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丰子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在美育启蒙层面的贡献不仅有艺术审美知识介绍,还有基于中国艺术经验的艺术观、育人观铸造。他在中外艺术比较考察中捕捉到中国“金石书画同源”的族群艺术特色和美育人生论价值,对当代艺术教育一度过于强调艺术门类划分导致的主体综合素养缺失,器识与艺术割裂,艺术视域分裂等弊病具有重要启示启蒙价值。 作为二十世纪的艺术教育先驱,他首先做的是致力艺术知识的传播和建构,一方面,其“西学中用”进行艺术分类本土化建构,提出十二种艺术种类观,“绘画”、“书法”、“金石”依次位列前三位,且站在世界艺术语境中视之,特别指出视觉艺术中有两类是西洋艺术没有的,就是“书法”和“金石”,给予中国艺术独立的类的地位,并且补充了绘画的中国画内涵。另一方面,他由中国艺术“同源”观和艺术“生命精神”说的基点高屋建瓴地阐发了“金石书画同源”说素养内涵和艺术审美精神内涵,既与当前“艺术跨界”的学术热点视域有对话性,又落脚于主体人,融通艺术和人生的内涵,对当前艺术教育尚需努力的美育育人核心有学理和教育实践层面的启发。 他提出的“金石书画同源”观有两个层面的美育内涵指向:一是艺术人才综合素养层面的“通”境。第一层“通”是艺术家需持以“先器识而后文艺”【1】的人格修养之源头,强调艺术教育人格为本的“美育人格观”。这个思想可以说是深受其师李叔同先生的影响,李叔同本人也一直持以此观,在谈书法时曾深入提到将“做人”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修习佛法、学问等是写字的前提应当将道德修养放在人生存在的第一位,不能“以字传人”,应当“字以人传”。【2】丰子恺自己也提出大人格论,他指出人类中胜任百千年寿者“那是‘大人格’,‘大人生’”。【3】这种大人格怀抱着“真”、“善”,应该是像孩子一样拥有最“明慧的心眼”,【4】不为世智尘劳蒙蔽,艺术家的本质不在艺术作品本身,而在表现己心,陶冶他心,美化生活,艺术家不限于画家、诗人、音乐家等,广义讲“以全人类为心的大人格者”,即使不画画、写字也是“最伟大的艺术家”。【5】由此可得出,丰子恺以是否有人格修养来判断艺术的价值和艺术家。 第二层“通”则是具备鉴赏和创作多种艺术的“通”才,并且能够打通艺术壁垒,实现修养层面的互促。他本人是跨界式艺术家,有“通艺”艺术体验能力和创作能力。作为当代文人艺术家,他钟情中国传统艺术,打通中西、古今,形成独到的艺术观,并创新性传承。他通过古人艺术鉴赏,自己和友人的艺术实践经验,体悟到艺术素养可以融通互促。在艺术分类研究时他就发现中国艺术本身就是“通艺”,在中国欣赏一幅画,“便是欣赏‘书’、‘画’、‘金石’三种艺术”,【6】由此追溯出古人能够创作这样的艺术本身就是中国文人具有“兼通”性艺术修养。在为友人金石书画展撰写的序言中其更为清晰阐释了此观点,将传统的“书画同源观”拓展为“金石书画同源观”,【7】提出金石第一,书法第二,绘画第三的观点,并结合古人和友人的艺术实践历程,艺术体验以及艺术创作成就辨析了三种艺术的关系,提出金石为艺术高峰的基石,金石功夫可以提升书法神韵,书法功力则可以成就绘画,三者的修养是由根至末的关系,同时也是互促关系。 二是艺术创作审美精神的生命“通”境。第一个层面他提出书法和其他艺术的创作和欣赏都是潜移默化塑造人心的过程。从学术源头看,他凝炼中国哲学核心为“万物一体观”,与古典绘画“神韵”观,西方艺术的“有情化”、“移情”说融通,生成艺术审美生命本体的艺理观。他认为“凡有同情与想象之人,皆能有情化”,【8】诗人、器物、自然皆能在艺术审美活动中“有情化”,就书法而言,他认为书法有人姿、人脸等人之个性和神气,鉴赏之和临摹之都是“有情化”的内化过程,也是这种能力的练习。同样,绘画也是人与自然“情通”的结果,在“有情化”物我合一的关系中,书法与绘画同源,都追求与自然万物的神似而非形似,实现艺术的“迁想妙得”,“气韵生动”。更为可贵的是,能够“化无情为有情”,书法艺术教育的价值也正在此,经由对有情化之艺术的鉴赏和临习,进行人生有情化转化,最终生成人与自然、艺术、社会、他人的同情心,理解力,交流力等诸能力,成就“平等心”,促进人健全发展。 第二个层面是艺术的产生、创作、欣赏都是生命情本体运动的结果。他传承了中国生命美学的传统,与西方“移情论”等理论结合,提出“有生既有情,有情既有艺术”,【9】从艺术起源“情本体”视角阐释了金石书画三位“一体”的内在统一性。 具体到作品鉴赏来看,他将书法笔画、结构视为整体性存在的生命,他谈到字要有“装法”:“避就”、“相让”都是化繁为简,“偏侧”、“撑住”、“包裹”、“均势”都着眼稳定,“应副”等着眼均匀;“意连”决定全局的整体气息呼应;“附丽”着眼距离,如人拎包等,如“谢”字是夫妻路遇友人的情景,“身”“寸”似夫妻,妻子跟着丈夫走,途中遇到“言”,丈夫与朋友说话,妻子站在身后听。