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杨绍军个展开幕:流淌在西方绘画里的中国乐音

开颜 2020-5-4 10:16 1227人围观 艺术动态

1974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沂源县,2006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硕士研究生,师从程丛林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现代艺术研究院四川分院院长、蜀都书画院理事、新加坡兴艺 ...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054.jpg


《原音——Juste comme ça》

杨绍军个展

策展人:彭涟漪

时间:2020.5.1-6.15

地点:九方文轩BOOKS

主办单位:华夏艺术网

支持单位:成都惠民职工画院  摩空精舍



  艺术家介绍  



360截图20200504103404264.jpg


个展经历

2007年10月《没有理由》作品展,新加坡东方兴艺画廊,北京,中国2007年12月《想飞的日子》作品展,新加坡东方兴艺画廊,新加坡,马来西亚2010年 5月《花儿好好开》作品展,新加坡东方兴艺画廊,北京,中国2013年 6月 《夏日》作品展,新加坡东方兴艺画廊,新加坡


近期参展

2018年1月,域上和美术馆组织的《2018东湖之春跨年展》,成都

2018年6月,文轩美术馆《四川最爱实力派书画家作品展》 ,成都

2018年10月,九三学社《九三翰墨》展,地点文轩美术馆,成都

2018年10月,大观美术馆组织的《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成都

2018年10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中国民族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2018年12月,大观美术馆《艺起.艺藏2018年成都画廊协会年度艺术机构提名展》,成都

2018年12月,成都画院《美术馆之眼——成都市美术馆2018年提名展》,成都

2019年4月,文轩美术馆《守望--2019城市艺术汇》,成都

2019年10月,四川音乐学院80周年校庆展,成都



  策展人介绍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101.jpg

彭涟漪


个人简介

2010年-2016年,就读于法国布列塔尼布雷斯特美术学院,本科及研究生专业为造型艺术。2016年-2018年,就读于巴黎高等文化与艺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当代艺术品管理专业,辅修艺术类公司管理专业课程。2015年5-9月,法国Brest布雷斯特当地艺术中心,策展助理以及艺术家助理。 2016年12月-2017年6月,法国艺术家卡罗琳工作室,任艺术家高级助理以及中国区策展联络人。 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成都九林教育,任艺术项目负责人。2019年10月至今,任华夏艺术网CEO。


策展经历

2013年5月,参加法国布列塔尼布雷斯特美术馆Musée des Beaux- Arts de Brest 素描博物馆群展。

2015年5月-9月,参加布列塔尼当代艺术中心策展项目Centre d’art contemporain de Passerelle, Brest, France。

2017年10月28日-31日,巴黎中心城区Chatelet 沙特雷担任独立策展人,举办中法青年艺术家展览《Selon ma mémoire——承载我的回忆》。

2019年7月12日-31日,半山书馆策展张晓岗《心物重构》个人摄影展

2019年12月28日-2020年2月8日,麓山国际海草艺术空间,担任策展人,李欣怡个人插画展《3S— Suger, Style, Signal》

2020年1月5日-3月29日,览虫书吧以及九方文轩,担任策展人,曹辉《陌上谁人依旧·曹辉人物画展》


Q:作为策展人,您是如何来理解杨绍军老师的作品呢?
涟漪:杨绍军作品将中国传统艺术巧妙地融入到西方艺术的语境之中。他的油画作品当中,既有明亮艳丽的色彩,同时也在追求空间与光线。将西方油画的写生与中国绘画的写意相结合,传递出具有现代抒情感与古典韵律美的画面。从画面上讲,他的作品画面跳出了具象性、客观性的描述,重新升华了情节性。他的作品更多地是在追求艺术上的直率、本我、无惧、无拘。作品本身创作的题材、故事来源于中国传统音乐与古典美学。他将这份题材内容用更为当代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作品洋溢出东方美学与当代氛围。从杨绍军,我联想到赵无极,他将中国传统艺术内容与西方油画的表现方式相结合,通过西方的艺术媒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表达,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
Q:这次展览的主题命名为“原音 — Juste comme ça”,是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涟漪:起名为“原音 — Juste comme ça”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音”是从作品中提炼出来的。杨绍军通过两个系列作品来表达作品的音乐性:《寂系列》油画,表现出一种无人声的静态美;《音乐之声系列》《和声系列》纸本水彩作品,呈现的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演奏画面与背景音乐的互动。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140.jpg

杨绍军  《寂系列N10》  50×60cm  布面油画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143.jpg

