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新文人画院《简琴楼谈艺录》(连载五)

新文人画院 2020-4-8 14:56 945人围观 艺术动态

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学的漫漫历程之中,到了南北朝时期,书法和绘画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书法碑刻雄健高古之风,依然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范本。但是,南北朝兴起的以“骈文”为代表的文学潮流,却与这个荒蛮与文明 ...
“以学术立身·重塑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


[庚子春节正月初五闫照忠(四川省新文人画院创研部主任)致孙亚军(四川省新文人画院学术主持)的函。]


大唐的铮铮男儿——从边塞诗人说起
○闫照忠

(闫照忠国画作品)
亚军贤弟:
  昨日之信已收悉,近来忧心忡忡,每日目睹听闻武汉疫情,有挖心椎骨之痛,亦无心作画,每日读书以释怀!早闻中国学者称中国人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然而果真如此吗?皇皇二十四史当中,那些“忠恕”之士,临危授命以死效国者,屡见不鲜!古代中国“文以谏死,武死疆场”乃是精忠报国之凛然正气,他们为民请愿肝脑涂地,他们拼死疆场马革裹尸,鲁迅先生称他们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只要脊梁在,中国就会压不垮。看到今天我们的白衣天使,骤然让我想起一道道民族的脊梁,心生敬畏,无限崇敬!
  您在信中说到的颜真卿先生,也是唐代两百多年基业中的脊梁,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他的人格与他的书法同样高贵不可及!《祭侄文稿》不仅是稀世的艺术品,更是一部用生命铸就而成的英雄帖,这样的书作不可临摹,只能悬之中堂用心念之!其实,在唐代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里,英雄的血脉从未断绝,这个由鲜卑人开拓的国度里,除了它的高度的包容性以外,还有天生的英雄主义情怀,唐代的边塞诗人构成了这一弘大的历史镜像,其视野与胸襟,依然是我们今天文化自信的典范,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中正之气的缩影!
  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学的漫漫历程之中,到了南北朝时期,书法和绘画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书法碑刻雄健高古之风,依然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范本。但是,南北朝兴起的以“骈文”为代表的文学潮流,却与这个荒蛮与文明并存的时代格格不入,它那绚丽的辞藻,空洞乏味的语言,无论如何让人提不起精神,让人无法和那个时代的家国情仇联系起来。但是,唐代的诗人们好似一阵劲风,吹散了萎靡不振的六朝粉黛,迎来了大唐的盛世雄风!这样一批杰出的诗人当中有岑参、王昌龄等,他们既是书生,又是戍边卫国的勇士,他们的血肉里面浸润的是铮铮男儿的一腔正气,他们的诗里面满含着家国情怀,唐代的诗歌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那是因为他们在用生命铸就了诗魂!

(闫照忠国画作品)
  《唐才子传》中记载岑参:“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寨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岑参的一生多不得志,前后两次随军出征,成就了他一生的诗名。他是河南南阳人,父亲为晋州刺史,祖父和曾祖父都以文墨至宰相位,岑参十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随兄长读书学习,二十岁时游历长安,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中进士,被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一职,相当于掌管兵器的管理员。他曾自述平生:“参相门子,五嵗读书,九嵗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我从东山,献书西周。出入二郡,蹉跎十秋。多遭脱辐,累遇焚舟。雪冻穿屦,尘缁弊裘。嗟世路之其阻,恐嵗月之不留。睠城阙以懐归,将欲返云林之旧游。”(岑参《感旧赋》)。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上面两首诗是岑参脍炙人口的杰作,边疆战事的残酷,以及黄沙孤雁的荒廖在他的诗中彰显的淋淋尽致。诗人英雄主义的男子汉情怀,以及极富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让大唐的雄风正气,回荡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底。没有谄媚歌功之声,没有邀功请赏之意,天地浩然正气充塞其间,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他的诗,也为男儿傲骨而着实钦佩。