“储”则是向长者请教的情景,似三人,“者”端坐,左侧立两人向他请教问题。“锄”可以想象为朋友互助的情景,“力”搬重物,左侧友人来帮助抬。这种从人生存在的生活场景层面帮助理解字体结构的整体关系,在艺术欣赏中自然完成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的双向生成,将艺术作品之“通”境还归于人的生命艺术化境界。同样,绘画、金石、文学、甚至建筑在他眼中也是充满人生情味的形式,都是为人生和以人生为内容的。 丰子恺金石书画“生命精神”层面的同源不仅停留在学理的形而上层面,还在艺术实践中落地,印证其关于艺术审美和美育为人生的“生命通律”。他擅长诗文、绘画、书法,在漫画创作中实现形式和意蕴层面的“艺术生命一体化”特征。书法和印章本身就是其漫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艺术造型角度看,他长期临习碑帖,兼收并用,有北碑和章草痕迹,受李叔同影响,喜用实笔,充实厚重,外廓清晰,凝炼成天真、古拙、活泼富有趣味的风格,配合人生情趣事件的视觉化捕捉和文学性表达,图文有情趣,洋溢着率真和坦然,浸润着浓浓的文人纯真志节。其既有真挚的生活体悟,又得多种艺术的协调益彰,古典文化的素养和人文情怀在漫画这种综合整体艺术中统一。此外,书法作品的个性风格面貌也与其他艺术创作有着应答关系。 他本着为人生的目的,关注接受者大众的审美视域,也注重艺术本身的艺术审美规律,两者结合,既创作了“手头画”,又创作了“手头字”书法,尝试将书法的生活实用简化结构纳入创作中。他在自述自传中专程提及“我与手头字”,着意论及日常结构简化的“手头字”与其绘画相通之妙:一是这种化繁为简的艺术形式为大众所喜爱,具有生活气息,由此,他甚至呼应“手头字”而命名自己的绘画为“手头画”。二是二者都有抽象性,概括力,有中国画的“意到笔不到”之艺术效果,有美学层面的“个中全感”。学界也有共识,认为丰子恺书法与漫画、诗文的情趣性和个性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自己的面貌可以被辨识,为大众喜欢,具有民族特征。的确,为大众,为人生是其艺术的主要特征。 总体而言,丰子恺的“金石书画同源观”在实践和理论层面融通统一,并与音乐、文学等其他艺术呼应,在中西艺术对话的理论视域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生命整体观和艺术美育观,对当代艺术教育重归人格和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引价值。 本文发表于《中国书法》,2019年第1期(A) 注释: 【1】丰子恺.丰子恺全集﹒文学卷[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25. 【2】李叔同.李叔同谈艺术[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65. 【3】【4】丰子恺.还我缘缘堂[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3,23. 【5】【6】丰陈宝,丰一吟,丰元草.丰子恺文集﹒艺术卷第四卷[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16,82. 【7】丰子恺.丰子恺全集﹒艺术理论艺术杂著卷四[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268. 【8】【9】丰子恺.丰子恺全集﹒艺术理论艺术杂著卷 十一【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6:166,3. 【10】丰子恺 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61. 本文作者简介: 郝春燕,女,(1977年——),湖北襄阳人,博士,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出站博士后,书法理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美学、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方面的研究。系山东省美育专家库专家,聊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理事。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