杨绍军  《音乐之声系列N1》  38×52cm  纸本水彩


另一方面,“原音”也是希望探究创作中的因果关系是什么?初衷以及最终结果导向是什么?艺术的内在逻辑有哪些?最终他的创作坚持的是回归到二维空间的点、线、面这样的基本元素构成的表达方式上。他希望通过这样最原始,简单直接的方式探索内在的审美价值与情趣。从对西方经典绘画作品的崇拜,到西方绘画媒介与“中国油画”精神的结合,他说真正的中国绘画就应该这样。在我看来,杨绍军所表达的“就这样”并非随意的思考、创作以及与周遭人群去做交流互动,而是一种立足于艺术家彰显本我、表达自我的艺术立场,一种笃定自我创作意识的高标准。杨绍军用他的作品以及最真诚的艺术家模样来阐述他所追求的中国艺术。所以我想借用一句简单的法语来进一步表达他的艺术态度。原音——Juste comme ça(就这样)。


  艺术家杨绍军专访  



成长  

从大山走向艺术


杨绍军是一位从山东沂蒙山区走出的大山的孩子。他的爷爷和爸爸是典型的农民。父亲1949年出生,与新中国同龄。在爷爷的支持下,父亲读了当地有名的高中。在当时,父亲算是村子里的文化人,思想开放。杨绍军从小喜欢画画。初中时,父亲就鼓励他拜师学习,给他买了一本《徐悲鸿素描》。他把这本画册放在枕边,每天翻看,他内心十分震感,“世上竟有这么牛的人,竟然画的这么像!”1990年,他以全县前100名的成绩入学县第一中学,开始了高中生活。教他画画的老师在当地颇有名气。杨绍军特别崇拜他,也受到这位老师许多鼓励。当时杨绍军感受到与师兄弟之间的差距。“他们的静物,瓶瓶罐罐画的超级感人,好像一敲就响!难忘!”他十分着急,晚上经常加班加点画画。到了高二,壮起胆子去应考,成绩还不错,高三就有了信心。那时他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亲还是全力以赴地支持他,不让他干农活和家务,东凑西凑借钱,为他筹措去省城考试的费用。来到省城,他感觉省城太大了。第一次吃到了方便面,竟不知天下还有如此美食!在他眼里,那些留着长头发的考生,穿着打扮都像是高手,画画的姿势也十分潇洒。忐忑中,他慌里慌张地完成了考试。未曾想到,以全省第二的专业成绩考入了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正是孔子的故乡。由此,他的艺术生涯算是正式开始了。他对艺术的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本科教育。受到了曲师大美术系的毛代宗、徐正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的指导。工艺设计、书法、国画、泥塑、摄影等,这些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科目,让他对美学有了基础的概念。第二个阶段,大学毕业后被分配沂源县职教中心从事美术教学8年。期间,又回到大学,参加俄罗斯专家菲律宾克、康恰连科的研修班,学习到正宗俄罗斯印象表现主义的画法。第三个阶段,他感到自己还需要更深入地学习,于是坚持学了4年英语,在2003年考入四川大学,跟随程丛林教授攻读油画硕士研究生。程丛林教授十分照顾这个北方来的学生,专门为他用普通话上了第一节课。导师传授的不是单纯的技法,更多的是思想理念与绘画本质语言问题的训练与指导。研究生期间,他进行了严格、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在此阶段,他真正地研究和接触到了油画的专业精神,开始体会理解东西方绘画、“中国油画”的东方精神和时代性等问题,也由此开始思考、探索中国油画的意象式精神。导师程丛林对他影响巨大,齐白石、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老前辈也是他艺术道路上的领路人。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四川音乐学院就职。他经历过20多年的积累探索,有艰辛,有怀疑,有不满,更有打击,在跌跌撞撞中前行,不忘初心,量力而行,不骄不躁,在老师、友人和家乡父老的鼓励与支持下,成长到今天的样子。



转变                           

西方绘画材料与中国写意精神


刚刚读研究生时,他认为西方的经典应该是他创作追求的目标,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才慢慢的领会到中国与西方的思考是有差别的。于是,他努力寻找自己的语言,在写意的尝试中,他感到十分兴奋。他的出发点是形态要提炼为意象,表达方法要有古典感。后来他对意象的理解更加宽泛了,做了更多的实验,在形态和表达方法上都开始“意象”起来。

