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中国文人画的传薪者

四川文化网 2019-10-11 09:26 1284人围观 艺术名家

中国画从王维一代开始,已经将山水之气与文人情怀高度融合。这一融合之气,则将中国画的文人气象推向了完全有别于宫廷画作的新的高度。因此,在有唐一代,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宫廷画师和以王维为代表的文人画,成为以后 ...

中国画从王维一代开始,已经将山水之气与文人情怀高度融合。这一融合之气,则将中国画的文人气象推向了完全有别于宫廷画作的新的高度。因此,在有唐一代,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宫廷画师和以王维为代表的文人画,成为以后一千多年中国书画的两个重要的分支。自宋元以来,真正的中国文人画开始逐渐成为时代的象征,并且引领了中国画的审美取向——他们不以目为目,而以心为目,将眼中的山水升华为心中的山水,他们诗书画一身三任,相互映发,使书法内涵、文学意蕴完全融入到山水之中。元代中期以后,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等人遂将中国山水画正式文人化,而且成就斐然。

闫照忠先生的画作,细品之下,与当代所追捧的创新有着严格的区别。他的心境里面有着尚古之气,中国画在近一百多年来已经变得支离破碎,我们已经似乎很难从近一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中找到传统的文人画的格调。文化的不自信,遂使得我们努力地借鉴西方美术的某些技法,一种中西杂交之后的新的创造手法,严重的让中国传统文人画失去了原有的气息。闫照忠先生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直接越过了近代一百多年,直逼宋元。

文人画,以文而自重。文人画,最忌讳的是做作,最忌讳的心中的戾气,最忌讳的是笔下的浮躁之气。文人画崇尚的静气、逸气、文气、雅气。这些恰恰是闫照忠先生的画作所具备的优势,传统的书画评论者喜欢在笔墨上论述,殊不知笔墨实乃雕虫小技,最为关键者是书画家的学养之气,这一点尤为难得。当下的浮躁之气,使得书画艺术家很少静下来读书,静下来思考画外之外的人生哲理。闫照忠先生从齐鲁走来,身上带着齐鲁的儒风,阅读成为闫先生生活中的乐趣,十余年不辍,而且越读越深,越读越有书卷气。所以,他的笔下全然一股静宜之气,书香之气。

君子乐道,乐而忘返。这个“道”在闫照忠先生的心中,一定是本分之举。作为书画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是深知其间的大道。安静从容,下笔才有一股正气。要做到“从容不迫”,则一定要有相当的自信,闫照忠先生对自己的画作深有自信。他不是一个很随便的人,他的创作一定是融入了自我对生命的思考之后,融入了自己对文化的见地之后的呈现。所以,他的作品就没有很随便的意思,一旦下笔,必然是超凡脱俗。脱去一身俗气,追求画作的雅气,正是如闫照忠先生这样守望者、传薪者的使命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被泛化,独有这样的一群人在传统中坚守,在传统中追寻中国画的自信。

闫照忠,山东曹县人。现为柬中文化导师、李可染画院院聘画家,“研字会”学术委员,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重点推介中青年艺术家。

自号简琴楼主,师心堂主,古韵山房主人。幼承庭训,习诗文,喜翰墨,慕圣贤。2003 年初躬身于岭南,隐于喧嚣,浸淫于书画艺术和传统文化之学习及研究,十年如一日,曾六赴京华,问道于李庚、范扬、王海昆诸先生,深受裨益。2015 年参加李可染画院首届高研班学习,发古人之幽思,探宋元之精微,历名山游大川,以自然造化为师。

2011年主持并参加“月满侨乡”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2012 年秋赴景德镇学习研究陶瓷画艺术并举办个人陶瓷书画展览;

2013 年6 月参加李家山水走进中原李庚、王海昆、谢大川、闫照忠河南省四人邀请展;

2015 年受邀参加北京墨韵三昧李庚、王海昆、闫照忠三人联展;

2016 年举办珠山寄梦陶瓷书画特展,并出版闫照忠陶瓷艺术一书。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