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家宽文化 | 《师道》系列文章 · 大先生乔大壮

家宽文化 2020-4-28 11:10 1545人围观 艺术动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生最不得相忘的人除了双亲之外,大概就是影响自己毕生志业的先生。旧时代里,侍师如父,《孝经》开篇中孔子和曾子二人的对话中,曾子回答孔子问话时要“避席”,即离席起立,以示敬意。正是 ...
(此稿同步封面新闻刊发)

【导 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生最不得相忘的人除了双亲之外,大概就是影响自己毕生志业的先生。旧时代里,侍师如父,《孝经》开篇中孔子和曾子二人的对话中,曾子回答孔子问话时要“避席”,即离席起立,以示敬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师道传承,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方不至于断绝,一代又一代的师徒延续着固有的文化使命,使得中国文化光大发扬!
  自己亥岁起,四川省家宽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大型人文期刊《师道》以来,其精神旨趣,广受社会赞誉。作为发起人罗家宽先生,深受乃师郭蔓锄、陈无垢、蓝菊荪诸老的教诲,毕生以弘扬师者之道为己任,其精神气度着实让人钦佩。从即日起,四川省家宽文化艺术中心将陆续推出《师道系列文章》,以正师道精神!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好友,提供稿件,一起弘道致远!

大先生乔大壮
○文/孙亚军

  我在整理旧书时,发现有一本《乔大壮书法集》。这本书法集是几年前去成都时,罗家宽先生转赠于我,有乔大壮先生的女儿乔无疆先生的题字,十分珍贵。
  著名词学家、书法家吴丈蜀先生为这本书法集写的序言。吴先生在序言中说:“大壮先生对古文字学、经史、骈文及佛乘经论亦有深邃研究,并精于法国文学,有译著出版”,“大壮先生虽于书法有很高成就,但性行谦抑,不自表露,从不以书法家自居,非至亲好友求墨翰,不肯轻易落笔”。寥寥几笔,大壮先生的人格魅力就让人仰慕。
  对于书法,我是门外汉,只是喜欢先贤古人留下的墨迹。《乔大壮书法集》的意义之于我,则在于让我在他的书法作品当中,在先生一生的治学、为人之中,感悟到民国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感悟到他们所承载的文化根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指向。乔大壮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忧国忧民有魏晋风度的学人。

  大壮先生原名乔曾劬,一八九二年生于四川华阳,一九四八年因反对内战力主祖国统一,自沉苏州,享年五十六岁。先生世出书香门第,祖父乔树楠,清同治年任御史,戊戌变法时曾为“六君子”中的刘光第、谭嗣同收殓,义声大震。烈士谭嗣同就义前所写的题壁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经乔树楠抄录,方流布四方,广为传颂。乔大壮先生的父亲早逝,幼年之时,在祖父乔树楠先生的督导之下学习经史、小学、书法等,其为人治学深受祖父影响。

  民国初年,大壮先生供职教育部,与鲁迅先生私交甚好。先生的书法深受鲁迅先生的喜爱,据《鲁迅日记》记载:“一九二四年九月八日,鲁迅自集《离骚》的‘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为联,请大壮先生书写”。由于鲁迅先生以杂文为匕首,揭露国民政府的黑暗,当鲁迅一九二九年从上海探亲回北京时,已为国民党所侧目。当时,独大壮先生不为所惧,毅然与鲁迅交往如昔,先生之刚毅正直由此可见。
  既为学者,先生秉持端正,恪守良知;既为人师,先生则为人师表,循循善诱。在乔大壮先生的短暂的一生当中,他的端正,不为权贵所折腰的人格魅力,使得先生在激荡飘零的年代保持了一个中国学者的尊严。
  抗战年代,先生携夫人寓居重庆,迫于生计之须,供职于经济部,但事先都讲明:不过问政治,不参加会议,不涉及公文,只做应酬文字。时白崇禧约先生为蒋介石六十大寿作文贺寿,先生拒绝歌功颂德,于是写成一篇讽刺诗文交给白崇禧,白崇禧阅后觉得不妥,就提笔修改关于谴责的字眼。乔先生闻知后跑到白崇禧府上抗议。他说:“阁下是参谋总长,鄙人乃文学教授,各有一行,如若阁下擅改鄙人的文字,则鄙人也可乱改阁下的作战方略了”,白崇禧无言以对。

  民国一代的知识分子,宁可选择独立特行,绝不与昏暗的政权苟合,宁可得罪权贵,也要为生民呼喊十声!比如章太炎大闹袁世凯,刘文典顶撞蒋介石,风骨依依当永世长存。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已经发动内战,大壮先生随校返回南京,深感和平无望、民怨沸腾,蒋介石不顾各方反对,召开国民大会,先生提笔为正在筹建的国民大会堂拟写对联:“费国民血汗已千亿,集天下混蛋于一堂”,此对联抒发了先生之愤慨,一时不胫而走,流传各地。
  一九四七年,大壮先生应鲁迅好友许寿裳只邀前往台湾大学执教。一九四八年二月,许寿裳被当局谋害,先生深感国民政府当局之黑暗,并赋悼诗一首,揭穿国民党当局的阴谋。不久,台大便借故解聘乔先生,无奈之下先生从台湾返回上海,亲眼目睹了蒋介石发起的内战之于人民的灾难,同时先生的儿子作为空军将官正在率部作战,使得先生内心无比纠结,自己身为教授而不能执教,当局只准许从事分裂国家之工作,以先生之性情,宁死也不为苟全生活而行不义,遂以一死猛醒当局,留一世之清白,结束内战还人民以安宁。
  我们常常谈及民国知识分子,谈及他们那一代人的人文情怀。但是,我常常觉得他们的学术精神,对于当代人而言,不是听老故事,而是如何去领悟他们的文化精神,如何身体力行去实践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之于国家、民族的大情怀。乔大壮先生的事迹很多,但我只能截取片语,他由书法、金石、学术构建起来的学术人格,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努力的完成了作为学者的精神旨趣。这是乔大壮先生给与我最大的感触。

原作者: 孙亚军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