他所用的创作材质也在不断地变化。本科时着迷于速写课、国画、油画。有位老师说他更适合学国画。他内心挣扎过一段时间,到了研究生期间,他还是选择了油画,“我觉得油画有种神秘感”,同时也尝试了很多其他综合材料。他画了很多的油画山水,人物和山水结合,水墨人物,古典的人体,农民画,综合材料山水画等等,都一一做过尝试。他最擅长“胡思乱想”,把学习到的各种方法融汇起来,最终形成了有形态的点线面。循规蹈矩不是他的风格,他不会拿一种办法当宝剑,而是随时发现法宝。


山东人杨绍军不会讲四川话,但听得懂。很多场合他没有声音,可是,到举办展览时,他一定会拿出相当数量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能让大家听到他最新的发言。坦率地讲,我喜欢这样的学生。有的人,嘴里夸夸其谈,画上平平淡淡,接触长了,会让人失望。作为过去的老师,我在这里为杨绍军鼓掌!——程丛林



他希望继承、吸收传统中国写意的精神,用西方的绘画材料来表达中国艺术精神,追求东方的意象、意境。他站在导师的肩膀上前行,既要和导师学习,又要体现出时代性和个人的语言特点。他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找到自己。
他发现“中国油画”是与西方有距离的,中西方人们为人处世的理念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是我们民族的魂。西方人想把一切问题搞清楚,弄明白,而我们以“难得糊涂”的态度对待一切,反而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西方人想把话说尽,中国人想的是“闭嘴为上”。他一直在如何思考把西方绘画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中国古人讲画画的时候要有笔触感,写意的东西不是描出来的,是用笔触表达。西方绘画的颜料色彩中国画又达不到,中国画的水墨是单纯的色彩,显得不够丰富。他的作品中继承了中国绘画的笔触感,西方色彩的微妙变化又恰如其分。


新作                                          

《寂系列 》《音乐之声系列》《和声系列》


杨绍军  《寂系列》60×50cm  布面油画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222.jpg

(已售)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226.jpg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230.jpg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233.jpg


杨绍军 《和声系列》38×52cm  纸本水彩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409.jpg

(已售)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413.jpg


微信图片_20200504105416.jpg


乐器系列是他一个阶段的作品。现在的《寂系列》《音乐之声系列》《和声系列》,是他延续的主题系列,也是在之前主题基础上的延伸,表达手法、构图原则都有延续性,以前期的国画、农民画,皮影、水墨、古典油画为基础,形成了现在的作品风格。用最基础的元素——点线面去表达一种意境。他的作品不是单纯地对景写生,有书写的放松感,有古典情怀,酣畅淋漓,又收放自如。不经意间的精心布局,不故弄玄虚,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达,用最大众的眼睛看问题。目前这个系列的创作是自然而然的,是前期探寻积累的结果,形成了思考的框架与表达的办法,画面组成随心变化,自由抒情。前一阶段的画面更像工笔,含蓄;现阶段的作品像行书,线条更自由,但有章法,不越度。前一阶段是收,接下来是收与放的结合。这符合他创作的追求,以自由状态,“自己画着舒服,别人看着也不别扭”。他一直想借用油画表达对“江山美人”的偏爱,《寂系列》作品中出现了一些身着旗袍的东方美人,她们没有具象的神态,远观却有一种动人心弦的美。


展览与观众

国内、国外审美是相通的


关于作品与观众的关系,他认为:“画画是自己画的,不能没有创作冲动,画出来的东西让自己看着不要无聊,别人看到也不要别扭就好。”2007年,他就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了个人作品展。他感到世界虽大,审美还是相通的。“能画点别人还接受的画,还算开心。”

他的作品走出国门,离不开他的伯乐——谢声远先生。有一次他去新加坡游玩,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谢声远,后来谢声远专程来成都拜访他,二人就相熟了。谢声远给了他许多的支持,直到现在他们都如亲人一般。


未来          

新时代的新尝试


对于当代艺术现在与未来的发展,他认为当代艺术不应该仅仅在美术馆里展出,被收藏家收藏,当代艺术应该做一种突破,新的视觉模式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在新时代应该用新的媒介、新的认识、新的思考去展现一种新的画面。这种新的画面不能说超越了前人,只是在这个时代当中,新事物对油画产生了新的影响和冲击。他的色彩,就是他在当代语境下的思考与尝试。最近这一系列作品是基于之前的积累,水到渠成创作的小画,而他内心当中还有非常庞大、荡气回肠的山水,未来会进行尝试。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四川文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