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气,是成长的补药!

受气,是成长的补药!

开颜 2019-12-14 11:31 824人围观 校园文化

有的人,年龄很大,心智却幼稚,说发火就发火,说动怒就动怒,喜怒哀乐无法控制,宛若三岁小孩。 有的人,年纪虽小,却思想成熟,举止稳重,言行周到,即使毁谤临前也镇定自若。

侄儿下班回家,抱怨说单位的各级领导让他受气!挑剔、刁难、污蔑、讽刺、打压,对他各种花式摧残,他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侄儿忍无可忍,打算跳槽、辞职或较量:“要不然我开心,要不然他们不开心,只选一样!”

叫嚣半天,没人搭理。宣泄完,自己进房安静看书。

吃饭时,巴蜀君开导侄儿:“受气,我们谁没受过?你还早得很呢,安心受着吧!受气,是成长的补药!世间大人物谁没有吃过?吃得越多长得越壮,越不吃,越要发育滞后!”

见无后援支持,侄儿回去继续认真工作——继续“受气”

《尚书•周书•君陈》言: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能够忍耐,事业才能成功;有宽容胸怀,德行才能广大。

《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言: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以宽广胸襟容纳一切,那么世间万物就和谐了。


有的人,年龄很大,心智却幼稚,说发火就发火,说动怒就动怒,喜怒哀乐无法控制,宛若三岁小孩。

有的人,年纪虽小,却思想成熟,举止稳重,言行周到,即使毁谤临前也镇定自若。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核心原因即为:

前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委屈受的太少,“补药”吃得太少!或始终有人为他庇护,或他天性坚决不“受气”!他的心,没有得到过“发育”机会——始终处于“童真”状态,“揉不进一粒沙子”,娇嫩、薄弱、不堪一击。

后者一定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尽屈辱,饱经历练,踏遍荆棘!他的心,被委屈撑大了、擎高了,高大得能够承载人世所有过往!小至人情俗事,大到险风浊浪,都可在他心中任意翻滚、颠沛,而不留伤痕!

江湖茫茫,沧海横流,刀光剑影处,方显英雄本色。朝野之风云变幻,历史之巨浪酣风,总是被胸怀博大的雅士们化解得云淡风轻!

春秋时期齐桓公小白,在与公子纠争夺王位时,曾被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射杀。小白即位后,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支持管仲的政见,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制度,国家日益强盛,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绕行、回避。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他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被蔺相如折服,留下负荆请罪的千古美谈。

当然,历史上也有反面教材,但终是害人又害己。

西汉名将李广,曾半夜过城门,管城门的亭尉喝醉了酒,说话语气冲撞。他不准李广进城,扣下了李广等人。不久,李广升为右北平太守,他向汉武帝请求,把那个亭尉带着一起上任,到了任上,他就把无辜的亭尉杀掉了。后来,李广因在漠北大战迷路未能参战,他不愿让史官记录,引刀自刎。

“受不得委屈”“受不了气”,是心理素质中最幼稚、狭隘、阴暗的一面,它充分暴露了一个人的无能、脆弱和渺小,让众人避而远之,更让好运机缘次次远离。而如何处理受气、委屈甚至仇恨,又总是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境界、情怀与智慧。

古今中外大人物,对大度之“雅量”,更是推崇备至。

“能容小人,方成君子。”冯梦龙说。

马克吐温说得更煽情:“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世上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因为有气量的人,心态健康,事业有成,人生吉祥。


气量这个问题,家长怎么引导孩子?

克己反省

不要心疼孩子,委屈是成长的养料。引导孩子,从小克制情绪,忍让他人。生活中、学校里、社会上,受了冤枉、委屈,要先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原谅、宽恕,而不要记恨在心,伺机报复。如果与他人有了争执、矛盾,先反省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缺点。一定不能采取打、骂的武断方式解决任何纠纷,或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伸张权利,或敬而远之让时间去淡化矛盾。切忌以怒制怒,以暴制暴,互相伤害!一方面,让孩子从小接触法律,树立法治观念,做人做事以法律束缚自己、保护自己。另外一方面,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容忍谦让,万事不争。

磨砺技能

如果一个人毫无能力、才干为零、生存受限,那他的受气、委屈就不是大度了,只是窝囊和颓废!他就是在用高贵的人格换取生命的苟延残喘。唯内心强大、自立自强,方能成就大度、大爱!所以,无论孩子的智商高低、天赋如何,都必须要求他们练就至少一门过硬技能。如此,漫漫人生路上,无论面对任何生活风浪、人生险滩,他们都能够维系生存、捍卫尊严。

否则,“受气”一事就真会伴其终老!

提升智慧

宽阔的胸襟、仁慈的情怀、智慧的眼界,不是一天练成的,一定是从幼年开始,一天一天地教化、磨砺、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自己层次深浅,都要引导孩子向伟人、圣人、贤者学,且言传身教地带领孩子走向人生的高境界——宽容、大量、无私。读好书、交良友,就是培养孩子的最佳方式!哪怕父母自己并不喜欢读书,也要介绍孩子读好书、学智慧。如果父母做不到,就要去尽量结交喜爱读书、拥有智慧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成为孩子心中的奋斗典范与目标!

其实,天下人都怕“受气”,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气”。但如果按上述三法引导子女,“受气”只会成为孩子的成长养料。最终,孩子会强大到永无委屈!


作者高小丁系四川省文联作家、编剧、法务工作者,系列家教文化项目“巴风蜀韵论家风”主讲人、文案主笔。

原作者: 高小丁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