(闫照忠国画作品)
  这是大唐的强劲之气,这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气魄,古语有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在岑参的诗作中,能够感受到大唐之大,雄风之雄!其实,岑参诗作里面的气象正是唐代的时代风貌,我在仔细读了唐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之后,发现唐代集体的文化性格非常健康,他们心怀理想的英雄主义的情怀,他们有浪漫主义的诗性,他们有饱满的人生激情,即便是在颠沛流离之中,也不失其昂扬的姿态,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这里,我们可以举很多例子:
  王翰的《凉州词》,孤烟大漠戍边艰难,也不忘怀人生的美事,饮酒欢乐,忘却战场上的厮杀,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是否还会到来,他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白的《将进酒》,荡气回肠,诗酒英雄之气,古今谁有此豪气,他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杜甫面对山河破碎,心情感伤之至,然而一朝旦闻收复旧河山,心中的喜悦和他的诗歌一样同悲喜共命运。当他听闻河南河北失地收复,赋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亚军贤弟,我之所以向您述及唐诗,述及唐诗中的中正光明之气,那是因为我们真切的在唐诗中读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人物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度。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我认为是健康的(当然这个健康指的是:集体的文化人格是蓬勃向上的,而不是萎靡不振的),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是唐代;正是因为这两个时代集体文化人格的顶天立地,才为后世留下令人膜拜的时代背影。唐诗里的中国,是美轮美奂的;唐诗里的中国,是雄姿英发的;唐诗里的中国,也是意境缠绵的;我们在唐诗里读到的是大唐帝国的文化自信,读到了唐代诗人们中正之气。很多年前,我曾去过西安,就在西安的大雁塔南广场,矗立着一组唐代雕塑,我很敬佩雕塑师的文化素养,从初唐到盛唐再到晚唐,一组一组的雕塑,所展现的是唐代多元融合的文化气度,他们高大雄伟目光坚毅,震撼人心。
  梁任公说:“一时代必有一时代之文学”,唐诗里的中国就是唐代文学的集体雕塑,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自唐代之后的一千多年,中国再也没有唐代的精神面貌,五代十国的混乱暗无天日,赵宋王朝的孱弱更难举起文化自信的大旗,蒙古人统一中国的九十多年,中国文化几乎没有发展,明清两代对待知识分子采取的是高压态势,文化失去了弹力,自然无法成就一个健康时代面貌。晚晴民国,东西文化的交融之下,文化自信荡然无存,媚颜奴态之士,多如牛毛。
  少年强则国强。我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伟大,不仅看的是经济、政治、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整体的国民精神,价值取向。此次疫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国家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为国之责任,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在为民族,在为国家而担当;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集体人格充满着昂扬的斗志。如果有人问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我会说看看神州万里驰援武汉的中国人,他们无私地奉献,敢于担当就是我们民族在当代的民族精神。
  我们做艺术的,倘若我们没有在唐诗中读懂中国,我们就不知道中国究竟有多美,有多伟大;倘若我们无视武汉抗疫前线的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就无法触摸到艺术的灵魂,笔墨的时代精神就会萎靡不张,歪风邪气就会滋长。所以,欲要有伟大的艺术,先得造就伟大的人格,欲要有伟大的人格,先得干起能够顶天立地的事业来。
  寥寥数语,与君共享;我心忧思,君尚知否?谨祝安好!
简琴楼主人  闫照忠
庚子春节正月初五于江门

关于《简琴楼谈艺录》(概述)


国画艺术家、青年学者闫照忠先生

青年学者、作家孙亚军先生

  《简琴楼谈艺录》是青年学者、国画艺术家闫照忠先生和青年学者、作家孙亚军先生在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书信往来交流中国文化的文章结集。
  作为四川省新文人画院的两位学者,以学术的高度,文化的视野,文学的笔触,回望了中国文化五千年来的发展脉络,其主旨以孔子所言“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基础点,阐释叙述了中国文化的本源在于“道”。这个“道”是充塞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是横贯文化艺术的根本,文化艺术缺失了“道”的根本以后,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值一提。两位学者在书信中,试图还原文化历史人物本来的真性情,从而让读者深切去感受,艺术其实小道而已,真正的大道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使命与担当。
  疫情是最好的教科书,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瘟疫面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家国情怀?疫情面前,我们也感受到了我们的艺术家们的苍白与无力。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当代的艺术,严格的说已经没有了作为“自然人类”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激情,都是简单取巧的做作,重复的模仿、抄袭,都是追逐商品利益的商品,全无生命力可言。谈艺录,是从另一个角度在向读者阐述——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用生命与鲜血铸就之灵魂的所造,经历时间的淬炼、检验之后,成为一个民族自强不息永续向前的精神的指向。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闫照忠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