍布沟谷山岭,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荟萃。 3、鹰爪岭森林野营游乐区:位于公园西南侧,面积1983公顷。景区由长约11公里的鹰爪岭以及两个坡面组成。东面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西面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南面以华山松纯林为主。地貌奇特,植被类型多样。环境清幽,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4、空山坝岩溶风光游览区:位于公园腹心地带,面积1289公顷。景区岩溶孤峰耸立,溶洞穿山钻天,暗河地下横贯,石林石笋宛如迷宫,颇似“世外桃园”。 5、猴子岩峡谷风光游览区:位于公园东部,面积1105公顷。景区内河流清澈,水流平缓;河谷狭窄,悬崖壁立;溶洞临渊,飞瀑悬空;常绿阔叶茂林夹岸;环境幽深神秘;猕猴溪边饮水,鹰隼穿峡掠空。 诺水河风景区 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巴中市通江县境内,与陕西省南郑县和四川省南江县接壤,东经107°19′42″~107°06′20″,北纬32°19′38″~32°28′57″之间。幅员面积221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系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森林覆盖率约80%。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并纳入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是巴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红四方面军长期战斗过的地方,积淀着浓厚的民俗文化,著名的巴山民俗文化博览馆坐落于此。整个景区由“诺水洞天”、“临江丽峡”、“空山天盆”三大独立景区构成。“诺水洞天”景区位于通江县北80公里,有著名景点270余处,景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形复杂,地貌奇特。诺水河南北贯通,两岸群峰耸峙,陡壁如削,沟壑纵横,林海茫茫,山、水、泉、石、林,千姿百态,尤以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群令人叹为观止,故称“诺水洞天”。景区约有300多个可供旅游参观的地下溶洞,“诺水洞天”集中了128个,其中,洞内可游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溶洞有40余个。可以说山山有洞、洞中有洞。这些洞,或临清溪,或处绝壁,有的须匍匐而进,有的要潜水而入,洞中景观都保持着原始风貌。其中中峰洞、狮子洞、楼房洞、龙湖洞、宋家洞具有溶洞代表性;“临江丽峡”景区峡谷整体呈树枝状,林木茂盛,动植物众多,号称“十里长峡”,该景区目前尚未开发;“空山天盆”景区系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独特的岩溶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空山战役遗址融为一体。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四川旅游新亮点”。 临江丽峡 “临江丽峡”景区位于“诺水洞天”东部,幅员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两岸陡壁如削,林深似海。谷底,一个个小潭如新月,似宝葫,被白色流水串在一起,如颗颗宝石闪闪发光。潭水清辙纯净,绝无污染,潭中游鱼历历可数。临江丽峡的瀑布皆源于半山之上的溶洞,由于山体呈钙化多层式地貌,长满苔藓,飞流直下,形态万千,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唱歌石林 唱歌石林又称麻坝石林,麻坝寨脉自至诚以南的门镇寺山、东迤至此,兀起一峰,顶平宽缓,沟壑交错,古木参天,树木茂密,四周为悬崖绝壁,面积约1000亩,海拔1500米,仅东西两侧羊肠小道可通寨顶。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寨北陡崖下,有一方圆1000余亩的平坝,称麻坝,石林坐落其间。陡峭突兀的青石山岗,绵亘十余里,构成一座神秘莫测的石头城。自然造成五道石头城墙,城内大小山包120余个。城上怪石环列,犹如天兵神将,戎装戒备。而城中石林、三五成簇,参差交错。石桩、石柱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前拥后簇,形态万千。有的首、足皆备,若人、若笔、若桥、若伞、若旌旗、若戈予、森然罗列,形象逼肖。放眼望去,有如一派森林之景,数万甲兵之状。著名石景有:“唐僧朝圣”、“仙女思凡”、“太公钓鱼”、“空山鸟语”、“石鸟归林”、“壮士出征”、“天罗地网”、“魏征面君”、“群马奔腾”、“天兵神将”、“定海神针”及“寨中寨”、“城中城”、“一百零八罗汉包”、“二十四个亮晃晃”等30余处,各种奇形怪石100余个。 景区内有唐代初年始建古庙二郎庙(俗名牛屎嵌)、门镇寺(又名红云寺)遗迹。有清代翰林太常寺少卿李钟峨墓葬;有宋朝兵部侍郎故居遗址;有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靳丰祥等靳家三将故居;有原川东北大地主、匪首靳廷元庄园。 根据《四川历史》、《通江县志》记载,嘉庆二年(1797年)六月至嘉庆三年(1798年)春天,中国白莲教川陕蓝号义军大本营设于该处。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石寨3处、寨门5道、石刻、门联2幅、碑记1座。至诚监狱的生态农业、法制教育基地正准备对外开放。 毛浴古镇 毛浴古镇位于通江县东南部,北纬31°58′,东经107°18′,距县城13公里,居大通江河与圆池河交汇处,海拔340米,现有人口近2000人,是通江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之一。 该镇旧名龙舌镇,明末兴场,其地北依鸡子顶山,扼县东、县北水陆交通要冲,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呈半岛状,旧时为县内最繁华的水码头之一。该镇历史悠久,明末设总兵大镇,清康熙三年设守备,民国初年置乡。1932年底,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置赤江县及毛浴镇于此。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此召开了连以上干部800余人参加的全军党政工作会议,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出席了会议,讨论了当时的形势与任务,总结了反“六路围攻”以来的政治工作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成为至今流传的“红军精神”。民国24年(1935年),毛浴古镇为伪县政府四区区署,民国29年8月为伪毛浴乡公所治。建国后,为毛浴乡人民政府驻地,街道沿河岸线状排列,场上有明末副总府、清初守备署旧址、红军石刻标语、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会议及赤江县苏维埃政府遗址数十处。 千佛崖 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通江县城西郊2.5公里处的诺江镇千佛村,通江至汉中公路通过岩前。从公路至上有四层踏道通往分布造像的石岩,造像被清末民初建造的保护性建筑遮盖,该建筑系双重檐、巴壁式,面阔五间25米;进深一间10米,穿斗式木结构,青瓦屋面,四角微翘。 据石刻题记和有关文献记载,千佛岩造像开龛于唐龙朔三年(663年),终于开元七年(720年),前后历时57年。共造像54龛3000余身,题记6幅,碑2通,分布在崖高10米,宽53米的白砂岩石正面和左侧。正面共有28龛,多为盛唐刻造;左侧共有26龛为初唐刻造,由于在二十世纪90年代前没有采取过保护措施,致使大多风化。 196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文革”中遭到破坏,后被取消。千佛岩造像虽然破坏较重,但权威专家仍给予了高度评价。1996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的有三龛,大部分完好的20余龛。该处造像既有初唐时期的简朴,又有盛唐时期的风韵,是研究唐代建筑、彩绘、服饰、音乐、舞蹈、佛教等的珍贵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及保存价值,是祖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