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舒炯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四川文化网 2020-4-8 12:09 1928人围观 艺术名家

舒炯,男,满族舒穆禄氏,别署树庭,室名观云堂,心香山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文联委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当代书法篆刻研究 ...
 
 
        舒炯,男,满族舒穆禄氏,别署树庭,室名观云堂,心香山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文联委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当代书法篆刻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政协第10、11、12、13届常委。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书法成都》等书。并正式出版有《舒炯书法艺术》、《色相非相—舒炯书法艺术》、《寻梦草堂·舒炯书法展作品集》、《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舒炯》、《舒炯行书写心经-西泠印社》等作品专集。

        舒炯先生自1980年参加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以来,此后他的作品陆续参加了二届、三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览(1983年东京);第二次中新(新加坡)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展览;棠湖国际书法名家邀请展览;国际名家楹联书法艺术展;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四川北京书法双年展等重大展览;水墨东方·2013中国国际书法大展;2013光州国际书艺大展等各类展览;2016法国蒙彼利埃 “当中国书画遇上川剧”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2016大邱成都国际艺术交流展……
  
作 者 自 述
 

    我出生于世居成都的一个满族之家,自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间蒙受了传统文化的薰习,四五岁时就手握毛笔开始涂鸦了。直到今天,我还保留着那儿时的“习作”。既后,在孙人杰兄的引荐下,拜西蜀李灏先生为师,并因之结识了刘正成、郑家林、苏小波诸兄同参书艺。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数十年匆匆而过,我也由当初的懵懂少年转成半百之身。这期间,名碑、法帖、竹简、帛书,经我临习、参校、心追手摩的也不知凡几了。然而着重则在汉魏六朝,如《张迁碑》、〈石门颂〉、大小二爨、二王法帖,由此出入于颜鲁公,米南宫,黄山谷,王觉斯诸家……..

 

 

    为学,贵在取舍,贵在心悟。无取舍则囫囵吞枣,不能取精用宏,化融碑帖;心不能悟,则迷失于事物表象,不能洞彻书法之奥理。古人遗留下来的书迹何其之多,陷于迷宫之中,则举步维艰。如何披沙拣金,删繁就简,提炼精纯,进而与天地万物相通,“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化育自我,脱凡胎而换灵骨,自是其中一大关节,也是探寻书法的内在规律,提升心性修为与道相合的修行过程。

 

 

    书法的宗旨,当以追求主体精神的无限自由为最高目的。这种精神须脱却一切束缚,而后超越时空,遨游天地之间,因之,可以说学习书法就是问道、体道,进而证道通神。

 

 

    道具有唯一性而涵盖万物,可感知而不可目见。其虽不可见,却又散见于历代各家各派的具体作品之中。道为本体,诸家之作为“体”之“用”,诸家在各自的体认层面,以自己的艺术作品为“用”去显示道之“体”;道亦因诸家之“用”而使他人认知其“体”。人们正是通过对诸家书法作品的学习,去逐渐认识,感知道之“体”,并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以独特之“用”体现出来。道虽惟一而运用之妙存乎各人之心。石涛和尚曾说:“笔墨当随时代”,艺术作品要起“用”,则关乎时,关乎情。时代际遇的催生,因景生情的触发,驱使笔墨穿梭在特定的时空中。所以我在一篇短文中说过:“情生则象显,象显而形式之构成备焉。情因景生,景由心造,缘时空之差乃呈异态,殊非区区言语得以尽述也。”此情此景强化了作者的生命意识,致使空间振荡元气充溢,由此而化成独特的形式构成,也因之建立了作者不朽的生命。而道也在其中了。历史上,王右军的《兰亭序》、颜鲁公的《祭侄文稿》莫不如此而出世,承载道之体,一寓于书,为时而“用”。旨哉言乎!

 

 

    常言道: 一艺之成,良工心苦,技艺的锤炼,心性的提升,缺一不可。这其中关涉太多难以详述。但艺事常绕不开一个情字,无情则何以谈艺,何以论书。因之,我总觉得“情”这东西对于书法来说,真是至关重要的。修道人常说:“有情来下种”,这即是强调种子与现行的关系。情之种子一旦植入心田,必将与人现时行为纠结一处。而艺术作品就是其行为最终的果实。所以,我主张作书须以情感物,物以神会,有会于心,即挥毫走墨,以达心手双畅。思不滞于物也,如此,则物我无碍,而得大自在。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