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以精紧取胜,大字以宏宕取胜。故大字用意先须张驰,然后收束,犹之广漠骋马,催鞭而控缰;小字用意先须敛气,然后开发,犹之霸陵惜别,步止犹送目。习大字要先具豪气而后端和,习小字要先具庄雅而后爽洒。反之,则大字终身蹇促,小字终身散荡矣。 写小字,笔不可以执之太高,无名指抵住笔管下一寸处可也。执笔太高则管虚而锋晃,小有闪失,群鸦栖壁矣。凡小字之为,笔之往复回环仅仅在数分之间,执管高寸许,加上笔颖,实已游刃恢恢,大有余地。 写小字,须枕腕。某君言于我,“凡作书均当悬腕,汝之作小字,亦当如是。”字大如米粒,悬腕为之,犹之牛刀杀鸡,大可不必,恃力强为,过之者必自伤。言此等语者,或为夸饰,或为无知,余以一笑应之。 写小字握笔,当如写大字,指如铁爪,执之欲紧,回腕收筋,用之欲活。绝不可以其小而稍加松懈。大字握笔不紧则失其骨,小字握笔不紧则失其筋。大字无骨则为堆肉,小字无筋则为聚墨。又字之筋骨互为依托,有骨无筋则为死骨,有筋无骨则为病筋。筋骨既失,神采永无生发之日矣。 前贤论书云:作书当运腕,不可运指。或又一说云:小字可以运指。以余数十年经验证之,如书大字,确须悬臂平腕,腕僵指死,用大小臂运腕而行,所书字刚健而多逸气。指腕一动,字辄绵弱失势。余尚依此法作小字,字拙重而少灵气。改用运指法,字虽骤变灵活而又失之滑薄。后试将二法交替使用,所出劲峭有姿致,遂守此法为之,做到法为意用,法为势用。后复又力争做到交替无痕,通贯圆融,犹之风逝云卷,浪涌澜回,进退自如,了无矫揉矣。 虽蝼蚁之微小也,犹眉目彰显。而小字之为也,又焉能以其微小使点画含混迷糊耶?实则,一点一画,都应笔笔到位,运驶起收,提顿转折,皆在规矩之中。若以其微小而轻忽之,使“壮士折肱”、“美人眇目”纵有仪态,韵致大损,方家辨之,实难免掩鼻之讥。 书大字如筑崇台,雄伟宏丽,摇人心旌;书小字如造雅园,清幽雅致,怡人心脾。技属二妙,美则一也。故知小字之结体造势,依然有疏密、轻重、斜正、收放……。疏处花光明洁,密处繁荫蘙日;笔墨重处如巨石磊砢,笔墨轻处如池波泛涟;横竖平正,矗如雕梁,撇捺斜曳,动如髹椽;收束如众景之蔚卫主景,放逸如乔枝之跃越高墙。品之味永,玩之无方。 小字作品,字太少难成气象,每成一件,动辄数百字,稍微展开便在千字以外。由其字数众多,章法局势之把握可谓难哉。若用心于整飭,则字之大小一律,行列分明齐整,气象俨乎森严,实则偶踞僵立,用此不变之阵,何以克敌?或则用心随性,遣笔任行,虽满纸烟云,实为散兵无主,各自为阵,此又复何以克敌?然则局当何之布耶?当字字顾盼,步步为营,行行照应,心笼全局。字形大小要错落变化,自然有致。行气不可太直,太直便失势,不可太曲,太曲亦失势。行间距离不可宽窄一律,须有迎让变化。一字为一行之准的,一行为全局之指归。点画彰彰,字字珠玉,虽仰人力,暗合天机,大化之美,跃然盈尺间矣。 小字之用墨,不可太浓,太浓则滞,锋损芒折,无由峭丽。又不可太枯,太枯则干,枯藤死树,无由华滋。又不可太淡,太淡则浸,水走墨散,无由精雅。又所采之墨,磨墨为上,高档墨汁次之,常见墨计,斯为下也。 大凡书小字,人喜用小毫笔,余则独喜大毫笔,精工特制,颖长寸二分许,毫饱锋锐,称心如意。小毫笔含墨量少,墨略多则滞,略少易枯。且写数字便需蘸墨,墨色反差变化太快,有伤自然率真。 小字用纸,不可太生,纸太生则易浸渍,使笔法难施周到。不可太熟,纸太熟则墨渖漂浮不沉,墨色又呆滞不活。概言之,纸宜用半生半熟之间者。余喜用者有:元书纸,泥黄暗色,古雅可喜;又安微长纤纸,多肉吸墨,而墨不乱浸;又半生云母纸,比前两种略逊一筹,尚堪一用;又老夹江纸,火气了无,受笔受墨,时出精作,然得之甚难;又有荣宝斋宝兰纸,用金粉书写,所出富艳典雅,又属另一番风致也。 各方家对邓代昆小字草书的评说○邓代昆书法融合碑帖,博采众长。其小草书严谨而自由、章法奇倔多变.风格偏于飘逸一路。 ——摘自 李铎《共写华章 且行且砺》 ○书法篆刻均臻嘉妙。小章草笔法地道,如过涧流水潺潺淌泄,可谓远胜于古人:篆刻精绝淳雅,有的也自有新意,这就是“创新”,实际上应为创好,因为新不等于好,还是提“创好”好。这是时下所谓创新派的痞子书法望尘莫及的。 ———摘自邹德忠《致邓代昆》 ○邓代昆先生的草书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彩,线条婉转多姿,用笔含蓄老辣,章法随心所欲,别具一格,大小相向,欹正兼得,一气呵成,生意盎然,显示出对草书语言独特的感悟力和表现力。