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琳筠院长在子云书院 中国报道讯(李毅 报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先生《陋室铭》里面的名句。此间“子云亭”就是西汉学者扬雄读书的地方。己亥年秋月,欣闻蓉城有一雅处,名曰“子云书院”,院长梁琳筠女士好文学,且工于羌绣,因与其夫仰慕扬子云,志在子云教化一方之志向。遂以宋人张俞讲学故处之名“子云书院”而成今日之书院,旨在弘扬中国文化,传承子云之志,裨益一方文教事业。 蓉城秋月,郫都子云书院,景色宜人,秋高气爽。《中国报道》人物访谈栏目和柬中文化友好协会一行走进“子云书院”,访问梁琳筠女士,听她讲述“子云书院”的故事。在梁琳筠女士的介绍下,我们方知汉代扬雄文化的魅力,知道扬雄文化对于后世巴蜀文化的影响。她说:“子云书院传承的是中国优秀的书院文化制度,弘扬的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通过讲座、学习、研讨带动一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也算是尽到绵薄之力”。我们在梁院长的娓娓讲述中,知道子云书院的前世今生。下面是根据梁院长的讲述整理的子云书院记,以飨读者。 子云书院门庭 因缘和合而生,冥冥不谋而同。略经世事,体感世风日下,频受他恩,深觉德良尤贵。然一介草民,出生山野布衣,不求呼风唤雨,不奢语定乾坤,惟愿了尽素心,广文布善,趋真归仁。 加之自然之情结,文化之厚爱,宛此四千年之郫城,两千年之扬雄故里,宛亘古流淌之郫河水,润浸滋养于吾等之胸襟、之梦境、之俯仰与晨昏。 时值戊戌春启,时逢郫都友爱镇农科景区提档升级,为打造“文化主题”之民宿集群,“一院一主题”之规划,正火热招商引资,逐吾等几经察考、商榷与斟酌,终与景区管理方达成入驻合作,以恢复、重建历史遗陈之文脉:子云书院。但求于此扬雄之故里,“西蜀”今鹃城郫都,共创共享之共识,并意定此院为“子云书院”之所在。 子云书院内景 命名,源起于“子云”,首要之旨,实乃为向历史挖掘、学习,向未来传承与弘扬,素有“西路孔子”“汉代孔子”之称,西汉大儒,文学家,经学家,古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扬雄者及其高深学问与高古丰厚之思想也。 此扬雄人者,(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出生于今郫都区友爱镇,与农科村不足一公里之子云村矣,历时近两千年之沧桑,现依存“子云亭”、“子云墓”等之遗址。其诸领域众多巨制与鸿篇,其哲思,文采,深远影响整个中华民族之文学与文化史,尤其是巴蜀大地及中原宋前的道统儒学之思想。 唐诗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单典故而论,“三顾茅庐”,成为自三国后,世人深解诸葛孔明,其过人智谋之千古美谈,然佳话扬子云,博学厚实之典故,“载酒问字”,却令今人多有不识,甚几近鲜为人知,况乎其他也。 简言扬雄之诸著,除其千古流芳之四大名赋,《长扬赋》、《羽猎赋》、《甘泉赋》、《河东赋》及众多名赋佳作外,其效《论语》以作《法言》,效《易》以作《太玄》,效《仓颉》以作《训纂》,效《虞箴》,以作《州箴》,辞莫深于《离骚》,以作《广骚》等,赋莫丽于相如,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用心于内,不求于外。 子云书院内景 其史传之《蜀王本纪》,成为后世了解古蜀历史、人物之首选与必选之文本。其四大名赋,虽有效相如之意,然自成一体,有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盛誉,故史常有”扬马”之称。 其奠定中华文化史之最高成就之哲学巨著,哲思高远,历久弥香,其经典名句,如“可则因,否则革”,“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天下有三门:由于情欲入自禽门,由于礼义入自人门,由于独智入自圣门”,“人必其自爱者,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书为心画”等之思想,皆影响后世达一千多年之远久。 自古有谓“子”者,敢谓“子”者,纵观史记、经略,是必思想独具,古今通达,著作等身,声名显赫。其文、哲、思、智皆集大成者也。近可闻,三岁小儿读“孔子”,寻常百姓尊“孟子”,远则知,山野匹夫知“老子”,道门游侠慕“庄子”。常言国学启蒙,“诸子百家”,提笔修书,“经史子集”,孰不知,扬子云者,千年前即被尊“亚圣”之谓也,此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中华智慧之先贤辈出,灿若星汉矣。 远不溯,洪荒开四海,天地长人烟,三皇五帝,华夏一统。近可及,古蜀五帝二帝望丛,古蜀之兴旺,逾千年之久也。蜀地自古多才杰,文化之厚博,古迹之丰华,三星堆文明璀璨,金沙遗址秘史幽长,古有西路丝绸之端始,茶马古道之源起,都江堰世界首创,开明肇其端,李冰集大成,今得千万人口之盛都,独享“天府之国”之芳誉,坐拥三千年历史之殷实。 苍茫大地,众生芸芸,时光入掷,百年弹指,人生一世,草木三秋,吾等惟借有生之华年,仰沉积数千年之文化,倾尽其囊,以为深掘,广播传统文化之瑰宝、之效力,而尽绵薄之余力。 子云书院内景 不求宏图大志,但期众尊首肯。常言,“众人拾柴火焰高,”,虽院小室陋,然期借传统璀璨之文化荣光,诗书花茶之清芳,以文汇友,以友辅仁。书院今越清雅,适赏月品幽,看书听琴,挥毫泼墨,把酒论道,如是,夜与古贤举杯邀明月,清风论逍遥,昼与诸朋把酒话桑麻,雨下听芭蕉。 山河不枯,时光不古,愿文化如流,世代相承;愿您掠经书院,憩住随心,欢喜便好;愿您跨过时间之围栏,以多维思想之财富,育养荫泽有限尘微之命体;愿千古之文章,如骨肉之精血,民族之心魂,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是为记。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