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张仕文:我所认识的流沙河

四川文化网 2019-11-26 11:14 2271人围观 文学作品

流沙河先生仙逝的消息传来,我倍感悲痛,为中国失去一个充满人格魅力和深厚学养的大学者、大诗人而痛惜。有幸认识流沙河先生已经二十年,先生对我影响巨大,不仅仅是文学,包括人格的塑 ...

(作者与流沙河合影)
  流沙河先生仙逝的消息传来,我倍感悲痛,为中国失去一个充满人格魅力和深厚学养的大学者、大诗人而痛惜。
  有幸认识流沙河先生已经二十年,先生对我影响巨大,不仅仅是文学,包括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第一次见流沙河先生是在1999年3月28日,我刚从绵阳部队调到成都军区政治部工作不久,《文汇报》笔会副刊编辑朱大路从上海到成都组稿,我的上级兼老师邓高如安排我陪同。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高如老师设宴为朱大路编辑接风。朱编辑建议把流沙河、魏明伦、伍松乔等四川文化名人请到一起,一来可以叙叙旧,加强文人间的交流,二来也好向他们约稿。
  流沙河的文名如雷灌耳,我是早就耳闻了,能够认识他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
  我和高如老师驱车到红星路省文联沙河老师的住处,敲响了他的房门。
  开门的是沙河先生的夫人吴茂华老师。
  她热情把我们让到屋里,招呼我们坐下,然后到里屋去请沙河先生。在这个间隙,我打量一下客厅的陈设。客厅里挂着一副拓片对联,上联是:宁与雄鸡齐鸣,下联是:不与鸦雀同声(由于时间有点久,文字可能稍有出入,但大意是这样的)。客厅里陈设非常简单,没有新潮的家具,显得朴素、整洁。
  我们正在欣赏这副对联的时候,沙河老师从书房走了出来。他跟我们握了手,连说了几句“欢迎欢迎”。
  沙河老师太瘦了,瘦得令人担心。他面相慈祥,精神矍铄,戴着一顶红色的文人帽子。重新落座后,沙河老师见我们对那副对联感兴趣,就介绍说是一个朋友从河南拓好送给他的。高如老师说这副对联到是很符合沙河老师的个性和价值取向。沙河老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他一向比较低调,不喜欢张扬。他自己也曾经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你喝你的易拉罐,我品我的盖碗茶。
  沙河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到锦苑宾馆,与朱大路、魏明伦、伍松乔等见面,席间大家苦乐融融,我还分别给他们拍了照片。在他们的交谈中我约略知道。沙河老师成名很早,但中途却受尽人生的磨难,平反后才从农村回到成都。他原名叫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作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县城厢镇槐树街老家。1947年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57年1月,流沙河、白航等四位年青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流沙河借物咏志的《草木篇》及其他作者的各种流派的好作品,在全国一枝独秀,深受读者欢迎。
  “反右”开始,《星星》被指控为“反党刊物”,《草木篇》则是最毒的一株“大毒草”。天真的流沙河以为这只是一场误会,便跑到西安去避风。不久被勒令回成都接受批斗,接着被戴上“大右派”帽子(时年25岁!),留文联机关监督劳动,当“反面教员”。
  “文革”将要开始,报纸上已在点名批判“三家村”的时候,他被押送回老家金堂县城厢镇劳动改造,流沙河当了一名锯木匠。
  1979年底,受尽人生磨难的流沙河又回到《星星》编辑部。他一边在复刊后的《星星》作辑工作,一边勤奋地写作。22年的灾难,不仅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的诗更充满激情,更深沉感人。沉抑在心底的诗泉喷涌而出,他连续写出了《台湾台湾诗人十二家》、这是一本诗话类的著作,所话者,台湾当代诗人们的诗。在写完《十二家))后,他意犹未尽,乘兴而作《隔海说诗》,凡十四篇文章,另一篇自序:《我读台湾现代诗》。
  流沙河这个曾经在中国文坛崛起的星星又焕发出了光芒。
  流沙河夫人吴茂华曾经这样评价过夫君:“我家先生流沙河做人老派,保守谨严。读书作文,孜孜矻矻多年匪懈,不敢有半点轻漫之狂态。他认为,即使是一篇随笔小品,也应稍有学问作根柢,给读者以知识。凡属自我感觉良好、似是而非的架空之论和无节制的自我张扬,都为他所不取。”
  近年来,沙河老师热衷于文字研究,大有心得体会,出版了《流沙河认字》。我觉得这本书就是现代版的说文解字,他能根据字的偏旁部首说出这个字所包含的古今意义,我曾亲耳聆听一次沙河老师的讲课,觉得受益匪浅。沙河老师说:“你若面对生字,能读出音来,能讲出义来,能写出形来,那就算认得了。不过,汉字往往今音之外尚有古音,今义之外尚有古义,今形之外尚有古形。你若能进一步读出古音,讲出古义,写出古形,并能说清楚此字的古今演变过程,那就算完全认得了。鄙人自幼喜学认字,到中年才想起应该认个清楚明白。便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兼攻金文和甲骨文,历四十年之久。”听沙河老师聊天,那也不是扯闲淡,其中包含的知识含量也会营养你的听觉神经。
  沙河老师虽然声名远播,是中外供认的当代大儒,但他却不为名利所累,对名利看得很轻。他最不喜欢应酬,认为那简直是糟蹋时间,最近几年,他几乎埋首书斋,足不出户,一头扎在自己营造的世界中,不被尘世的喧嚣所扰,集中精力做学问,精神产品层出不穷,每每总让我们惊喜不已。《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含笑录》、《Y先生语录》、《流沙河随笔》、《流沙河短文》等等精品接连出版,这些书哪一本的份量都不轻。
  从那次见面之后,我又两次去过沙河老师的家,一次去取他给邓高如老师的签名书,另外一次是中秋节给他送水果。每次沙河老师都放下手上的工作,跟我聊上几句,夫人也端茶送水很是热情。后来我看沙河老师年纪大了,怕影响他创作和休息,便没有到他家里去。只是到他每周都要去义务为市民和文学爱好者讲课的成都市图书馆听他讲解诗歌和解读文字。每每会被先生幽默的谈吐和渊薄的学识所折服。
  而今,沙河先生驾鹤西去,足以告慰他的是,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将成为涵养我们心灵的营养剂,流淌进血脉中。先生一路走好!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原作者: 张仕文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