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风蜀韵论家风丨家教,对“耙耳朵”说“NO”

巴风蜀韵论家风丨家教,对“耙耳朵”说“NO”

开颜 2019-10-2 09:44 1440人围观 学术评论

耙耳朵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的意思就是怕老婆的男人。“耙耳朵”是四川方言,说一个男人怕老婆,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 四川人如果说一个男人是“耙耳朵”,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 ...

耙耳朵 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的意思就是怕老婆的男人。“耙耳朵”是四川方言,说一个男人怕老婆,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

四川人如果说一个男人是“耙耳朵”,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生气的表现。

以上内容,来自于百度,似乎对川渝两地“耙耳朵”之特产赞许有加。但在笔者看来,解释里的“饱含赞许”这四个字,显得有些“酸爽难耐”——“五味杂陈”。

“耙耳朵”?也许它对于夫妻关系的“融洽如蜜”似乎有一点点好处,但是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家风培养、孝雅治家,恐怕弊大于利。长远去看,甚至危害深远。



“结了媳妇,忘了娘”

成为“耙耳朵们”引以为荣的乐事。多子女时代无所谓,反正儿子成了别人家的“耙耳朵”,自己的女儿会牵回来一只“耙耳朵”。但独生子女家庭就麻烦了,生女儿的家庭成了喜煞旁人的“儿女双全”,别人生儿子的咋办?两老唯有独守空巢,惨淡度日。

大事老婆说了算,小事老婆说了算。

做错了老婆说了算,做对了老婆说了算。

换工作换行业,老婆说了算。

换房子换车子,老婆说了算。

换衣服换鞋,老婆说了算。

节假日哪里去过、怎么过,老婆说了算。

怎么对待两边的老人、怎么尽孝,老婆说了算。

……


◆夫:

今年的奖金,帮我父母把空调换了嘛!

◆妻:

啥子哟。不是才买没几年嘛?

◆夫:

以前那种不行,没有抽湿的功能!气候潮湿,我妈关节经常疼!

◆妻:

买了他们也不会用!他们要节约电,不得开空调!

◆夫:

他们开不开是他们的事,心意我们尽到嘛!

◆妻:

明年再说,我妈他们今年要换房子,也缺钱!

◆夫:

换房子,又不缺这一点小钱!

◆妻:

咋的嘛,给我们家拿钱你就不愿意了?

◆夫:

不是!我是说,今年先帮我妈他们把空调换了!哈?答应了喔?!

◆妻:

啥子答应了!小宝今年升初中,还要择校费!

◆夫:

择校费不是早准备好了的嘛。

◆妻:

多准备点备用!

◆夫:

那我们妈的空调……

◆妻:

小宝!小宝!不打游戏啦,赶紧睡啦,小宝!

◆夫:

我们妈的空调……

◆妻:

乖!小宝,走!我们洗漱去了!

◆夫:

……

素质好点的女人,遇到面临利益分配的时候,王顾左右而言他。如果是素质不好的女人,就天天枕头风,外加一哭二闹三上吊,四回娘家,五装傻。活生生把一个个堂堂七尺男儿踩成“耙耳朵”。“耙耳朵”们虽然心里有看法有意见,但为了夫妻和睦家庭和平也唯有听之任之,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无所谓了。

可是,一个没骨气、没义气、无胆魄、少血性、缺主见的“耙耳朵”,连对自己的亲爹娘都渐行渐远的男人,真的值得爱吗?连支配生命力的荷尔蒙都似有若无了,还能够在人世间撑出一片天吗?家家都外婆、妈妈、姨妈围着“小宝”转,能培养出铁汉子?家家都“母系氏族”,就是素质教育?

不要以为“耙耳朵家庭”惯成的“小宝”,将来最孝顺——孝顺外婆、孝顺妈妈、孝顺姨妈,错了!恰恰相反,这种“耙耳朵”家庭的土壤,只能培育出下一只或数只“小耙耳朵”!

小耙耳朵”们一旦娶妻,必如昭君远嫁——不复归矣!重复他爸当年的“耙耳朵”生涯,围着媳妇,疏远爹娘!子子孙孙,无穷尽矣!

当然,“耙耳朵”现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原因,对社会和谐、家庭融洽、人际包容都有一点点好处,但弊端亦非常明显。

影响形象

男性唯唯喏喏、低三下四、毫无主见。女性河东狮吼,耀武扬威,指点江山。丈夫围着妻子转,妻子带着丈夫跑。乾坤倒转,天地颠倒。七尺男儿降格为懦夫,纤纤女子升级为悍妇。

一个大男人看到妻子,就像狗看见主人,满脸堆笑,奴颜媚骨,摇尾乞怜,脊梁弯成了稗草。小女子来到丈夫面前,杏眼圆睁,凶神恶煞,伸手就拎,抬拳就打,如武松摔猫。

这样的画面,生活中、影视剧中表现很多,如此男人、女人形象,美吗?笔者不妄加评判,请方家们指点。

恶性复制

血脉家风,薪火相传。古人择媳,很注重女方母亲的志趣、德行,“买屋要看梁,娶妻要看娘”。为什么?因为母亲是女儿的老师,女儿的性格、品质受母亲影响最多。男孩同理,受到父亲的影响最大,父亲当下的形象就是儿子明天的男人模板,今天父亲唯唯喏喏、垂头丧气的样子,就是儿子的未来。

“耙耳朵”风俗地区,因男孩、女孩分别受到家庭的影响,导致了性格恶性复制、是非判断颠倒。中小学里,女孩子打骂、欺辱男同学的现象很普遍,教室里、操场上,女孩大声喊叫、吵吵闹闹、追追打打甚至爆粗口的不少见,而说话嗲气、举止阴柔、忍气吞声的男生比比皆是。

试问,如此的代代复制,是文明的推进吗?

误导家风

“耙耳朵”现象,既不会是家教的好模板,还会带坏整个地区的家风。

是非、曲直可以对照《朱子家训》来评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尖酸刻薄地成家治家,不可能长久享受安宁幸福的生活;违背人伦常规,颠倒礼数秩序,这种人、家庭很快会消亡。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听了妻子挑拨的语言,而伤了(父子、兄弟)骨肉亲情,这怎么配得上大丈夫?看重钱财,薄待父母,这还是儿子吗?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性格古怪,自以为是,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醒,家道难兴没有成就。

时代发展到今天,不可能再像几百年或者一两千年那样,男人读书科举一言九鼎,女人绣花家务足不出户。今天的女性和男性一样,读书、工作、娱乐,艰苦创业、奋斗拼搏,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女性无论表象是多么“精英化、中性态、女汉子”,都一定不能丢弃伦理、常规、礼数,更不能抛弃作为女性的生理特性、心理特征。男性同理。因为这一切乃物种延续、家道兴盛的根基。

“耙耳朵”现象,由来已久,我们对那些为家庭、子女、妻子默默隐忍又乐在其中的男同胞点赞,因为他们的奉献精神、大度境界,长养了一个地区的和谐、乐观与包容。但是,如果“耙耳朵” “耙”出了与上述《朱子家训》对应的情况,就应该反省和自我批评了。

“耙”,必须得有尺度,孝爱父母、教好后代、兴盛家业,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故,家教里,“耙耳朵”须谨慎。

 

作者高小丁系四川省文联作家、编剧、法务工作者,系列家教文化项目“巴风蜀韵论家风”主讲人、文案主笔。

 

待续下期: 传统文化对家教的现实作用



 

原作者: 高小丁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