其独创的小草体制,尤为人称道。盈尺之中,纵横捭阖,一派天机,点画精到,诸法悉备,极尽变化之能,以此参展,屡获大奖。其书风飘然如仙,故人称“仙草”。 ——摘自黄纯尧《道相近而迹相远——“蜀中三草”书法评说》 ○他的小草书,古雅精致,很能看出他的传统功力以及四川文人所有的一种闲雅而又逸兴的情怀。 ——摘自曾来德《为邓代昆书法篆刻艺术展序》 ○邓代昆创造的小草体制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是传统书法功底和现代审美意识高度结合的产物,是作者凭借学养、阅历、识见、才思、情怀、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生命形式,是东方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形式完美统一的艺术结晶,一句话,是十分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 ——摘自田旭中《创造生命的不朽形式——兼论邓代昆的小草体制及其文化意义》 ○面对宇宙和人生,不管人们如何反抗和挣扎,都无法逃避死亡与消寂。杜子美说得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圣洞见了人生的短促与无奈,大自然的永恒与伟大,这当然不错。然而,当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以他全部才华和热情换回生命的转化形式时,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不朽与永恒。于是,在浩瀚的星空中,我们仰见了那些耀眼的星辰。邓代昆极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颗。因为他理智而清醒地选择了一种充分燃烧生命的形式——小草体制,并且在有生之年即已获享盛名。 ——摘自田旭中《生命的形式 形式的生命——邓代昆“小草体制”的艺术及文化阐释》 ○不久前得见由代昆撰文并书出的小草书近作《呂息翁遗墨赘语》,猛然地我感到此篇作品笔墨篇章之间,给人一种灵魂躁动许久而复归的安宁,碧潭静若处子又不止生命律动的感受,即刻感知到,这是一种情怀,是代昆个人修行必然抱持的一种情怀,一如春花秋月共舞一缕精魂。仅用书卷气、金石味等来评价界定它实在是远远不够。此书字字珠玉,精力弥满,大化之美,跃然于盈尺之间,虽仰人力,暗合天机,真杜老所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矣。 ——摘自孙建军《我观邓代昆草书情怀》 ○邓氏的小草以变见长,不仅表现在每件作品中的行笔过程中的变化、结字的变化、布局章法中的变化,更重要的还是多种风格的多重转换。同样是小草书,有的刚劲有力,有的朴拙奇逸,有的奔放激越。仔细研究“小草体制”,不难发现它至少有四个系统:一是章草系统,这类字带有浓厚的章草笔意,用笔方硬,书风古拙朴茂。二是今草系统,这类字多以中锋行笔圆转流畅,气息飘逸。三是行草系统,这类字用笔中锋侧锋互为表里,方圆兼得,行中兼草,备极自然。四是大草系统,这类字中锋运笔,以气贯之,气势恢宏,这使得他的作品完全打破了传统“意趣”的章法程式,而以一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迹可遁的姿态跃然纸上,让人心旌摇撼,叹为观止。 ——摘自孙可:《从书法“小草体制”看意境的特定范式》 ○在才艺上,邓代昆书、画、印、诗、文均为上品,可谓“五绝全才”,在当今书画界堪称凤毛麟角。邓代昆苦心探索的“小草体制”被书法界一致认同,书界权威人士曾以“远胜古人”之辞给予高度评价。 ——摘自曾策《享誉海内外的书画篆刻艺术家---邓代昆》 ○邓代昆先生,当今蜀中艺坛之佼佼者,诗词歌赋无所不能,真草隶篆诸体俱精,其草书奇诡多变,随心所欲,当属上乘境界。小草体制更是当今独创,尤为时人所重,与田旭中、刘雅楼二君被评论界以“蜀中三草”冠之,已成为时下四川文化界不可多得的推广品牌,公众为之深所嘉许。 ——摘自喻志强《略析邓代昆篆刻艺术》
|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